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市場的農業保險,互聯網如何創新?

萬億市場的農業保險,互聯網如何創新?

近日,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發佈了《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佈局中國農村保險市場》的最新報告,報告預計,到2020年,中國農村保險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將這個長期為人所忽視的市場又推到了臺前。

農業保險的市場有多大?互聯網能在這片市場中如何施展拳腳?這塊天地,真的大有可為嗎?本篇文章試圖從這些問題出發,一窺我國農業保險市場概貌。

這片市場有多廣闊?

保監會數據顯示,自2007年到2016年的10年間,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從51.8億元增長到417.12億元,增長了7倍。

麥肯錫預計,未來5年內農業保險的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人民幣;到2020年,整個農村保險市場將突破萬億,成為涵蓋食(農業保險)、醫(醫療保險)、住(財產保險)、行(車險)、養(壽險及養老保險)的五大類全險種市場。

對此,麥肯錫從縣域財險和壽險做了舉例說明,其指出,中國縣域市場的壽險增速持續超過一二線城市,增速26%,在沿海發達省份,縣域和農村市場貢獻了超過50%的壽險保費增長。受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和保險滲透率的增長的影響,麥肯錫預測未來農村的壽險市場會保持20%以上的增速。

萬億市場的農業保險,互聯網如何創新?

表1 專業農業保險公司

此外,從滲透率來看,相比於歐美地區,我國農業保險的覆蓋率和保費收入都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從數據來看,2014年全球平均水平為1.20%,中國農險滲透率為0.32%,2016年提高至0.37%,預計下一個萬億元規模的保險市場正在醞釀孵化。

農業保險領域的三類玩家

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的玩家可分為三類:專業的農業保險公司、涉足農業保險的保險公司、互聯網公司。

萬億市場的農業保險,互聯網如何創新?

表1 專業農業保險公司

目前我國以農業保險為主營業務的保險公司有5家,分別是安信農業保險、安華農業保險、國元農業保險、中原農業保險、陽光農業相互保險。

而其他涉足農業保險的公司有部分省市和地區的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安盟財產保險有限公司、華農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目前,在全國81家財險公司中,經營農險業務的約31家,佔比超出三分之一。

互聯網玩家則既包括螞蟻金服、京東等巨頭,也包括諸如一米農險類的創業新星,不過這類玩家並不與傳統險企正面競爭,多是以和傳統險企合作的形式來切入市場。

因為這塊看起來前景廣闊的市場,啃起來卻沒那麼容易。

從全球來看,農業保險都屬於政府主導、政策推動型險種。在我國,這樣的特點也很鮮明。這個行業的潛規則是:政府一般會將機會,給本省的農險機構,地盤意識極為明顯。可以說,每個農險機構都有自己的地盤,大家分而治之,界限明顯。

有行業從業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農業保險猶如一場“豪賭”。因為除了要有強大的靠山,還要依靠天時和地利,因為天氣和地域的因素至關重要。

因此,當同時具備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因素時,這片傳統市場背後蘊藏的就是鉅額的利潤。這就可以理解,儘管壁壘極深,為什麼依舊會有一批批的玩家切入這個市場。

然而,對於第三方的互聯網玩家來說,除了橫亙在前面的傳統險企,數據不足、產品複雜、農民保險意識缺乏等,都成為其在互聯網+農業保險施展拳腳的阻礙因素。

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

從目前的應用來看,農業保險的創新主要提現在技術和產品兩個層面。

技術層面,如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等技術已經成熟多年,在國外的農業保險定損過程中也有諸多應用。衛星遙感檢測技術,用於承保種植面積的提取、作物生長檢測、自然災害比如旱災水災對作物影響觀測等,為承保提供了很好的依據。

無人機作為衛星遙感的輔助手段,航拍分析可以作為抽樣數據,與衛星遙感對災情的整體情況把握相結合,提高定損的精準度。

近年來火熱的指數保險成為產品創新的代表,如天氣指數保險、價格指數保險等。舉個例子,天氣指數通常以一個或幾個氣候條件(比如風速、降雨量、溫度等)的變動為基礎,當天氣指數達到可保範圍時,無論是否對農作物產生影響,農戶都可以得到賠償。

上文提到的一米農險就通過連接保險與期貨機構,幫助保險機構設計開發價格指數類險種,併為合作社和玉米種植大戶提供在線承保、在線理賠服務,成為互聯網+農業保險的一種創新模式。

萬億市場的農業保險,互聯網如何創新?

在國外,WordCover為代表的P2P農業保險成為一種創新模式。其基本模式是,將一個地區的農業保險業務包裝成投資業務,吸引散戶和機構的投資基金參與。如果沒有災害發生,農戶所交的保費則以投資收益的方式發放給投資者;如果災害發生,投資基金則作為理賠池為農戶提供賠償。

也就是說,散戶和機構實際上充當了傳統保險公司的身份,作為農業保險產品的出售者,為投保的農民提供保單和保障,並獲得相應的保費收入,而WorldCover則作為中介者,避免了傳統保險公司需要承擔保險理賠的風險,不再像傳統保險公司一樣通過經營風險獲取利潤,僅通過收取手續費來實現營收。

不論是產品還是技術創新,隨著財險公司以及互聯網玩家的介入以及政策的支持,農業保險市場已經開始呈現競爭的態勢,對於專業性的農業保險公司來說,顯然面臨更大的壓力。不過,市場本身就需要競爭,農村保險市場正在被喚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