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女性侵、校园霸凌的最大敌人不是施暴者,而是冷漠

前段时间一部网大刚刚走进人们的视野,溅起的一点水花就被铺垫盖地的

菊姐拉票套路淹没。

幼女性侵、校园霸凌的最大敌人不是施暴者,而是冷漠

“菊外人”、“菊势稳定”等搞笑的梗着实更易传播,大众的关注点多数时间还是会偏向轻松愉快的信息。

幼女性侵、校园霸凌的最大敌人不是施暴者,而是冷漠

但院长偏要讲下那部略显沉重的网络大电影,一共三集。

《罪途》

幼女性侵、校园霸凌的最大敌人不是施暴者,而是冷漠

一辆绿皮火车因为暴雨引发的泥石流被迫停在半路,案件也由此发生。

车厢中的几位乘客,横七竖八地陷入昏睡。

幼女性侵、校园霸凌的最大敌人不是施暴者,而是冷漠

乘警一个个将他们唤醒,发现死了一个。

幼女性侵、校园霸凌的最大敌人不是施暴者,而是冷漠

而醒来的几人又都做了相似的梦,都梦见了一个小女孩。

幼女性侵、校园霸凌的最大敌人不是施暴者,而是冷漠

随着情节展开,小女孩的身份也付出水面。

幼女性侵、校园霸凌的最大敌人不是施暴者,而是冷漠

事实如此,事实又不只是如此。

两元店的老板对她实施了性侵。

施加暴力的学生被安排改名,转学。

教导主任为了学校的声誉,让法医删除了关于性侵的尸检信息,让案件成了一起“简单”的意外。

幼女性侵、校园霸凌的最大敌人不是施暴者,而是冷漠

幼女性侵、校园霸凌的最大敌人不是施暴者,而是冷漠

有人给这部网大扣上了一个“中国版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帽子,实在是有些过分。

因为《罪途》与《东方快车谋杀案》的相似之处只有:故事发生在东方,故事发生在快车上,故事是一场

谋杀案。

至于推理的质量,角色的描绘,远不及那部十几万字的小说。

幼女性侵、校园霸凌的最大敌人不是施暴者,而是冷漠

客观来看《罪途》的形与意,其推理之形受限于演员的表现力、网大的制作成本以及剧本内容,并不值得猛吹。

《罪途》的意,对性侵、霸凌这类社会问题的拷问,才是真正的亮点。

此前韩国有《熔炉》、《素媛》。

幼女性侵、校园霸凌的最大敌人不是施暴者,而是冷漠

《罪途》和那两部电影一样,将目光聚焦到被欺辱的女孩身上。

来看看案件中几位相关人员的现状:

校园霸凌中的施暴者长大以后成了个网店店主,日子过得不错,对当初自己的行为依旧觉得自己就是“小孩打架闹着玩”,没什么问题。

幼女性侵、校园霸凌的最大敌人不是施暴者,而是冷漠

当年压下事件的教导主任

则还在强调自己是为了学校的声誉,为了学生的未来,还在吹嘘自己桃李满天下。

幼女性侵、校园霸凌的最大敌人不是施暴者,而是冷漠

看这两人就不难明白一个事实:为什么学校那么擅长狠抓学生的发型、着装、早恋,却经常对校园霸凌视而不见。

幼女性侵、校园霸凌的最大敌人不是施暴者,而是冷漠

其他人大多心怀愧疚,但无法否认的是,当年他们的不作为,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

就像乘警最后说的:我没有权利对冷漠进行审判。

幼女性侵、校园霸凌的最大敌人不是施暴者,而是冷漠

校园生活有时更像是一个弱肉强食的

原始社会,在礼法教育没深入人心之前,许多孩子们会肆无忌惮地挥洒恶意。

霸凌可大可小,影响可深可重,有些人长大以后依旧阳光,有些人则会留下一生的阴影。

幼女性侵、校园霸凌的最大敌人不是施暴者,而是冷漠

无论是校园霸凌,还是对幼女的侵犯,施暴者可恨,

旁观者的冷漠则让人又恨,又觉得无奈。

一个孩子面对这种事通常没有太多选择,要么冷眼旁观,要么加入施暴的行列,要么就被欺负。

正因如此,才需要人们去更多地关注,发出声音让世界听见,不要做一个冷漠的旁观者。

幼女性侵、校园霸凌的最大敌人不是施暴者,而是冷漠

去年的幼儿园事件还记忆犹新。

幼女性侵、校园霸凌的最大敌人不是施暴者,而是冷漠

能伸到家里的望远镜,一时让无数人义愤填膺。

同期上映的《嘉年华》,同样是揭露幼女性侵的问题,票房却只有寥寥两千万。

幼女性侵、校园霸凌的最大敌人不是施暴者,而是冷漠

许多营销号在硬着头皮吹《罪途》时说,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熔炉》。

这样说明显就是功课没做好。

我们早就有了《熔炉》这样的电影,我们缺少的只是会关注此类电影的观众。

当冷漠的旁观者不再冷漠时,自然会有一片天朗气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