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簽約金額超200億,自主可控還需2、30年

集微網消息,在今日上海舉行的“聚焦高端芯片、形成自主可控的產業集群”論壇上,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董事長董事長沈偉國透露,迄今為止,上海市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已經完成簽約金額超過200億元的投資,未來將繼續發揮資本的力量,聚焦在汽車芯片、智能移動芯片、物聯網芯片、AI芯片、安全芯片以及智能存儲器芯片等六大高端芯片領域的研發和生產。

市場研究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半導體市場預計達2332億美金,自給率達12.2%。到2027年,預計中國半導體市場將達4996億美金,中國自給率有望達到40.3%,其中9.1%的自給率來自中國470億美金半導體投資的成果。可見國家和產業投資基金對集成電路產業的積極促進作用。

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簽約金額超200億,自主可控還需2、30年

據悉,上海市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總額達500億元,包括100億元的裝備材料基金、100億元的設計基金和300億元的製造基金。集成電路發展仍將以技術為導向,製程越來越先進,集成度越來越高,相應的,5G、汽車電子、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和應用也會帶動集成電路產業的快速發展。沈偉國指出,未來基金將有效對標國內外高端芯片發展現狀,加快推進上海高端芯片的本土化進程。

論壇上,來自本土集成電路產業中一批已經過十餘年奮鬥的高端細分市場中的龍頭核心企業如紫光展銳、兆芯、深迪半導體、高雲、復旦微電子、寒武紀等對各自所在領域的企業發展狀況、挑戰和未來規劃進行了剖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國芯片研發已進入多技術路線同步推進的高速發展階段,並因發展模式和技術特性的差異而呈現不同的發展特色。

雖然中興事件激起了國人對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前所未有的熱情,但是也需要清醒認識到,我們不管設計、製造還是設備材料等領域都離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上海集成電路行業協會高級顧問徐秀法表示,雖然國產集成電路已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要真正形成自主可控的產業可能還需要20、30年。他還強調,雖然一直號召要自主可控,但是也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是說集成電路產業所有領域都要去做,而是在核心技術上要有控制能力,不被國外企業“掐”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