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星:長壽塬,我的常守緣

謝紅星:長壽塬,我的常守緣

謝紅星:長壽塬,我的常守緣

謝紅星:長壽塬,我的常守緣

讓歷史告訴未來,我們曾經多麼苦難,我們又是何等堅強!

——題記

雖然無數次在籍貫一覽填的是“陝西渭南”,但實際上心裡很清楚,相對於村上百分之九十的宋姓人家,我家就是個外來戶。也曾被無數次的問及“你(家)在宋家村,咋可姓謝?”為了知道答案,也曾追問過父親,雖然父親每次都回答了,但有時詳,有時略,在父親,已經說得很清楚,而在我卻總是很茫然。只有在父親再次說起的時候,才可以勾起我零碎的記憶,而要我向別人述說,實在是缺乏能夠清楚表達的底氣。於是在一次和父親閒聊的時候,我向父親佈置了一個作業:“你把咱家的歷史寫一下,不然你說十回都不會錯,我卻連一次都給人說不清楚。”父親痛快的答應了:“行!那我只寫你不知道的,你知道的我就不用寫了。”“好!你就按你的身份寫,不然輩份多的都沒辦法表達,不會寫的字先空上,到時候我來收拾!”在約摸十天後,我看到了下面的文字:

謝紅星:長壽塬,我的常守緣

我在小學唸書時,聽祖母說,我家原籍是河南省某縣謝家莊,只因咸豐十年(1860年)間,黃河氾濫,群眾無法生產和生活,大量的村民流離失所,到處逃難,我的曾祖父謝泰合和曾祖母王氏攜帶少量衣物和兩個孩子逃難到陝西,幾經周折,才在宋家村落腳。因為我曾祖父有鐵匠手藝,所以深受當地群眾的歡迎。由此,村裡的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這個送米,那個送面,有的人聯繫住到一家人的場房,這樣就算有了住處。我曾祖父開始做他的鐵匠活,對給他幫過忙的人做鐵活不收錢或少收錢,這樣群眾基礎越來越好。有人建議叫他買莊基蓋房,第二年他就買了莊基。同時蓋了兩間安間房,從此以後生活才算穩定下來。

謝紅星:長壽塬,我的常守緣

幾年以後,又生下兩個孩子,連同帶來的兩個共四個男孩。這樣生活相當緊張,他就給兒子傳授鐵匠手藝,孩子認真的學,結果大兒子和小兒子都把手藝學成了,曾祖父就給大兒子問媳婦成家。大兒子成家以後,生育兩男三女,大男娃叫海娃,二男娃叫寶娃,兩個都沒成家,一個叫土匪打死,一個病死。三個女大女出嫁到馮家,二女出嫁到嚴家,三女出嫁西關莊。沒顧得給其他幾個兒子成家,曾祖父曾祖母就病故了。由於曾祖父曾祖母的病故,二兒和三兒無人照管,成天過著遊浪生活,最後一個失蹤一個病故。我的祖父就是曾祖父最小的兒子名叫謝笑禮。由於父母雙亡,家道貧寒,到二十五六還未成家,但因他的鐵匠手藝很出色,日子過得還可以,到二十八歲才和祖母結婚,祖母叫李雲閣。當時祖母才十六歲,婚後二人吃苦耐勞,艱苦創業,除給群眾打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外,又在藍田縣厚子鎮開了一個煙館,收入還可以,家裡有點積蓄。從民國二年到民國五年先後買了十畝多地,才說日子過得有點希望,但國民政府開始禁菸,查封煙館,生意倒閉,再加上兒女增多,日子仍然貧困。祖父由於長年打鐵,農活又重,身體越來越差,積勞成疾,不幸於民國十六年病故,享年六十一歲。

謝紅星:長壽塬,我的常守緣

祖父去世後,祖母當時還不到五十歲,孃家又遠(孃家在花園鎮箭坡坪村),給她幫不上忙,因此養育三個兒子、四個女兒的千斤重擔就落在她一個人的身上,她沒有向困難低頭,憑著她的為人處世,在群眾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農忙或有困難時,周圍群眾都主動來幫忙,她和兒女們含辛茹苦、儉省節約,終於渡過難關,兒女長大成人各奔前程。

謝紅星:長壽塬,我的常守緣

我的大姑叫謝芝藍,出嫁到沋河川韓家坡,姑父叫韓彥,生育兩男三女,姑父母叫土匪打死。二姑謝維賢,出嫁到華縣東陽鎮韓家寨,姑父叫韓振育,家庭比較富裕,婚後生育三個兒子。三姑謝京藍,出嫁到段家村,姑父段景賢,婚後生育四子二女。四姑謝東藍出嫁到馮家村,姑父陳振英,因在生育中得了急病,大人小孩均未活命。

謝紅星:長壽塬,我的常守緣

我的伯父叫謝維三,小名海水,由於家貧,長到廿五六還沒有媳婦,即就是有人給說媳婦,大多數都是殘疾人,因此伯父很生氣,就給我祖母說:“媽,我看咱這人窮,來給我說媳婦的,不是禿子就是單眼,不是跛子就是瓜蛋,我現在要出去闖事業,改變咱這窮面貌。”我祖母說:“只要你有本事,你就去。”從此以後,伯父就到部隊當兵,一直從班長幹到連長。部隊在西鄉縣葛家營駐防時,葛家營的族長主動把他女兒許配給我伯父,從此伯父就算有了第一房妻子,名叫葛愛英,以後又娶了二房妻子,名叫陳秀英,兩房妻子生了四個孩子,最後只剩下一個兒子叫謝正心。伯父退役後在西鄉縣沙河侃鄉當鄉長,解放後被政府管制,他兒子謝正心最後落戶於沙河鎮東溝村。

謝紅星:長壽塬,我的常守緣

我的父親叫謝維華,小名東海,生於1910年,在我村小學唸書時,村裡來了一個地下黨負責人,名叫金鼎五(渭南南塘巷人),他主要是發展地下黨員,準備渭華起義。他在學校看我父親很聰明,人雖小但很有頭腦,因此做啥事常叫我父親跑路、叫人、送信。以後渭華起義失敗,國民黨民團逮捕參加起義者,並沒收家庭財產或燒燬,我家也未倖免,家庭財產遭搶劫,父親也不敢再上學,以後段家我姑父託人介紹叫我父親到戶縣秦渡鎮長阿宮雜貨店當帳房先生(就是現在的會計),一直到一九三四年回來和我母親結婚。我母親叫王秀花,閻村鎮河西村人,婚後第二年生下我,但不幸的是產後得了月間病,第八天就去世了,父親只得料理後事,不能出外,和祖母仍過艱苦的日子。一九三六年父親和二馬路雷家堡一個朋友叫雷光禮合夥開了一個菸絲廠,數年後經濟有所好轉,到一九四二年父親又娶了一房妻子叫張桂蘭,柳樹村人,婚後生了三個孩子,不幸得了麻疹病都夭折了,父親也於一九四九年七月廿五病故。

謝紅星:長壽塬,我的常守緣

看完父親寫的家史,我感到非常的震撼,兩千多字的規模,雖不算長,但涉及了多少時間、地名、人名,父親竟然記得那樣清楚,基本上是一氣呵成,很少修改的痕跡,真真是如數家珍啊!而父親硬朗的筆跡一如既往,絲毫看不出是80多歲年紀的人所寫。對於先輩們經歷的苦難,因為時間的久遠和人事的空白,感覺多少有點麻木,而且那也只是長壽塬千萬個家庭的縮影!

謝紅星:長壽塬,我的常守緣

而現時的我們,早已豐衣足食,老年人無憂無慮,安享晚年,中年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小一輩一心向學,無一例外。多少個家庭,上一輩才是初高中文化,下一輩卻是大學生研究生學歷,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家有小汽車,城裡單元房,已不稀奇,看病有醫保,津貼助養老,基本普及。廣場舞跳起來了,秧歌扭起來了,鑼鼓敲起來了,鄉村村晚辦起來了,美麗鄉村建起來了!天賜的長壽塬,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南有天留山公園、航空航天館,北有獼猴桃產業園、玫瑰園、必捷滑雪場,渭玉高速從南邊穿過,六車道的渭橋公路開通在即,蘊藏著無限活力的長壽塬與外面精彩世界的聯繫將更加便捷與快速!

謝紅星:長壽塬,我的常守緣

長壽塬,你不僅是長壽塬、長收塬,更是我的常守緣!你這祖先一眼看中的地方,我是註定一輩子離不開你了!你的每一次的發展和進步,都讓我驕傲和自豪,我願意大聲地為你而歌,為你而唱!

長壽塬,你還有多少即將到來的美好,請你悄悄告訴我!

謝紅星:長壽塬,我的常守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