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課堂|產後母嬰常見護理

孕媽課堂|產後母嬰常見護理

徐靜護士長從產後排尿、產後下床活動等4個方面給孕媽們指導建議:

產後儘早排尿很重要

胎兒娩出後,腹部張力降低,膀胱的敏感性下降,加之產婦疲勞、傷口疼痛等均影響尿液排出。所以,越早排尿越有利於膀胱平滑肌收縮功能的恢復;避免由於膀胱過度膨脹,影響子宮收縮,造成產後出血。

溫馨提示:產後第一次排尿時,可根據產婦的體力及分娩情況,酌情讓產婦下床排尿,下床前先在床上靜坐片刻,自我感覺良好,無頭暈、心慌時再下床,並有家屬攙扶,以防發生體位性暈厥。

孕媽課堂|產後母嬰常見護理

產後早下床活動好處多

利於宮腔內積血的排出,有利於子宮恢復。孕期孕婦血液處於高凝狀態,早下床有利於血液流動通暢,防止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促進腸蠕動,增加食慾,減輕便秘。促進會陰部血液循環,有利於傷口癒合。有利於增強體質,促進康復。

孕媽課堂|產後母嬰常見護理

產後最初幾天哺乳時發生腹痛及陰道流血有原因

嬰兒每次吸吮乳頭均可刺激乳頭神經末梢,反射性促使腦垂體分泌更多的催乳素,同時,吸吮刺激還可產生催產素,刺激子宮收縮,出現下腹墜痛及陰道流血。

孕媽課堂|產後母嬰常見護理

產後康復注意事項

(1)修養環境。清潔安靜,室內空氣新鮮,每天開窗通風2次,每次15~30分鐘,但應避免對流風直接吹向母嬰。室溫保持在22~24℃,相對溼度在50%~60%。

(2)活動和休息。應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利產後體力的恢復。正常分娩的產婦,產後6小時可下床活動,剖宮產的產婦也可在術後24小時後床邊活動,根據身體狀況,逐步增加活動範圍和時間,有利於子宮收縮和惡露排出。臥床休息時注意經常變換體位,產褥期不宜站立過久,少做蹲位及手提重物等使增加腹壓的勞動,以防止子宮脫垂。

(3)合理營養。產婦經過懷孕和分娩,能量消耗很大,需要有足夠的營養來補充。同時,母乳餵養也增加了對營養物質的需求,可以多吃瘦肉、雞、鴨、魚、肉、奶等製品等,主食要多樣化,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多喝湯水可以增加奶量。不要吃酸辣食物、咖啡及飲酒。

(4)個人衛生。產後4周內禁止盆浴,可選擇淋浴。每日用溫水從前向後清洗外陰部,使用清潔的衛生紙墊,每日更換內褲。產褥期禁止性生活。

(5)心理保健。由於產後分泌激素的劇烈變化,分娩的疲勞和痛苦,產後對孩子的擔心、生活環境、家庭關係的變化等因素,使一些產婦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變化,丈夫及家人要理解和關心產婦的心理特點和變化,幫助其克服產後的低落情緒,順利渡過這一階段。

孕媽課堂|產後母嬰常見護理

【本期專家】

孕媽課堂|產後母嬰常見護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