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任知县郑板桥的墨竹情怀

扬州八怪

说道“扬州八怪”我想有些人一定不太熟悉,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扬州八怪是八个才子的总称,他们分别是: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就是扬州八怪中的重要代表人物——郑燮。郑燮,号板桥,字克柔,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画家。郑板桥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曲折的,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郑板桥两任知县时的墨竹情怀。

两任知县郑板桥的墨竹情怀

郑板桥墨竹图

坎坷身世

郑板桥的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郑板桥生前曾一度以卖画作为生计,由于其名声大、求画者多,所以郑板桥干脆自定润格,明码标价:“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2011年的时候,郑板桥的《竹石兰蕙图》曾以4600万元的天价成交,《竹石兰蕙图》是郑板桥绘画创作臻巅峰状态所作,笔力雄健,力透纸背。郑板桥的一生到底有多么坎坷呢,他曾经写过一首《七歌》,在这首诗中他写道:4岁丧母,14岁时,“十载持家足辛苦”的继母又亡,自己一大把年纪了,却“谋事十事九事殆”,此刻家中“空床破帐寒秋水”,门外还有一大群讨债的人,只得贱卖父亲遗留的几本书,换钱度日。当然这还是不是郑板桥最悲惨的时刻,当他的父亲去世两年后,郑板桥的独子夭折,中举的前一年,发妻徐氏又于老家兴化县病故,至此郑板桥走向了人生最低谷。

两任知县郑板桥的墨竹情怀

郑板桥墨竹图

两任知县

1742年,在郑板桥五十岁时,为范县令兼署小县朝城,始订定诗、词集1746年,乾隆十一年,郑板桥五十四岁,从范县调署潍县。是年山东大饥,人相食。潍县原本繁华大邑,然自是年灾荒连年,救灾便成了郑板桥主持潍县政事的一项 重要内容,他开仓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尽封积粟之家,这一举措是数万黎民百姓免受饥荒之害。1748年大学士高斌和都御史刘统勋为特使到山东放赈,板桥随之。秋大熟,潍县灾情 渐趋缓解,饥民也由关外络绎返乡,板桥作还家行纪其事。为防水浸寇扰,捐资倡众大修潍县城墙。郑板桥为官两任,所任州县时能够体察民情,深受百姓爱戴。

两任知县郑板桥的墨竹情怀

晚年郑板桥

“难得糊涂”

郑板桥44岁才高中进士,也正因此,他的仕途就差强人意了,最大也只做到一县之令。年龄是个硬指标,就这样的年龄在当时可以做某些进士的爹了。郑板桥曾为清代宗藩第一人的慎郡王画作《竹石图》题有一首流传甚广的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个时候的郑板桥已经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与其说诗中写的是竹子,其实写的就是他自己本人,竹子的精神正是郑板桥所追寻的人生境界,这个时候他已经达到了。

板桥晚年有所心得,他把自己一生所学到的告诉总结为四个字:“难得糊涂”!这四个字更是让后世的人们受教无穷。人生的确难得糊涂,面对人生坎坷就应当成东南西北的风,任他千磨万击我自原立不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