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之一,90歲又捐出300萬元!他常說“功勞是大家的”

一個90歲高齡的老黨員、老院士

執意把自己省吃儉用的

300萬元捐獻出來

設立創新基金和幫扶基金

捐贈現場

所有的人無不動容

他是我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之一,90歲又捐出300萬元!他常說“功勞是大家的”

6月8日上午,李俊賢院士所在的洛陽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為此舉行了一個簡短的儀式。

今年初,李俊賢和夫人丁大雲,以兩位老共產黨員的名義向黎明院黨委寫信,提出捐贈500萬元,支持黎明院博士科研創新、幫扶單位離退休困難職工。黎明院黨委多次研究,綜合考慮老科學家的生活所需、身體健康等多方面情況,決定接受300萬元捐贈。其中200萬元用於設立博士創新基金,100萬元用於設立困難幫扶基金。

目前,300萬元捐款已打入黎明院專款賬戶。

他是我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之一,90歲又捐出300萬元!他常說“功勞是大家的”

資料照片:李俊賢院士

當你為我國曆次衛星、飛船發射成功而歡呼雀躍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其中用於火箭發射的推進劑,是由哪一位科學家帶頭研製出?而你又有沒有想過,現在已被廣泛應用於汽車、建築、家電、傢俱等行業生產及生活領域的聚氨酯成型新材料,也同樣出自於這位化工科學家之手。

這位功勳卓著而不事張揚的科學家,就是被尊為中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之一、中國聚氨酯材料奠基人之一的黎明化工研究院原院長兼總工程師,我國著名的化工合成專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俊賢。

上世紀50年代,我國提出了“兩彈一星”及其火箭推進劑研製任務。火箭推進劑就是火箭燃料,其質量佔火箭的90%左右,佔衛星的85%左右。火箭要發射衛星上天,推進劑必須先行。

1970年4月24日,使用我國自主生產的偏二甲基肼發射的第一顆“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發射成功。李俊賢和課題組對推進劑研究方向的正確選擇,保證了我國衛星的順利上天。

他是我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之一,90歲又捐出300萬元!他常說“功勞是大家的”

上世紀70年代初,中國海軍服役的某型熱動力魚雷以煤油、壓縮空氣為推進劑,由於推進劑能量低,技術指標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的技術水平。

“要搞就搞世界一流的!還是要生產796燃料,延誤工期我負責!”李俊賢在一次專門會議上大膽拍板。李俊賢深知,推進劑性能對新一代裝備影響巨大,一旦使用性能改進不大的過渡型推進劑,中國魚雷不知何時才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796燃料項目1978年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勵。這一成果,為國家避免了過渡性型號魚雷的研製,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把我國先進魚雷研製的時間表提前了3年。從此,796燃料成為我國重要的魚雷推進劑,已用於我國多種型號熱動力魚雷,增強了保衛祖國萬里海域的國防實力。

李俊賢從事科研工作幾十年來,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創新熱情。在他的帶領下,黎明院對化學推進劑及原材料和化工材料聚氨酯的研究一直保持在國際先進水平。他不僅為我國國防事業、化工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也為黎明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由於李俊賢在航天、軍工領域的突出貢獻,他和單位多次受到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嘉獎。

他是我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之一,90歲又捐出300萬元!他常說“功勞是大家的”

資料圖:李俊賢

李俊賢常說:“要做一名成功的科學工作者,就要耐得住寂寞,甘於奉獻,一生都要保持勤奮、嚴謹的作風。”從事科研工作六十多年來,他是這樣說的,更是帶頭這樣做的。

從1966年到1982年,李俊賢在青海高原上奮戰了16年,經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創業過程。

許多與李俊賢共過事的人都曾為他那種嚴謹認真的科研精神所感動。黎明院總工程師王新德說,“有一次,為了對產品宣傳有利,課題組同志想把聚氨酯耐熱性寫得高一些,李院士當場批評道,科學實驗結果是什麼,報告就寫什麼,不要摻雜水分。

李俊賢對事業極其執著,而對名利卻極其淡泊。在聚氨酯研究過程中,一些關鍵問題都是由李俊賢親手解決的,但在成果申報署名上,他卻總是把自己的名字勾掉。他說:“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功勞是大家的”。

貢獻、捐獻、奉獻,構成了李俊賢院士和許多老一輩科學家人生的關鍵詞。就是這些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卻把自己降低到了塵埃裡。

他們沒有豪車華宅,沒有名牌服飾,有些高齡院士上班、辦私事甚至依舊騎著破舊的自行車,卻把節省下來的錢捐獻給了國家和人民。

他們從韶華少年到白髮蒼蒼,用雙手撐起中國的未來,用智慧和心靈照亮中國的前途。他們才是當之無愧的“國家精神的造就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