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稱無湘不成軍的湖南人又被稱為湖南騾子

人稱“無湘不成軍”這大概沒什麼爭議,頂多只有四川人會爭,說“無川不成軍”,其實也有這個說法,但是如果說到湖南人的湖南騾子這個外號,很多人知道這個說法,但十個人只怕有十一個說不出來歷。

為什麼人稱無湘不成軍的湖南人又被稱為湖南騾子

我們中國人喜歡給各省人起外號,陝西有關中冷娃,江西有表姐表妹,湖北是九頭鳥,湖南人則被稱為湖南騾子,大概是因為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蠻,性子倔,敢拼命,不服輸,和騾子性格很相似,所以才被“湖南騾子”。

為什麼人稱無湘不成軍的湖南人又被稱為湖南騾子

至於湖南騾子的外號到底是哪朝哪代起的,店家我估摸著,最開始只怕還是個罵人的話,畢竟國人都忌諱被罵做雜種(騾子本身就是馬和驢子的雜種),至於後來怎麼演變一種褒義詞,只怕比到底是雞先生還是蛋先生更難考證了。

為什麼人稱無湘不成軍的湖南人又被稱為湖南騾子

倒象抗日時的怒吼

自宋室南渡以來,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重心南移,湖南也歷經數波大的移民浪潮,南下的中原文化和本土“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荊楚文化互相融合,最終形成了“經世致用,敢為天下先”的湖湘文化。這敢為天下先的湖湘文化造就了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蠻、敢拼命、不服輸的騾子脾氣,大概也因為這種倔強的騾子脾氣,才形成了無湘不成軍的歷史,也因為無湘不成軍,所以湖南諸多頂尖軍政人物都是這種性格的典型代表。

為什麼人稱無湘不成軍的湖南人又被稱為湖南騾子

曾國藩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這是倔強;左宗棠更倔,抬著棺材進疆抗俄,雪帥彭玉麟一生六辭高官,是倔,譚嗣同比騾子還倔,可逃不逃,以“今中國未有以變法而流血者,請自嗣同始!”的先軀精神慷慨赴死!新中國成立後就不用說了,說不得也哥哥說不得也哥哥。

為什麼人稱無湘不成軍的湖南人又被稱為湖南騾子

譚復生不復生也

湖南人的騾子脾氣在處事時體現為一種執著精神,這是好事,但在為人方面則體現為固執,用湖南話說就是死犟卵,倘若兩個倔強的湖南人一旦頂起牛來了,湖南人頂牛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讓更多的湖南人一聲嘆息,近代以來,湖南人鬥湖南人的不幸例子不枚勝數:

“季子敢言高,與吾意見偏相左!藩臣徒誤國,問伊經濟有何曾?”,道盡了曾文正左文襄兩位湖南大佬的極深成見!

為什麼人稱無湘不成軍的湖南人又被稱為湖南騾子

新中國建立後就更不用說了,現在臺灣那邊還有兩個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的湖南人!唉,這兩位不提也罷!倒是湖南人劉兆玄的武俠小說還好看些!

為什麼人稱無湘不成軍的湖南人又被稱為湖南騾子

所以店家以為,倔強的湖南人有時候還是對事不對人才好,退一步海闊天空。

湖南惟一圓滑的人,外號水晶球的譚延闓的字寫得還是挺好的。

為什麼人稱無湘不成軍的湖南人又被稱為湖南騾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