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堂|運動應避免的十大誤區

健康科普堂|運動應避免的十大誤區

健康科普堂|運動應避免的十大誤區

誤區一:晨練比暮練好

許多人都選擇早晨作為鍛鍊身體的主要時間。實際上早晨空氣中的氧含量底,是空氣汙染最嚴重的時間段之一。同時早晨又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期。相反,人在黃昏時的心跳、血壓最平衡,最適應運動時心跳、血壓的改變,是一天中人體應激能力的最高峰。所以不能說晨練就比暮練好,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時間。

健康科普堂|運動應避免的十大誤區

誤區二:肌肉疼痛說明運動得好

肌肉疼痛不是運動效果的評價指標,它只能說明由於鍛鍊過度或訓練不當,引起肌肉裡的乳酸堆積,致使肌肉裡的神經末梢受刺激而發痛。

誤區三:只有出汗才算運動有效

雖然大家普遍認為運動量夠了才會出汗,但運動是否有效不能僅僅用是否出汗來衡量。因為人的汗腺各不相同,分活躍型和保守型兩種,有人屬前者愛出汗,而有人屬後者不愛出汗,這與遺傳有關。因此評價運動的效果需要多方面的因素。

健康科普堂|運動應避免的十大誤區

誤區四:體力勞動者不用運動

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都是肌肉的鍛鍊活動,對心、肺、腎等器官都有鍛鍊作用。但兩者也有很大的差別,體力勞動者因某種工種的勞動需要保持一定的體位或侷限於某種姿勢,所以體力勞動是一種健身法,並不能代替體育運動,從事體力勞動的人,也應積極進行體育運動。

誤區五:運動疲勞期飲酒可解乏

酒精會刺激人體的肝、胃等臟器。劇烈運動後,人的身體機能會處於一個高水平的狀態,若此時喝酒的話,會使身體更快地吸收酒精成分進入血液,對肝、胃等的危害會比平時更嚴重。同時乙醇需要肝臟分解,並消耗大量維生素B1,會加重運動後肌肉的痠痛感。因此,運動後不宜飲酒。

健康科普堂|運動應避免的十大誤區

誤區六:老年期開始運動為時已晚

什麼時候開始運動都不晚。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延年益壽,這主要因為運動不僅是依靠各種組織器官的協調及共同作用而完成的,同時,在運動中也使各種組織器官得到了鍛鍊。因此,各種組織器官的功能得到加強,比如心臟跳動強而有力,每次心搏的輸血量增多,肺活量提高,骨骼肌肉變得粗壯有力,中樞神經系統、大腦皮質也變得靈敏。衰老的主要表現就是各器官的功能減退,通過運動,各器官的功能都得到了加強,自然就延緩了衰老的進程。不過,老年人參加運動時,要注意從小強度開始,逐漸增加運動量,並學會做好自我監測。

健康科普堂|運動應避免的十大誤區

誤區七:怕運動損傷膝關節就不運動了

膝關節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活動的增加產生退行性變化,這是自然規律。因此,由於害怕退化而不敢運動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人如果不運動則容易骨質疏鬆、肌肉萎縮、身體敏捷性和協調性差。膝關節本身有病的人應儘量減少負重、長距離行走、長時間站立、跑跳、深蹲等,可以選擇游泳、散步、墊上動作等對膝關節損傷小的運動。

健康科普堂|運動應避免的十大誤區

誤區八:任何運動方式會提高抵抗力

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度”。運動得當就會有益於身體健康,而運動方式或運動量安排不當,反而會產生不良的生理反應,引起免疫系統失調,造成人體抵抗力下降。

健康科普堂|運動應避免的十大誤區

誤區九:帶病也要堅持鍛鍊

這是一種最危險的錯誤觀念。身體不舒服就應暫停運動或減少運動量,否則特別容易出現眩暈、胸悶、胸痛、氣短等症狀,不僅不會促進健康,反而會加重病情,延長病期。

誤區十:運動強度越大越減肥

運動初期開始消耗的是體內的葡萄糖,在糖消耗後才開始消耗脂肪。而人劇烈運動後多已筋疲力盡,難以繼續堅持,因而脂肪消耗不多,達不到減肥的目的。體內脂肪的減少取決於鍛鍊時間的長短,而不是鍛鍊的強度。要想減肥就要進行緩慢而平穩地持久運動以消耗更多的熱量。

健康科普堂|運動應避免的十大誤區

【本期專家】

健康科普堂|運動應避免的十大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