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都在用的思維開發方法,玩的越多孩子越聰明

《最強大腦》都在用的思維開發方法,玩的越多孩子越聰明

做個小遊戲:

請舉起你的左手!

舉好了嗎?

假如,你下班回家,但你只能往左拐,你有辦法規劃回家的路線嗎?

不妨拿筆在草稿紙上畫一畫吧……

其實這種對路徑規劃的能力,就是空間認知能力的一種。而,空間認知能力是我們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基礎。有研究表明,空間認知能力的發展對兒童將來在數學、幾何、地理、藝術等領域成就的高低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現在也是兒童認知發展研究的重點。

在上一篇《 》中子玲用4000字和5種小遊戲普及如何培養孩子的空間方位感。今天子玲想再聊聊如何用迷宮來培養孩子的空間認知能力。

前方高能,燒腦開始……

1、建立迷宮的空間概念

最開始,子玲犯了個錯誤。

當時,兒子剛開始學習形狀,子玲就給他提供了各種形狀的紙面迷宮,他非常喜歡,只是每次走迷宮的時候就會變成“小飛俠”,一來他握筆能力還沒發育好,二來語言很難描述清楚“牆”在紙上的表示意義。

《最強大腦》都在用的思維開發方法,玩的越多孩子越聰明

子玲把這個困擾和幾位老師聊天的時候做了交流,老師建議子玲,要先幫助孩子建立空間概念和界限意識,有了直觀形象的空間概念後,告訴他界限的不可逾越規則,等孩子領會以後,再進行紙面迷宮孩子就能夠知道畫線的時候不能畫到路外面去了。

於是,我們一起動手,製作了地板迷宮、吸管迷宮、數棒迷宮。

《最強大腦》都在用的思維開發方法,玩的越多孩子越聰明

  • 地板迷宮

子玲用寬膠帶和兒子一起在地上貼了一個迷宮,這個比較簡單,所以,同時我們還一起製作了stop指示牌和紅燈綠燈的標誌。

遊戲規則也很簡單,“交警”拿著紅燈綠燈在迷宮外面,行人根據交警的指示在迷宮內行走,不能踩到牆,如果踩到牆就算犯規就會被出示stop要退回入口處。只有走到了終點才能拿到放置在終點的小汽車。

不過,孩子的玩法遠比我們設計的更豐富,後來,這個迷宮就成了兒子和他的小車隊的遊戲場地了,由他控制著不同的車走迷宮,他自己會賦予每輛車不同的路線和角色呢。

《最強大腦》都在用的思維開發方法,玩的越多孩子越聰明

  • 吸管迷宮

地板迷宮還是平面化的,不能夠在“物理”層面上感受到牆對於物體的阻擋,於是子玲和兒子利用快遞盒又自己動手製作了一個吸管迷宮。

製作方法也很簡單,只要準備好紙盒、吸管、白乳膠就行,因為強烈要求做藍色的迷宮,所以子玲先用膠水粘了一張藍色的紙打底。

當時他才3歲多一點,剛開始接觸迷宮,這個迷宮子玲設計的很簡單,基本上沒有太多迂迴,重點是幫助孩子建立迷宮的空間概念和界限意識。

迷宮做好後,只需要通過左搖右晃的控制紙盒,讓小球在吸管的路徑裡滾動就行。但是,爸爸媽媽會發現,孩子的力度一開始控制的並不好,小球常常會衝過吸管。子玲想到的解決辦法是用超輕粘土揉一個小球,這樣它的重量更輕。其實也可以用冰棍棒來做“牆”,這樣牆體就會更高一些。

基本上通過這個吸管迷宮,兒子終於明白了,“牆”是不可以隨便穿越的,但是,可以沿著牆根走。

《最強大腦》都在用的思維開發方法,玩的越多孩子越聰明

  • 數棒迷宮

數棒一直是兒子最喜歡的教具之一,之前一直只是用來教他數數,有一天看他自己在用數棒搭橋,靈感突發,不如用數棒來做迷宮吧。

這個迷宮終於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牆”,非常明顯,不論小汽車、小火車、滾珠,迷宮的牆都是不可穿越和跨越通過的。如果家裡有積木、樂高、磁力片,其實也可以用來做迷宮。

根據子玲的試錯經驗,子玲建議:先和孩子一起動作製作迷宮,建立一個小而簡單,“牆”(界限)分明的迷宮。在動手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幫助孩子構建起對迷宮的整體空間概念,並且通過搭建“牆”的實物,讓孩子領會界限意識。只有先幫助孩子在腦海裡有了空間感,接下來孩子做紙面迷宮的遊戲時,才能知道路線不可以穿越到“牆“外去。

2、連線鍛鍊精細動作

如果孩子的年紀還比較小,像子玲的兒子差不多3歲左右,咱們就需要從連線迷宮開始。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握筆、控筆能力都沒有發育好,精細動作比較弱,咱們就可以通過手指連線、畫線的動作加強孩子手部運筆的力量,還有助於自由活動手的各個部位。

子玲用的是一套26個字母的連線迷宮,正好和學習字母結合在一起,既有趣又能鞏固對字母的認知。

《最強大腦》都在用的思維開發方法,玩的越多孩子越聰明

比如,B的字母連線迷宮,它的故事情景是小男孩要把球投入籃筐裡,線索就是要找到B或b的字母,跟著B的字母就能投球了。一邊給孩子講故事,一邊引導孩子先用手指頭在紙面上找到字母,不用著急,不用催促孩子,這個過程正好也是鍛鍊孩子專注力的好時機。

當孩子能夠把B字母都找出來後,再用筆把他們連線畫好。如果對字母已經很熟悉的孩子,也可以省略找字母的階段,爸爸媽媽可以根據孩子對字母的熟悉程度來做判斷。

有了前面自己動手製作“實物迷宮”的經驗,再通過找字母的連線迷宮,孩子差不多已經有了迷宮的空間概念和“牆”的界限意識了,接下來,就可以進入到紙面迷宮的遊戲啦。

3、紙面迷宮

紙面迷宮的可選擇性很多,市面上也有專門的迷宮繪本。爸爸媽媽在挑選這些迷宮資料時,一定要判斷這些迷宮對自己家孩子難度合適嗎?

《最強大腦》都在用的思維開發方法,玩的越多孩子越聰明

年齡只能作為判斷的一個依據,並不絕對。一個從沒接觸過迷宮的5歲孩子,和一個從小就開始玩迷宮的4歲孩子,可能對於難度的接受就是一樣呢,所以,爸爸媽媽要先觀察。

比如,拿一個迷宮給孩子玩的時候,觀察孩子對迷宮遊戲,是非常的專注、興趣很高、充滿成就感,還是坐不住、急躁、容易產生挫敗感。

如果是前者,那麼這個迷宮難度對於孩子是合適的,爸爸媽媽每次給新的迷宮時可以稍微讓孩子“努力一下就能完成。”

如果是後者,說明爸爸媽媽選擇的迷宮難度過高,孩子的能力還不足以完成,這個時候就需要降低難度,喚起孩子的遊戲興趣來。

慢慢的,再適當增加一點迷宮練習的量,讓孩子夯實基礎,只有經過了一定量的練習,孩子對迷宮才會建立基本的認知,如果孩子願意定定心心走完的話,他的專注力、大局觀、精細動作就都培養得差不多了,這樣就能進入高一階的迷宮練習。

這個過程中,爸爸媽媽別忘記有一個很好的激勵機制,就是設置獎勵哦!成人之所以沉迷於遊戲不可自拔,很大的原因在於遊戲能夠給予及時激勵,滿足了人的成就感。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科學的設置獎勵,能夠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讓他願意不斷的再努力一點點。

設置獎勵的方法有很多,但是,

不管是物質的還是形式的,都要以孩子最喜歡最在意的東西作為獎勵品,而且,可以分階段設置不同的獎勵品,甚至可以和孩子商量著來。

子玲和兒子之間的獎品是馬卡龍,當兒子做到超預期、超過他現有能力的表現時,我會讓他自己挑選一個口味的馬卡龍,還配合著口頭獎勵、親親獎勵和笑臉獎勵的“混合拳”。子玲沒有特意去做一個獎勵表,我會在他完成得好的作業紙上畫笑臉,每次他都要求我先畫哭臉,等做得好了再改成笑臉。就這麼一個小小的獎勵動作,孩子就會自己不斷去進步以求得一個笑臉標誌。

爸爸媽媽不要吝嗇自己的獎勵,獎勵行為、獎勵努力、獎勵付出、獎勵結果,在獎勵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會比較強,比如子玲,哈哈,因為太自信所以遇到再大的風浪,即使消沉一會,也會滿血復活不氣餒。

4、秘訣

成功有秘訣嗎?

《最強大腦》都在用的思維開發方法,玩的越多孩子越聰明

子玲通過觀察身邊哪些在各自領域取得了一些成就的朋友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觀察力很強!不論是對人的察言觀色,還是對事的洞悉本質,觀察都是第一步的,沒有觀察哪來後面的那些機會和進步呢?!

由此可見,不管未來是不是想成為成功人士,但如果想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作出一些成績起碼都要具備觀察力!

走迷宮,就是最好的對空間結構、對邏輯推理、對逆向思維的觀察訓練。

因為,迷宮(特指單迷宮)其實就是一個精簡的二維空間結構,孩子在進行迷宮遊戲時,他需要自己在腦海中思考:這條路它通向何方?它的入口我是否可以通過?如果沒有路了,我原路返回到那個位置可以再重新出發?這些思考都在無形中促進了孩子的推理能力,而這種推理能力不但存在於迷宮空間推理中,未來當他進入更高的求學階段、充滿挑戰的工作時,這種推理能力也能幫他做出正確的判斷。

另一方面,當你遇到複雜的迷宮走不出來時你會怎麼辦?子玲相信大多數成年人都會倒著走,就是從終點找起點,這種方式能夠避免很多歧路,更快速的找到走出迷宮的路。

跟學齡前的孩子講大道理他們不懂,不如就教他簡單的方法,讓他從終點找通往起點的路線。這種逆向思維的訓練,在他成長過程中無形的發揮著作用,當他未來遇到難解的題時,與其推導出結論,不如從結論推導過程。

以終為始,放在教育孩子和教育自己身上也同樣適用。迷宮的終點就是我們成長階段的一個小目標,告訴孩子、告訴自己終點就在那裡。當我們有了目標時,就知道為實現這個目標該如何去努力,即使遇到了挫折、迷茫、誘惑、痛苦,只要方向是對的,只要不斷前進,我們的目標總會達成。

育兒育己,都要以終為始,不忘初心。

子玲文中所用到的6類迷宮練習遊戲(字母連線、形狀迷宮、字母迷宮、螞蟻迷宮、分齡動物迷宮、easymaze),老辦法,在評論區回覆“啟蒙方法14”就可以收到~希望你能夠以終為始,不忘初心!

Ps:子玲最近有點小忙,忙之餘陪兒子還是最重要的!但又不想分享的文章乾貨價值下降,所以更新有點慢,但子玲不會放棄的,儘量保證每週一更,希望你也不要放棄關注三個好媽媽哦~


今天推送的是“啟蒙系列”

的第14篇,前13篇文章在這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早教領域創業探索者,在家上早教實踐推廣者,碩士文憑N多資格認證在身,文學/心理學/營養師/早期教育指導師/0-3、3-6蒙氏認證老師/感統訓練師,變身創業者/寫作者/育兒達人。

愛寫掏心窩的話,愛分享在家早教那些經驗和資源,關注我,和我一起在家上早教。

《最強大腦》都在用的思維開發方法,玩的越多孩子越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