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言網語」父親:我愛您!謝謝您!

相較於母愛的細膩而溫暖,父愛無言卻如山。父親的教導,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戰勝困難,收穫許多寶貴的人生經驗和成功秘訣,體會人生的快樂。明天是父親節,讓我們一起感受父親的愛,祝天下所有父親,節日快樂!

父親,是引航指路的燈塔

網友“一諾千金ycf”:成長之路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父親的悉心教導,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我轉崗到紀委的那天晚上。那天恰逢堂姐新開的茶館試營業,邀我這個棋迷和父親一起去下下棋、嚐嚐鮮。茶喝一半,棋過一局,堂姐吞吞吐吐地說,茶館的有關消防文件還沒批下來,希望我能幫她疏通一下。我一下子就沉默了。父親說要換杯濃濃的綠茶喝,堂姐立馬高興地泡茶去了。堂姐走了,父親卻舉著一枚棋子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喜歡下棋沒有錯,但棋者,是執棋之人,絕不能淪為別人的棋子!”綠茶來了,父親卻推給了我,說濃濃的綠茶最為提神醒腦、清心明志。父親的那句話一直銘記在我心上,教我時刻保持清醒。

網友“雙林清風001”:我的父親是一名校車駕駛員,每天早出晚歸,工作上一絲不苟。十幾年的“零事故”駕駛生涯教會了他三個字——“守規矩”。父親總說,平時嚴格遵守交通法規,不僅保障自己的出行安全,也是對他人生命的尊重,尤其是開校車,絲毫馬虎不得。“做人處事也是一樣,凡事必須守紀律講規矩。”父親樸實而真摯的教誨時常回響在我耳邊,讓我不斷受到激勵和鞭策。

網友“蠟筆沒有小新”:上大學時,有一年暑假期滿回學校,父親送我去車站。為了趕時間,我指著前面不遠處的一條小路對父親說:“這條小路近,咱抄近路吧!”父親望了望那條路,說:“那不是路,是一片菜地。”“反正別人已經走過,而且菜已經被踩壞了。”我不以為然地反駁道。“不管別人走不走,我們堅決不能走!”父親有點生氣了。父親又語重心長地說:“這條小路就像現實生活中的歪門邪道,只有那些有道德缺陷的人才會走。一個人一旦習慣性地踏上這條路,就會偏離正常的人生坦途,喪失應有的尊嚴。孩子,你要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旁門左道可不能走,一定要走正道啊!”

網友“炒粉店巫掌櫃”:小時候,我們村子裡有一個蘋果園,蘋果成熟的季節,滿樹的蘋果讓人垂涎欲滴。我知道父親很喜歡吃蘋果,就在一個夏天的午後,趁父親午睡,偷偷地跑到蘋果園,摘了5個又大又紅的蘋果。當我興奮地回到家向父親展示我的“成果”時,得到的卻是父親嚴厲的訓斥:“你這是偷盜行為,知道嗎?‘偷個雞蛋吃不飽,一個臭名背到老’,快把蘋果送回去。” 父親常掛在嘴邊的教導,是鄉下的一句老話:“小來偷只釘,大來偷塊金。”現在看來,這句家鄉老話裡,其實也包含著防微杜漸、慎始慎微、勿以惡小而為之的樸素道理。

網友“江西鉛山丁建軍”:父親是個地道的農民。在我少年時,父親經常教育我“人活一輩子,要誠實守信、踏踏實實”;在我工作以後,父親常對我說“要認真工作,把老百姓當自己的親人,不要去攀比,不要違法亂紀”。如今,我時常想起老父親的教導,勉勵自己,警示自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恩黨,回報社會。

父親,是擎天立地的大樹

網友“我的名字叫11”:無論是我學生時代考試,還是畢業時找工作,或是工作後遇到挑戰,父親總是說:“我相信我女兒是可以的。”這句話像是褒獎,又像是鼓勵,讓我每一次遇到挑戰都迎難而上,在很多關卡都取得了“勝利”。現在回想,父親給了我溫暖的心理暗示,也給了我戰勝困難的勇氣。

網友“蓮花小金”:我的父親從來不把對我們的愛掛在嘴上,他只是默默地付出,為我們的成長保駕護航。家裡兄弟姐妹多,經濟負擔很重,可是再苦再難,他也堅持讓我們接受教育。父親就如結實的樹幹,支撐著我們追逐人生、觸摸夢想。

網友“紫雲英之春”:父親是個本分、勤快的農民,一輩子都勞作在田間地頭,農閒時還到建築工地打工,他對我的教誨不多,但是他那嚴謹有序的行事作風和堅持不懈的生活記錄,使我深受教育。父親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幹活,晚上在燈下記錄一天的勞動與生活,有時還要寫幾句總結性的話,如“今年種豆收入與去年比,增長”“村裡某某家也是種兩季稻,收入比家裡高”等。父親幾十年如一日,用汗水和智慧書寫著生活的尊嚴,也讓子女們收穫了教育和感動。

網友“風清氣正雲飛揚”:父親出生於關中平原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家裡很窮,幾乎沒吃過一頓飽飯。全國解放後,剛剛過上了像樣些的日子,父親就響應國家號召,入伍參加志願軍,到了抗美援朝前線。勝利停戰後父親又在朝鮮駐紮了幾年,回國時回到西安,恰逢大西北建設,父親就成了一個建築工人,在幾乎沒有機械設備全憑人力的條件下,參與建設了秦川、紅旗等軍工廠。60年代中期,父親被調到耀縣水泥廠工作多年,於1976年左右才調回家鄉戶縣,一直工作到1995年退休。父親的一生,雖未乾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時常教育我們好日子是黨給的,要認真學習,努力工作,回報黨回報社會。

網友“冰心玉盤”:我的父親,很少用語言教導我,卻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教我熱愛生活、承擔責任。父親九歲退學,到外地放羊、燒磚窯、拉板車,因為家裡有辛苦養育4個孩子的父母親、有需要入學接受教育的弟弟妹妹。這告訴我,孝道,是無怨無悔的付出;他“無視”別人家重男輕女的“勸諫”,帶我看大戲、參加捕魚節、探訪遠方親戚,堅定地支持我念書,這告訴我,豐富的經歷和知識積累能夠讓人“厚重”地成長;收麥的農忙時節,母親不舒服時他就獨自去地裡幹活,這告訴我,要愛媽媽,要承擔責任;他在外忙碌的時候也不忘抽空回家看看我們是否吃飯、爐火是否還旺,這告訴我,做好工作的同時,心裡要永遠裝著家人。

父親,是遮風避雨的海港

網友“357653594”:小時候,我喜歡掛在父親的手臂上盪鞦韆,喜歡騎在父親的脖子上看遠處的風景,喜歡在下雨的時候坐在自行車後座,躲進父親的雨衣裡,趴在父親寬厚的背上,迷迷糊糊就到家了。父親的愛,像春風一樣溫暖,充滿了我的小小世界。

網友“清風挺松柏”:小時候,我們家經濟條件不太好。別的孩子可以買各種玩具,我雖沒有,卻也不羨慕。因為我的父親總是可以為我做出跟別人不一樣的小玩具。自制的滾鐵圈引得鄰居小朋友紛紛爭搶,雞毛毽子也給我帶來許多樂趣,還有木板小汽車、螺絲小人、海綿超大“毛筆”……這些玩具不僅給了我快樂的童年,更讓我感受到了父親對我的愛。

網友“雪域雄鷹”:父親有時脾氣不是很好,但很關心我的衣食住行,努力給我提供好的生活環境。小時候,只要遇到我喜歡的飯菜,明明父親碗裡的能吃得完,他也找理由說,這飯菜太多了,我倒點給你吃吧。現在,為了能讓我和妻子安心上班,父親全心全意幫我們照顧孩子,對兩個孫女極有耐心,默默付出自己全部的愛。

網友“萬年紅葉”:在田間務農的父親,有著對讀書的深深熱愛。雖然沒能考上大學,但通過讀書,父親收穫了更多的自信與堅強。父親也經常帶著我們姐弟二人一起背誦古詩詞,一起感悟生活的美好。

網友“灣裡鄒鋒”:父親是個老實本分的農民,年輕時晚上幹活回來,把腿摔成了殘疾。雖然走起路來一瘸一拐,但他從不抱怨,從不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仍然穿梭于田地間,幹著他熟悉的農活,默默地用他那一雙粗糙的大手,撐起這個家。多年來,父親對生活的樂觀態度一直感染、激勵著我。他是我生活的榜樣、前進的動力、奮鬥的指引。(以上留言摘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留言板”|曹靜靜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