高考志願填報需要注意什麼?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經結束,高考之後緊接著就是填報高考志願。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填報高考志願可謂是一件讓考生和家長都很頭疼的事情。然而達人教育網的專家在這裡要告訴大家幾個填報高考志願應遵循的原則,希望能幫到各位考生。即"適合自己原則""適合自己原則"、"拉開梯度原則"、"用足政策原則"、"底線不破原則"、"考生做主原則"六大原則。

高考志願填報需要注意什麼?

更多高考志願填報技巧請登錄www.darenjy.com達人教育網,進入"志願諮詢"欄目中的"填報要領"專題進行詳細查看!

考生填報高考志願時,不知道今年會有多少考生報考你所希望報考的院校(專業),這些考生的分數是否比你高?所以填報高考志願,多少有些碰運氣的成分在內。

確保錄取原則,要求在選擇學校、選擇專業的時候,要在分數上留有餘地,不要太冒險,不要搶最後一分。(容易出現的誤區是,拿考生高考分數與高校往年錄取的最低分比較,不想"吃虧",就想高出1~2分被錄取,這是不可取的。)在合理的範圍內,寧肯稍稍保守一些,也不要過於冒險而造成高分落榜或高分低錄。要知道,每年都有不少考生為冒險填報過高的志願而後悔莫及。

確保錄取原則是填報高考志願的根本原則,切記切記!

這裡要剖析一下往年高考填報志願中的一種常見現象:考生強調自己的一時興趣,而家長強調其社會經驗,當兩者不一致的時候,該如何統一:

一方面,家長是情報員、參謀長,家長有義務向子女介紹其瞭解的各方面信息,有義務對子女的成長過程負責。但是家長要清楚,高考填報志願選擇高校、選擇專業,從某種角度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子女選擇未來,選擇人生,選擇人生道路。未來是子女的未來,人生是子女的人生,路要子女自己去走,家長是不可包辦代替的。

另一方面,高考填報志願考生是主體,填報的高校、填報的專業,考生以後是要去上的,是要去學的,是要去經歷的,考生強調自己的要求是應該的。但是考生要清楚,一時的興趣不等於長期形成的習慣、能力、品質等,(有時候考生自己對自己長期形成的風格未必很清楚)。要充分尊重吸取家長、老師、他人、媒體的參考意見,真正填出一份適合自己的高考志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