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ng語,或將顛覆傳統德語!

Vong語,或將顛覆傳統德語!

德語被認作是世界上最難學的幾門語言之一,複雜的語態、名詞分性別,外加語法四格,讓不少人知難而退。大叔就聽有人說過,學英語三天,學西班牙語三個月,學德語要三年。大家熟悉的美國作家、演說家馬克.吐溫就狠狠地吐槽過德語。

Vong語,或將顛覆傳統德語!

馬克.吐溫

在德語報紙裡,一個極其普通的句子,都是一件莊嚴又不失精彩的珍品。句子老長,夾雜著變位動詞,還有作者即興造出來的複合詞(通常都是字典裡都查不到的!),就這樣,七八個單詞拼綴成一個單詞,完全是無縫連接,即看不到連字符的長單詞。

句子裡帶上14到15個不同主語,每個都嵌於各自插入語中,左一個右一個插入語拖著3到4個小插入語,裡三層外三層。

終於,所有插入成分組成的句子一部分置於這個龐大句子的前面,另一部分置於句中,接著句子動詞姍姍來遲,這時候你才恍然大悟,明白文章作者在講什麼(動詞後置大家都知道的吧?)。

作者通常還要在動詞後面堆些修飾詞,諸如“haben, sind gewesen, gehabt haben, geworden sein”,句子才算大功告成。料想這些閃亮句末修飾詞是作者標誌性的結尾詞,完全沒必要,不過作者們還真喜歡這樣做。德語書只有在鏡子裡看,或者倒立著看才行,這樣才能將顛倒句序轉正來閱讀。可我還是認為,

外國人要學會讀懂德語報紙簡直比登天還難!

如今,自網絡開始,德國興起了一種新的德語——“VONG”語,這種簡化可能是德語創新的一個新現象。

Vong語,或將顛覆傳統德語!

"今天你說Vong語了麼?"對於這句話,德國年輕人或是對網絡語言比較瞭解的人應該不陌生。所謂的Vong,就是拼寫、語法都有錯誤的德語,而且不是口誤,確實是故意亂說、越沒有頭緒越好的網絡流行語。

Vong語,或將顛覆傳統德語!

在過去幾年間,Vong在網上、特別是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贏得不少粉絲,以至於商家都開始有意地用Vong風格,也就是德語亂說風格的廣告語,來吸引年輕受眾的關注。當然,也有不少Vong粉絲對商家濫用Vong語作廣告的行為表達強烈不滿,認為商業味道"玷汙"了"純潔"的Vong語。不過,就連杜登辭典(Duden),最權威的德語辭典,也在社交媒體上搭上Vong這趟順風車,用Vong語風格的表述提醒大家:"還是要注意德語拼寫的正確性,從語法角度說。

"

Vong語,或將顛覆傳統德語!

德語在表達原因時,幾種常用說法是weil加從句,或是aufgrund,aus Gründen等等,而"德語亂說"Vong語的發明之一就是vong...her,意思也是"因為""原因是",而這種用法甚至得到部分語言學家的肯定,因為更省事。

比如同樣是說

我不能去看電影,因為我沒有錢。

普通用語

Ich kann nicht ins Kino gehen, weil ich zu wenig Geld habe.

Vong 語

Ich kann nicht ins Kino vom Geld her.

Vong語句子更緊湊,用詞也更少。

Vong語還主張用阿拉伯數字代替全拼詞,比如德語量詞一個ein,eine,在Vong語中通通用"1"代替。"晚安",gute Nacht, 因為含有數字acht這個詞,也被寫為"gute N8"。

不久前,德國烏爾施泰因出版社(Ullstein Verlag)還出版了一本Vong語詞典,作者是在社交媒體上相當活躍的、只用Vong語交流的網名H1的人(他其實叫Heinz)。而H1只是Vong語大V之一。另一個網名Willi Nachdenklich的人(本名Sebastian Zawrel)還專門用Vong語舉行讀書會。這兩個人在網上都有不小的粉絲群。

Petra Lambeck/謝菲(DW、德新社、南德意志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