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和小龍蝦簇擁的世界盃,能幫到俄羅斯經濟嗎?

本文字數2,200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本週四(6月14日)開幕的足球世界盃將俄羅斯置於國際聚光燈之下,這場足球界的頂級賽事於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羅斯的莫斯科、聖彼得堡和索契等11座城市舉行。這是俄羅斯第一次承辦世界盃賽事,之前的報道稱俄羅斯已經為本屆世界盃花費了140億美元,堪稱世界盃歷史上最昂貴的比賽。

啤酒和小龍蝦簇擁的世界盃,能幫到俄羅斯經濟嗎?

俄羅斯習慣利用國際性體育賽事來弘揚國威,2010年決定申辦的世界盃和2014年索契冬奧會一樣,均有向國內外彰顯“俄羅斯大國”形象的意圖。

說俄羅斯是大國一點也不含水份,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是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擁有超過1,70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擁有綿延37,653公里的海岸線。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國家,擁有1.47億人口。俄羅斯的自然資源極其豐富,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儲備和含有約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湖泊,擁有世界上最大儲量的礦產和能源資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輸出國。

但是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屬於高緯度,東西及南北間的氣候條件的差異十分明顯。除了東歐平原的中部地區冬夏氣溫的差異比較適中外,其他地區大多冬季漫長而寒冷。廣闊的西伯利亞地區一年中有50%的時間在下雪,對於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來說影響不小。

啤酒和小龍蝦簇擁的世界盃,能幫到俄羅斯經濟嗎?

雖然自然條件這麼有優勢,可俄羅斯經濟卻不太給力,2017年世界GDP排行榜俄羅斯位列第14位,被美、中、日、英、德甩出了好幾條街,甚至連韓國也趕不上,只相當於我們廣東省一個省的經濟體量,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經濟結構不平衡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全盤接受美因等西方國家推薦的經濟改革“藥方”,採取“休克療法”,在財政、貨幣、私有化等領域出現一系列政策失誤,導致經濟連年下滑。199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造成各項宏觀經濟指標再趨惡化。1999 年普京上臺之後,俄羅斯經濟呈現好轉勢頭,主要經濟指標基本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從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GDP和人均GDP都空前高漲。但這種經濟“騰飛”的實質是大量形成能源壟斷的國企和經濟寡頭趕上了能源價格上漲的東風,變成風口上的豬,同時這段時間俄羅斯的武器也賣的比較好—也就此催生了俄羅斯一系列尖端武器發展。

但是俄羅斯這種倚重能源出口與武器出口的經濟狀態,一旦主要行業遭遇卡殼,那就要出現大問題。所以在2010年,國際油價開始下跌,後來又遭遇了歐美的經濟制裁和封鎖,盧布貶值,俄羅斯人收入普遍大縮水,相當民眾直接面臨貧困。

制裁不會使俄羅斯經濟崩潰,因為歐美國家此次制裁對俄羅斯經濟的影響程度大致為25%左右。但制裁實實在在地又一次暴露了俄羅斯經濟結構的兩個致命弱點:經濟高度自然資源化和市場嚴重外部化。雖然憑藉油氣出口,俄羅斯在世界能源市場上佔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卻長期處於國際分工鏈的低端環節,不得不捆綁於發達國家市場,受制於西方大國的政策擠壓,客觀上成了發達國家經濟的“人質”,以致國家整體的經濟發展週期總是由石油和資源價格所決定。

c市場不夠開放

另一方面,俄羅斯經濟增長除了依靠資源的出口外,並沒有處於完全開放狀態,也沒有完全融入到貿易全球化的進程中,這與俄羅斯一直沒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有關。

在新興產業和技術驅動方面,俄羅斯延續了一貫的政府主導經濟結構轉型的特徵,弱化了市場在經濟結構轉型中的基礎作用,壓抑了企業發展創新經濟的積極性,形成“偽市場調節機制”。

2017年財富雜誌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中,俄羅斯有4家企業上榜,都來自於壟斷行業的國家隊: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第63名

-盧克石油公司,第102名

-俄羅斯石油公司,第158名

-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第232名

新型經濟和民營企業在俄羅斯的經濟體制下沒有發展的土壤,自然出現不了像樣的獨角獸。

政府缺乏信譽

俄羅斯被稱為“商人的墳墓”,再優秀的經濟理論、再準確的經濟模型都無法預測俄羅斯領導人的行為,因為普京實在是太“任性”。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中,俄羅斯政府突然宣佈俄羅斯國債違約。當很多經濟學家用盡各種理論分析並最終買入俄羅斯國債,他們本以為自己能大賺一筆。但是他們誰也想不到的是,像俄羅斯這樣的大國竟然會讓自己的國債違約,最終很多投資者在俄羅斯賠了個底兒朝天。眾所周知普京是一個非常強硬的領導人,這種強硬給俄羅斯的國際關係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普京的強硬有可能讓俄羅斯與西方的對抗升級,這種不穩定的因素導致外國資本不願大規模進入俄羅斯。

啤酒和小龍蝦簇擁的世界盃,能幫到俄羅斯經濟嗎?

俄羅斯的法律還很不健全,尤其是關於如何保護個人財產和知識產權的法律更少,況且在俄羅斯有些法律即便存在也不一定能夠得到充分的執行。沒有法制就不能給資本家提供安全感,當自己的財富無法完全得到法律的保護,那麼這些資本家就會選擇將資金轉移出俄羅斯。過大的資本流出不僅會導致盧布貶值,而且會減少俄羅斯國內的投資資本。

這樣看來,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桎梏不是靠外部因素就可以解決的,世界盃至多隻能算一個短期的賽事經濟。賺個幾十億美元順便再刷個存在感,緩和一下跟西方國家的關係,長期來看對俄羅斯經濟的影響不大。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Moody`s)近日就世界盃給俄羅斯經濟帶來的影響評估稱,世界盃的舉辦只能給俄帶來短期的經濟效益。穆迪資深副總裁克里斯汀•琳都(Kristin Lindow)表示,在俄羅斯1.3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的背景下,世界盃給俄帶來的經濟刺激略顯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