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弟弟貪財貪色,孝文帝警告他不得善終,他反而生出不臣之心

這個系列,我們講一講北魏孝文帝的幾個兄弟的故事,講講他們都是怎麼死的。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春的正月,孝文帝拓跋宏下詔,把姓氏“拓跋”改為漢姓“元”,比如孝文帝原本名為拓跋宏,此後改為元宏。

大弟弟貪財貪色,孝文帝警告他不得善終,他反而生出不臣之心

孝文帝元宏一共有六個弟弟,分別是咸陽王元禧、趙郡王元幹、高陽王元雍、廣陵王元羽、彭城王元勰、北海王元詳。

這其中元禧的年紀最大,所以食邑三千戶,其他五人食邑兩千戶。

孝文帝認為,過去,北魏皇室宗親的婚姻都太隨便、太濫,所以幾個弟弟結婚時,他精心為他們挑選官宦人家的賢良女子。

比如給元禧娶的是潁川太守李輔的女兒,給廣陵王元羽娶的是驃騎諮議參軍鄭平城的女兒,給元雍娶的是中書博士盧神寶的女兒,元勰娶的是廷尉卿李衝的女兒,元詳娶的是吏部郎中鄭懿的女兒。

從這些人的名字來看,似乎都是漢人,這符合孝文帝要讓北魏融入中原文明的規劃。

大弟弟貪財貪色,孝文帝警告他不得善終,他反而生出不臣之心

元禧,字思永,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被封為咸陽王,加侍中、驃騎大將軍、中都大官。出任冀州刺史,以後擔任太尉。孝文帝臨終之前,委託元禧輔政。

咸陽王元禧有兩個明顯的缺點,一是貪財,一是好色。孝文帝知道弟弟的問題所在,幾次當面提醒元禧,但效果並不好。

有一次孝文帝對元禧說:“我觀天象,看到了逆謀之氣,會應在你身上。將來你會謀反,但最終失敗,你自己因此受難。所以,我現在不會處置你。”

孝文帝的話,與漢高祖對吳王劉濞的一番訓誡非常類似,既像一種預言,更像一種警告。

孝文帝死後,元禧感覺沒有了束縛,自己可以放心大膽地索賄受賄。

好色,幾乎是元禧兄弟們共同的特點。這方面元禧的表現比較突出,可能與他的地位也有關係。元禧身邊已經有幾十個姬妾,依然不滿足,依然四處蒐羅美色。

大弟弟貪財貪色,孝文帝警告他不得善終,他反而生出不臣之心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孝文帝病死,皇太子元恪即位,就是宣武帝。拓跋家族的許多人都有一副好容貌。宣武帝也是一樣,風度好,舉止端正,喜怒不形於色,為人大度,性情節儉,種種方面都符合君主的標準。

宣武帝對叔叔元禧的品行極為不滿,登基的第二年正月,宣武帝宣佈親政,把實權掌握到自己的手裡,他在太極殿會見群臣,讓太尉元禧做了太保,廣陵王元羽做司空。

宣武帝的做法讓元禧感覺不安,生出不臣之心。

元禧的岳父李輔做過中書博士,李輔的大兒子李伯尚在當時很有名氣,做過秘書郎,孝文帝曾經稱讚他是李家的千里駒,讓他做了通直散騎侍郎,負責撰寫《太和起居注》。宣武帝時,李伯尚兼任給事黃門侍郎。

元禧與李伯尚密謀,打算害死宣武帝。有一次宣武帝到小平城巡視,小平城在北魏的舊都城平城的南邊,相距約一百里。元禧決定在這個過程中動手,經過一夜的猶豫,終於沒敢行動。

大弟弟貪財貪色,孝文帝警告他不得善終,他反而生出不臣之心

宣武帝在芒山中休息,睡在一座高塔之下。元禧派出另外兩位同謀,一個名叫符承祖,另一個名叫薛魏孫,準備趁機下手殺死宣武帝。動手之前,符承祖對薛魏孫說:“據說,殺死天子的人,身上會生出癩瘡。”

這種說法讓薛魏孫又害怕又厭惡,不肯對宣武帝下毒手,元禧的又一次謀劃流產。

於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