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為什麼總愛在車展上搞事情?

互聯網公司為什麼總愛在車展上搞事情?

每逢車展長槍短炮對準衣著暴露的車模,人們早就習以為常,即使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大A級車展全面禁模也止不住香車美女的標配套路,變身禮儀小姐和銷售代表的車模依然是每次車展的顏值擔當。

汽車行業的全面數字化

這個趨勢與中國汽車市場的兩個新常態密切相關。

1、乘用車高增長時代的終結放大了產能和庫存壓力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汽車市場在2010年完成了33%的同比增長,2016年也有15.4%,但到2017年就跌到1.4%的冰點,另一方面,中國汽車產業去年6000萬輛的產能,實際只生產了2900萬輛,經銷商高庫存壓力讓所有車企都倍感危機。

互聯網公司為什麼總愛在車展上搞事情?

2、首購和換車需求地域錯配,90後崛起,傳統營銷捉襟見肘

去年中國一線城市家庭的擁車比例達到96%,需求基本由換購主導,而四線以下城市不到20%,仍是典型的新車市場,對車企來說,這意味著前者的營銷成本越來越高,後者則缺乏影響的有效手段。與此同時,90後車主崛起,佔到去年新晉車主的47%,決策隨機化和場景化明顯,更關注產品顏值、代言人等因素都對營銷提出了更高要求。

互聯網公司為什麼總愛在車展上搞事情?

從大背景來說,傳統車企不再抗拒互聯網的合作和改造,互聯網公司向汽車領域滲透則集中於三個大方向:一是無人駕駛,二是智能網聯,三是數字營銷。

其中更智能、更精準的數字營銷是連橫車企的重要突破口,車展這種短時流量熱點使得車企很容易與互聯網平臺找到合作的共同語言。最近幾年,主流車企對車展的選擇越發謹慎,比如沃爾沃在每個大洲只會參加一個車展,歐洲選擇了日內瓦,不惜缺席巴黎和法蘭克福車展。這些失去的流量只能通過網絡找回。

國內車展與互聯網巨頭合作最有心得,騰訊早前就嘗試在車展上應用Ladybug全景相機、人臉識別門票及基於LBS的人流預警等,為加強變現能力,還在直播中加入“邊看邊買”,只因缺乏前期預熱承接,轉化不佳。

阿里熱衷於與汽車廠商合作,主要是為了推廣YunOS更名的Alios系統,也找到了榮威這樣的態度積極的夥伴,方向堅定但實現的路徑相對緩慢。

汽車營銷模式處在鉅變前夜

傳統4S+賣場模式以及傳統的營銷手段在互聯網時代全都面臨坍塌,這是不爭的大趨勢,但未來的汽車營銷應該怎麼玩?車企的需求圍繞新車營銷的流程展開,基本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新車發佈的預熱營銷,營造神秘感的同時,期待瞬間引爆流量。

第二階段,新車放量階段,需要針對細分受眾的精準觸達手段,廣告本身要有技術含量,恰當展示車輛的黑科技,拉動分享傳播和轉化。

第三階段,覆盤階段,保證營銷效果精準可控。

互聯網公司為什麼總愛在車展上搞事情?

互聯網將如何與傳統行業重新整合

未來車企與互聯網大平臺的深度整合,取決於後者如何展示和運用自己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三點:

1、 撒幣強撩已過時,重在群體信息的流動和交換

汽車廠商多財大氣粗,廣告投放以多為勝,綜藝、電影、音樂、網紅都不放過。但隨著用戶變化,單向傳播無論強撩還是尬聊都不起作用,不少廠商另闢蹊徑,如奧迪花了2000萬在知乎平臺做PGC官方引流,但關係鏈維護對於奧迪品牌的轉化價值到底有多大並不好估算。

將流量入口、內容分發、用戶關係、傳播分享、新技術應用串連起來仍然是BAT級別互聯網平臺才有的能力。

2、產品全生命週期與營銷全流程的關係鏈打通

汽車是耐用消費品,廠商多年來都在尋找能夠在全生命週期始終保持用戶影響力的平臺,這是一個典型的傳播漏斗,如前期預熱形成興趣誘導,潛客階段深度觸達,線下促進購買行為,使用期間口碑維護等等是一個嚴密的過程。以往不但每一層級都有衰減,而且也缺乏信息傳遞的工具。

3、新技術正在推動廣告生態的深刻變化

今年北京車展上科技痕跡尤為明顯,日產推出了意念控車,國產品牌紅旗也全面智能化,不但有全場景Face ID識別、AR合影體驗、MR混合現實體驗等,還有全語音人機無障礙交互,甚至根據參加者衣著變化推薦不同音樂。

互聯網公司為什麼總愛在車展上搞事情?

互聯網公司的能力就在於如何運用新技術手段讓這些汽車廠商的苦心成果展示給目標受眾,並通過全新的購車體驗,一改傳統汽車銷售繁瑣、低效的模式,完成最終的轉化。這顯然需要大數據整合的能力,這些數據包括人群屬性、搜索大數據、到店消費、位置數據、興趣分類等。

越來越多的車企向互聯網公司敞開了大門,但只有掌握內容分發入口、流量和用戶資源以及大數據和AI能力的大型互聯網平臺才能夠與之匹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