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鐘擊落日本戰機12架,9天后鬼子來複仇,30分鐘又被擊落21架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以此為標誌日軍開始全面侵華。1937年底,南京淪陷,國民政府被迫遷都重慶,但是一些重要的政治、軍事機關仍然留在武漢。

12分鐘擊落日本戰機12架,9天后鬼子來複仇,30分鐘又被擊落21架

在當時,武漢不僅是中國第二大城市,抗戰物資的集散地,更是中國交通的樞紐。就這樣,武漢這座被譽為“東方芝加哥”的城市,成為了日本侵略中國的下一個目標。

1938年2月18日,日軍12架轟炸機,在26架戰鬥機的掩護下,分別從南京、蕪湖兩地的機場起飛,目標直指武漢。

眼見日軍飛機即將來襲,時任中國空軍第四大隊大隊長的李桂丹,立即指揮3箇中隊29架戰鬥機起飛迎敵。在中日空軍的正式交鋒中第四大隊僅用了12分鐘就打下了12架日軍戰機,日軍空襲編隊指揮官也被擊落身亡。

12分鐘擊落日本戰機12架,9天后鬼子來複仇,30分鐘又被擊落21架

武漢空戰,中國空軍首戰告捷,驕橫慣了的日軍哪能甘心這樣失敗呢。他們計劃用一場更大規模的狂轟亂炸來實施報復。

1938年4月29日,日軍36架重型轟炸機由12架96式艦載戰鬥機護航,氣勢洶洶地殺向武漢,一是為了向天皇祝壽獻禮,二來是為了報兩個月前空戰損失的12架飛機之仇。

他們本以為這是一次神不知鬼不覺的偷襲,哪成想,中國方面的67架戰機早已經進入了戰鬥狀態,只等日機進入布好的口袋,來個甕中捉鱉。

12分鐘擊落日本戰機12架,9天后鬼子來複仇,30分鐘又被擊落21架

那麼,中國空軍為什麼會佈置的如此迅速而準確呢?

原來,就在9天前的4月20號,一架日本偵察機被我方高射炮擊落,巧的是這架偵察機的駕駛員有寫日記的習慣,在他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竟然記錄著:日本企圖在4月29日突襲武漢的計劃。

就這樣,中國空軍提前9天就截獲了日軍的作戰計劃,有了充足的時間準備迎戰。

1938年4月29日下午2點45分,日本空軍的36架重型轟炸機,在12架戰鬥機的掩護下,果然一路殺氣騰騰向武漢襲來。而中國和蘇聯兩國空軍的67架戰機早已經佔據有利高度,等待日機進入布好的口袋。

在空戰開始之後的30分鐘裡,中蘇兩國空軍聯手擊落21架日機,取得了中國空軍抗戰以來最輝煌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