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更加尊重學生自主選擇

6月13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5所高校舉行聯合高招諮詢活動新聞發佈會。從各校發佈的信息看,高校招生及入學後的相關政策釋放出“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信號。

大類招生改革力度加大

近年來,不少高校進行了大類招生改革。從這5所學校的情況看,改革力度有所加大。例如,北京化工大學從2018年起針對本科招生專業全面推進大類招生改革,從5個大類增加到14個大類,涵蓋35個專業。北京郵電大學8個大類涵蓋近一半專業。北京科技大學2018年在全國範圍內的招生專業有25個,其中14個大類,包括材料科學與工程類、工商管理類、經濟與貿易類等。北京交通大學則實施以學院為招生單位的大類招生培養方案,學校本部除中外合作辦學、藝術類等招生外,共劃分為14個招生專業類。

北京郵電大學招生辦主任鄭超偉表示:“大類招生是由人才培養的需要來決定,本科教育是打基礎的過程,這個基礎需要學生有範圍更廣闊的學習,大類招生打破了專業壁壘,符合人才培養方向。”

學習一段時間之後的專業分流,給了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據介紹,北京交通大學除外國語言文學類、新聞傳播學類、建築類、設計學類入學後分流,經濟管理實驗班二年級第一學期分流外,其餘大類專業均在一年級第二學期進行分流。

增設新興專業,滿足社會需求

從這些高校發佈的信息看,一些高校增設了專業,而這些專業往往是緊貼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新興專業。

例如,北京交通大學本部校區新增兩個本科專業,部分專業拆分或名稱變更。其中,電子信息類(通信與控制)新增信息工程專業;文科實驗班類(語言與傳播)拆分為外國語言文學類和新聞傳播學類,新增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計算機類中信息安全(保密技術)專業,今年更名為保密技術。

北京林業大學瞄準美麗中國建設規劃,今年新增了兩個專業方向,分別是以支持發展脫貧項目及綠色發展為目標的“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森林康養方向)”專業和定位於綠色生產及生態環保的“林產化工(生物質能源科學與工程方向)”專業。

為構建“新工科”人才培養體系,北京化工大學今年新增了“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據介紹,該專業由北京化工大學侯德榜工程師學院進行培養,專業分流時可選擇經管學院“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大數據分析與商務智能)”和信息學院“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兩個專業方向。

降低轉專業門檻

“考生體檢合格,服從調劑,進檔不退檔”是很多高校的招生原則。今年幾所高校推出的入學後“‘零門檻’申請轉專業”政策,讓未被心儀專業錄取的考生有了再次選擇專業的機會。

北京化工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穆琳介紹,從2018年起,北京化工大學將實施入學後“零門檻”轉專業。轉專業情況分為兩種,一是學生所在專業為當年高考錄取分數較高的專業,這些專業的學生可以提出轉向低錄取分數的任意專業。二是在學期中的轉專業。由被轉入專業所在學院進行考核,合格者就可以實現轉專業。

北京林業大學提出,學生可於第二學期初在全校範圍內申請轉專業或於第四學期初在學科專業門類範圍內申請轉專業。同時,藝術類專業學生只能申請在藝術類專業內轉專業。

北京交通大學則在新生入校後,由學校開展專業介紹和學業指導,使學生在對學科專業有較深的瞭解後進行跨專業(類)轉專業和大類專業分流。據介紹,除了特殊限定的學生外,其他學生均有機會提出轉專業申請,學校和學院對申請轉專業學生的興趣和專長進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學生可以轉專業。大類專業分流按照志願優先的原則,結合平均學分績點確定分流專業。

鄭超偉說:“過去,北京郵電大學的政策是成績在前10%的學生可以轉專業,現在新政策改為除中外合作辦學專業、藝術類專業以外的大部分專業實施轉專業申請‘零門檻’政策,力度還是比較大的。目的就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們有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北京科技大學招生辦主任王佔奎也表示,該校各專業對轉出的人數不作限制。從近年試行情況看,每年有近300名在校生成功轉專業,轉成率約8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