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城街道:“消薄”已完成,振興在路上

聯城街道:“消薄”已完成,振興在路上

  自2017年消薄工作開展以來,聯城街道辦事處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區委區政府“培育新引擎、建設大花園”的新定位,認真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關於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的戰略部署。截至2018年5月30日,21個行政村集體經濟總收入均達到10萬元以上,村均24.19萬元;村經營性收入均達到5萬元以上,村均6.24萬元,“消薄”任務圓滿完成。


聯城街道是如何實現全面“消薄”

在“消薄”的道路上又有哪些妙招呢?

聯城街道:“消薄”已完成,振興在路上

任務艱鉅

  2018年消薄任務艱鉅,數據顯示:聯城街道轄行政村21個,2017年經營性收入超5萬元的村僅9個,其中3個村是通過“國資公司”分紅實現,還有3個村的經營性收入是不可持續的,相當於2018年要消除15個經濟薄弱村。

  為此,聯城街道辦事處全力聚焦“消薄”工作,多次召開街道班子會、主任辦公會、村級座談會,通過走訪、座談等方式深入瞭解各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現狀,與村幹部共商發展壯大本村集體經濟的良策,特別側重增加本村的集體經營性收入,因村制宜,將轄區內的21個村分為“四大類”,確保“消薄”工作精準落實。

聯城街道:“消薄”已完成,振興在路上


一、發揮區位資源優勢,實行“土地+”模式

  土地既是資源,又是資產,常宅、竹道、路灣、瑤畈、白前、敏河、金周、武村村通過發揮自身的區位資源優勢最大限度的釋放了土地發展“紅利”,喚醒農村的“沉睡”資源,最大限度的提高村級經營性收入。比如,武村通過開發閒置的土地資源,興建臨時市場出租,投資64萬元,建立武村臨時市場,優化了資源配置,釋放農村發展新活力,每年可收取租金17萬元。

聯城街道:“消薄”已完成,振興在路上

二、發揮環境資源優勢,實行“生態+”模式

  綠色是新時代發展的底色,隨著六邊三化三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不斷推進,村裡的生命底色被擦亮,村裡的“顏值”也越來越高。官橋、港口通過構建綠色創新發展體系,做好“生態+”文章,實現了美麗環境到美麗經濟的“大躍進”。比如,官橋村擁有大量的溪邊圩地,水草豐美,宣平溪繞著村莊而過,村邊上有一座高聳的懸崖峭壁,從溪中引入的河水穿村流出,整個村莊依山傍水,環境優美,乾淨整潔,既是“浙江省美麗宜居示範村”,又是“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村”。官橋村在引進工商資本發展鄉村旅遊的同時,又將本村的1000多畝集體公益林承包給旅遊公司發展觀光業,可收取10萬元/年的承包經營收入。

聯城街道:“消薄”已完成,振興在路上

三、發揮村級閒置資金效益,實行“資本+”模式

  蘇埠、花街、蘇港、青崗、坑口、鳳鳴的特點是村裡集體資產資源相對較少,但是這些村的村級自有資金較為充裕。利用這些村的閒置資金抱團以“借款分紅”的形式投資聯城街道勝利電站,各村一次性投資20萬元到聯城街道勝利電站,用於勝利電站的渠道改造,聯城電站每年返回村集體5萬元的紅利,從2018年開始,連續8年,每個村總計收益可達40萬元,打造了聯城集體經濟薄弱村批量轉化的新模式。

聯城街道:“消薄”已完成,振興在路上

三、發揮政府的引領作用,實行“政策+”模式

  通過政府資金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比如,張村街、蓮景、林宅口3村在資金、資源、資產均低於聯城其他村,通過政府“輸血”可享受聯享公司分紅,年收入5萬元,為村集體經濟注入了一汪穩定的“源頭活水”。

聯城街道:“消薄”已完成,振興在路上

為其艱難,才更顯勇毅

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

振興之路漫漫兮,需上下而求索

下一步,聯城街道辦事處

將不斷鞏固“消薄”工作成果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蹄疾步穩的走好鄉村振興之路

來自:蓮都生態精品農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