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和短視頻這麼火,移動音頻為何還能逆生長?

直播和短視頻這麼火,移動音頻為何還能逆生長?

2013年,“揹著吉他的蝙蝠女俠”下決心辭去了空姐的工作,她幹這行只是想認識有趣的人,但乘客們與她的交流僅限於說一句,“請來杯咖啡”,所以她重拾校園時期的愛好,成了一位荔枝主播,沒想到卻發展為有著 260萬訂閱和3億收聽的超級IP。

經歷了2014年的大發展,移動音頻頂住了直播、短視頻和其他內容風口的輪番衝擊,仍然保持著高增長,預計2018年用戶規模將達到2.9億,與紅火的短視頻基本相當,幾家主要的移動音頻平臺也逐漸進化出自己的獨特風格。

偏愛PGC的喜瑪拉雅和蜻蜓走的是知識付費的套路,有明顯的工具化趨勢,荔枝從原來的文藝小清新轉向泛娛樂化的語音直播,在人人都是主播的UGC理念下,堅持放大脫口秀、音樂、二次元等娛樂屬性。移動音頻這些年來的發展證明了內容生態的個性化、多元化,今天的地位不是削弱而是加強了。

相比短視頻和直播,純粹的音頻服務或語音直播仍有其不可替代性。

1、聽覺是人的重要感知形式,是獨特的傳播介質。

傳統廣播的沒落是技術和產品的沒落,不是內容的沒落。在影像的飽和轟炸下,通過電波傳輸的聲音是更有情懷的媒體。那種遊走於城市上空卻能撫摸心靈深處最柔軟所在的神秘感很安靜也很恬適,主播比屏幕前搔首弄姿的網紅更需要把控話題的能力,連線溝通考驗著互動引導能力,而聽眾的情感依賴所創造的歸屬感也是其他媒體形式所沒有的,就如一位荔枝主播所說的那樣,“在不看臉的音頻直播裡,你只能拿內容留住粉絲,別的都沒用。”移動音頻的本質就是鼓勵用戶用耳朵去發現不一樣的精彩。

2、音頻仍是與音樂結合最緊密的傳播手段。

音樂與電臺是天然共生體,美國有4000多家音樂電臺,在下載和流媒還不普及的時候,電臺DJ薦歌是最有效的推廣手段,在這點上移動音頻是傳統電臺的有效承接。

對此堅持泛娛樂化道路的荔枝有更深刻的理解,短視頻和直播雖然有大量娛樂內容,但往往是流行元素或歲月經典的土嗨再演繹,放縱了個人表達欲的空前膨脹,但在如何讓心中最美好、最有價值的部分沉澱下來,移動音頻提供了更好的選擇。

這使得荔枝敢於不斷推出《音樂紅人》這樣的節目與B站爭奪二次元文化的年輕人,而不像喜瑪拉雅和蜻蜓那樣,本能的退回到知識付費的安全場景。

3、音頻載體決定了知識和段子都有市場,但最有效的是陪伴性。

在內容消費向手機集中的過程中,移動音頻被證明是一種低成本、碎片化的載體而具有超強的黏性,所以特別適合情感細膩、氣質文藝、喜愛娛樂節目的群體,按照艾媒諮詢的數據,移動音頻平臺31歲以下的用戶佔比為51.6%,31歲以上48.4%,各年齡段分佈均衡,男女之比為44.3%和55.7%,荔枝則有70%的聽眾是女性,這就決定了哄睡、心理諮詢,情感慰藉和解答等高共鳴內容更有吸引力,成就了視頻所無法覆蓋的特殊市場。

直播和短視頻這麼火,移動音頻為何還能逆生長?

4、沉浸式的伴聽性和穿透性更強。

很多人在欣賞快手或抖音的魔性內容時,會顧慮周邊環境的感知,而移動音頻私密性好,不受環境干擾,主播要關注的只是內容的精益求精而不是妝容和佈景,用戶則像是在聽熟悉的朋友講故事,這種沉浸感、參與性支撐了更多的長尾化內容。

今天,內容消費風口之中湧入的商業模式越來越多,流量、用戶和資源的爭奪越發白熱化,移動音頻的未來取決於三個方面:

1、政策和資本層面的利好。

資本環境的利好也不少,荔枝已經拿到5000萬美元的D輪融資,發佈了品牌升級計劃,再加上蜻蜓此前也拿到投資,行業錢景仍保持樂觀。

2、PGC和UGC各有區分,各自發展。

如荔枝早期在做錄播節目時也有部分PGC節目,但隨著發展路徑的演變,目前荔枝的錄播、直播幾乎都是依靠素人主播自己生產節目。之所以如此,是終於荔枝自己的觀察,在情感和泛娛樂化這類黏性較強的節目中,UGC的附著度更高,當然篩選機制也亟需進化。艾媒諮詢有報告顯示,荔枝的用戶認知度達到64.9%,高於其他平臺。此外,荔枝在變現上也不依賴生硬的廣告,而著眼於粉絲打賞模式,讓主播獲得成就感的同時也強化了歸屬感。

直播和短視頻這麼火,移動音頻為何還能逆生長?

3、多元化的場景共生能力。

移動音頻的核心能力就是能夠毫無違和的嵌入用戶的每個生活空間。比如,在出行場景中,移動音頻幾乎是互聯網汽車的標配,在居家場景中,也適合發揮WiFi音響等硬件的潛力,後者可以通過 Air Play、DLNA 等多媒體協議實現雲端內容的無線串流播放,手機退出應用甚至關閉都不影響,這類硬件是移動音頻高增長的一個重要源頭。

從商業模式上說,移動音頻主要依賴播客數量、內容時長和內容數量以及用戶數量四個關鍵指標,未來與其他內容消費模式競爭,需要強化以下能力:

1、強烈風格是固化死忠的最佳手段。

聲音消費天生有欲罷不能的魔力,因此用戶被其他內容形式誘惑而離開的風險很小,同質化的友商才是最大風險,所以內容豐富度以及“有毒”的高黏性內容是唯一有效的壁壘。

移動音頻一方面要加強優質UGC的孵化,鼓勵其對內容進行編排和鑽研,一方面要在心理交流、私密話題和公共交友三個金礦上努力開掘。

但將文藝範兒進行到底時也要避免主播的情緒化和Drama化,比如有些人攻擊性較強,缺乏同理心,有幫助聽眾發洩情緒的嫌疑,還有一些喜歡杜撰聳人聽聞的故事,有刻意表演和煽動的痕跡。

2、直播與點播的機會。

從點播到直播是移動音頻發展的趨勢,對主播們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如何通過強化隨機應變的互動提高變現能力,目前來看引導是有效的,按荔枝的說法,去年10月上線語音直播,目前依靠語音直播帶來的月收入是近1億,這意味著主播們有很強的適應力,也意味著平臺產品生態的優化。

3、擁有更多沉澱用戶是移動音頻成功的核心。

從數據來看,移動音頻用戶的場景化明顯,其中睡覺前的佔比高達44.7%,乘坐交通工具是39.5%,其他是空閒時間、運動健身和看書等等,因此節目內容與上述行為模式的深度捆綁是核心競爭力。荔枝的玩法就是用萬人連線、SVR直播和暢流解碼等技術加上“誰是女王”、“我的FM男友”等活動協助主播做社群化運營。

直播和短視頻這麼火,移動音頻為何還能逆生長?

荔枝語音也特別強調輕社交概念,推崇主播與聽眾的連線互動,娛樂模式的直播中屏幕就會出現多個麥位,玩法也更豐富,包括主播與聽眾互動的“非誠勿擾”等等。

4、用戶體驗的探索。

移動音頻的聽眾自始至終都是年輕人,荔枝創始人賴奕龍有個估計,“與知識付費用戶是30至40歲左右的大叔相比,語音直播的用戶以90後、00後為主。”

因此荔枝一直強調對用戶進行標籤分類,根據愛好定製興趣小組收聽節目,在產品上將主播的拼臉式大圖界面讓位於不受干擾的互動,最大限度的讓用戶沉浸於內容本身。

作為一種傳播媒介,移動音頻更像是歲月烙印的青春記憶。長夜寂寞,遊蕩在城市上空的電波,用聲音的美好和溫暖安撫著每一個孤獨的心靈。時代賦予移動音頻的使命不是投放更多的廣告,不是購買更多的IP,不是用獵奇而突破底線的方式去搏收聽率,而是打破直播和短視頻的審美疲勞。從這個意義上說,移動音頻的商業化運營在中國雖然已有10年的歷史,但生產有溫度的內容還只是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