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共享汽車”“共享單車”,農村如何玩轉“共享經濟”?

城市有“共享汽車”“共享單車”,農村如何玩轉“共享經濟”?

如今,在城市裡隨處可見“共享經濟”現象,最普遍的工數共享電動車、共享汽車、共享自行車,“共享”已經成為城市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共享經濟”的存在給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為企業帶來了巨大利潤。當企業家們苦苦思索如何搶佔“共享經濟”大蛋糕時,農村市場往往被忽略。其實,農村也有廣闊的“共享經濟”發展空間。

  比如農機具的共享。

  大家都知道,農機具多為高價大物件,加上農業生產具有周期性,農戶將農機具買回家,一年到頭也就使用兩三次,多數時間都是閒置一旁,難免有些浪費。此時,發揮“共享經濟”優勢轉借他人,能夠提高農機具的使用效率,不僅帶來收益,也能方便其他種植者。

城市有“共享汽車”“共享單車”,農村如何玩轉“共享經濟”?

  目前,在農村租借農機具並不新鮮,但往往是個人行為,或者是固定時間段的跨區作業農機隊等。服務範圍和服務時間有限,無法做到“共享”要求的隨時、隨地。為此,可以專門建設共享農機具調度平臺,通過互聯網下單的方式,對接空閒農機、農機手及有需求的農戶。

  據瞭解,已經有企業在開展這種“共享農機”模式試點,收益可觀,需求量大。而將農機掛靠在平臺的農戶也獲得了不錯的收入。

  此外,“共享農莊”也是不錯的選擇。

  “共享農莊”是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服務功能於一體的農業綜合經營新業態。簡單的理解就是以現有的“三農資源”為基礎,以農業合作社為載體,公司化運作,實現由農民轉變成為股民、由農房轉變成為客房、由農產品現貨轉變成為期貨、由消費者轉變成為投資者,最終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城市有“共享汽車”“共享單車”,農村如何玩轉“共享經濟”?

目前,北京已出現“共享農莊”試點,2000多套農村閒置住房通過共享平臺向市民開放,人們只需在手機上點一點,就可以租下中意的農莊,過回“農莊”生活。農莊的年租金從2萬到5萬元不等,承租人即可以享受一下安靜的田園生活,也可以約上親朋好友,一起在農莊居住、種地等,真正體驗一把農村生活。而農民朋友將院落交給共享平臺管理,即可坐擁收益。

城市有“共享汽車”“共享單車”,農村如何玩轉“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在農村的出現,說明農村與城市的差距逐漸縮小,以種養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收入結構在發生變化,這些都促使農民改變思維方式,接收並運用更多新事物。當然,“共享經濟”在農村的實踐還需要相關部門的科學調控與引導,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量力而行,讓“共享經濟”真正造福農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