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黑臭的山王溪清澈了 到三溪口吃魚還能順便玩玩水

山王溪是嘉陵江右岸一級支流,全長12.78公里,發源於北碚龍鳳橋街道,經蔡家崗街道、童家溪鎮進入嘉陵江。

過去,沿河的一些餐飲企業、工業企業汙水及當地居民的生活汙水直排入河,讓山王溪成為一條臭水溝。

「关注」黑臭的山王溪清澈了 到三溪口吃鱼还能顺便玩玩水

消失多年的魚蝦回來了

重慶市民熟悉的三溪口豆腐魚等餐飲店,大都分佈在山王溪三溪口段沿岸的212國道旁。

從三溪村白龍灘的一條便道往下走20米,便來到了山王溪河邊。從這裡開始,到三溪村老三溪口止,便是山王溪蔡家段,全長3.2公里。

這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小溪”,水面不過三四米寬,水深剛剛沒過腳背。淺淺的河水清澈見底,河底的石頭上漂浮著長長的青苔;若是仔細看,青苔間間或有些銀色身影,那是河裡的小魚。河畔的泥土中,分佈著一個個小洞,這是螃蟹的藏身之處。河邊的草叢裡,菜粉蝶和蜻蜓在嬉戲。

“別看現在有魚有蝦,一年半以前,這裡還是個臭水溝,岸邊只有蒼蠅和蟑螂。”詹佑停說,過去沒有汙水管網,岸邊的餐飲店、修車廠、居民家裡的廢水,直接往河裡排。久而久之,河面上漂浮著厚厚的油汙,河水變得黑臭不堪。

兩邊河岸各有一條狹窄的小路,僅能容一個人通過,這也是河長必經的巡河路。小路兩側,一排碗口粗的白色PVC排水管十分顯眼。“這是截汙管網,也是河水變清的‘頭號功臣’。”詹佑停稱,2016年底,北碚區對山王溪開展黑臭水體整治,沿河3.2公里全都安裝了截汙管網,收運各種汙水。後來,又對河道進行了三次清淤,“光是清出的淤泥,就裝了大約100輛貨車。”

截斷了排汙源頭,清理了多年的淤泥,這一河段慢慢變清了,消失多年的魚蝦也開始“回家”了。

為山王溪當好“大管家”

2017年,我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北碚區也為山王溪設置了鎮(街)、村(社區)兩級河長,負責山王溪的汙染防治。

三溪村黨委書記龍旭林是山王溪蔡家段村級河長。他每週巡河,發現河道垃圾問題便和村裡的保潔員一起清理;發現居民在河邊放雞鴨便前去勸說;若有企業偷偷排汙,他便上報給鎮級河長協調解決。

河邊生長著一片片綠油油的小草。“這是我們4月份才栽下的高羊茅(一種水生植物),它長得快,不怕水,即使被山洪淹沒後也能再生。”詹佑停說,管網建成後,河岸沉積多年的垃圾全部收運,為了保持水土,街道購買了水生植物、黃葛樹苗等在河道兩岸栽種。

說話間,眼前的小路上出現了一小灘吃剩的方便麵,顯然是有人從上方的房屋裡丟下來的。“這種事常有,我們經常上門勸說,總有人當面答應,背後亂扔。”龍旭林向詹佑停“訴苦”。

“近期,街道將跟沿河企業、居民籤協議,實行‘門前河道三包制’。”詹佑停說,到時家家戶戶都要對自家門前河道的清潔負責,用制度來保護山王溪不受汙染。

到三溪口吃豆腐魚還可遊河岸

順著小路一直往前走,河岸兩側有不少鐵絲網的痕跡。龍旭林表示,山王溪還是臭水溝時,不少居民圖方便,在河邊搭個鐵絲網便養雞養鴨,家禽糞直接沖洗到河中。河長制實施後,村幹部挨家挨戶上門勸說,村民們將雞鴨轉移到了別處飼養。

居民養的雞鴨數量少,工作還好開展。但河邊的餐飲店店主卻不願意,因為他們每天做菜需要不少雞鴨,養在河邊更方便宰殺。

“她叫宋富貴,過去就在河邊養了不少雞鴨,以前怎麼做工作都不肯搬。”龍旭林說。

“現在我不養雞鴨了,要吃就上街買,方便得很。”宋富貴笑道。原來,這家店做豆腐魚已有10多年,捎帶著賣雞鴨,生意不錯。山王溪整治後,河長勸她建個雞舍,但她嫌麻煩不願意。直到有一次,一名客人在等待廚師做魚時去河邊走了走,回來後讚不絕口,還表示今後要帶朋友來吃魚、遊河岸。見乾淨的山王溪也能吸引客人上門,宋富貴想通了,主動拆了鐵絲網,不再在河邊養雞鴨。

“我們接下來還要在河邊修步道、搞綠化,讓來吃魚的客人有地方休閒。”詹佑停對宋富貴說,“到時候來的人多了,你這筆拆雞舍的賬目不就算得過來了嗎?”

「关注」黑臭的山王溪清澈了 到三溪口吃鱼还能顺便玩玩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