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P2P只能做信息中介,風險外溢的金融機構要持牌

银保监:P2P只能做信息中介,风险外溢的金融机构要持牌

哪些P2P網貸能熬過整頓?是不是拿到金融牌照才能活下來?監管部門給了官方回答。

6月14日,在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共同主辦的“2018陸家嘴論壇”上,中國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峰表示,只有嚴格把自己定義為信息中介的P2P平臺才能“留下來”,可以探索採用監管沙箱做法允許P2P在一定空間內做一些試點。

李均鋒表示,P2P想要生存下來,必須定位於信息中介撮合的定位,不能把P2P搞成信用中心,不能搞資金池、搞自融。按照這個定位,當前市場上的P2P平臺,還需要一段時間去去偽存精。市場上經過一段整治,哪些是真正的P2P,哪些是假P2P,監管部門還需要觀察分辨。

而對於目前互聯網金融“牌照熱”,紛紛爭取小貸、私募、消費金融等牌照的行為,李均鋒表示,如果做金融業務不接受監管和持牌,就會衝亂這個市場。但是不是所有的金融業務都要持牌,這個可以去研究。

“只要金融機構有風險外溢的一定要持牌,一定要接受審慎監管,對於風險外溢不太大的機構,要加強對其業務的事中事後監管。”李俊峰說,“從監管部門來說,對於有些金融業務可以採取監管沙箱概念,允許這些機構在一定空間中做一些試點,包括P2P機構下一步也可以做這方面的探索。”

“監管沙盒”是一項監管制度創新,由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首創,為創新企業提供了一個安全場所,在其中,企業可以測試創新型產品、服務、商業模式和傳送機制,並且不會將不良影響直接帶給處於正常監管機制下的企業。這種沙盒機制鼓勵創新,併為企業提供了更優的融資渠道。後來,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地都開始陸續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