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規劃設計之一

鄉村振興一號文件提出:實現鄉村振興要把科學編制規劃作為首要工作,必須堅持規劃先行、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典型引路。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不搞層層加碼,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義,久久為功,紮實推進。

對於地方來說,要深入研究鄉村規劃設計問題,著眼鄉村人口遷移引發的村落變遷,因地制宜的優化村莊佈局建設;規劃要注重每個村莊的特色,保護利用優秀的傳統文化、民間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發現、傳承和創造鄉村之美。在規劃建設的同時,也要加強、研究基礎設施維護、衛生清潔、綠化養護等方面長效的管理機制,避免影響生態環境。

發現、傳承、發揚和創造鄉村之美

鄉村景觀,是一種實用主義的生活美學。在鄉村振興如火如荼的時代,鄉村景觀的建設是及其重要的,與鄉村人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在開發建設的過程中,應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結合人們的需求,共建美麗鄉村。

鄉村的美麗之處不僅僅在它遺留下來的建築,更在於它所承載的傳統農耕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由此承載的城市所缺乏的原始生存能力與樸素生活經驗。農耕之美,沒在農業生產生活方式,美在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因此,鄉村振興迫切需要樹立起有中國鄉村自身的美學觀,讓鄉村在城鎮化、旅遊化過程中不被消費破壞。

在鄉村美化、景觀環境上的打造要做到優化鄉村佈局、風貌和諧統一:滿足當地民眾生活的基本需求、最大限度綠化美化鄉村環境、充分尊重、發揚當地村民的生活習俗、恰當地突出鄉村固有的鮮明特色。

鄉村振興規劃設計之一

充分了解鄉村實際發展特點

鄉村振興的第一步就是做好充分的調研,瞭解農村的實際發展特點。鄉村資源往往缺少系統的梳理,我們需要做的是通過深入實際、深入鄉村、深入當地村民中調查研究,對當地實際情況、未來可能發展方向以及可用的資源進行調查,只有不斷加強鄉村調查研究,才能從根本上保證鄉村振興規劃方案的正確制定。

1.系統摸清鄉村資源

從市縣區域範圍內勘察農田、山林、水面、道路、文化遺產、村莊等具體相關內容,對基本情況做全面系統的梳理。

2.調研相關主體需求和意願

鄉村振興的目的在於振興農民生活,滿足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所以,在實施過程中,要圍繞農民的利益為核心進行開發。

3.尊重鄉村實際情況

根據不同的地形地貌、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習俗、交通等因素,按照分區分類的思路解決鄉村發展問題,分區管控,分類施策。

4.積極挖掘歷史遺存和傳統文化

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歷史遺存和文物古蹟。保護傳統村落和傳統建築,挖掘、搶救傳統村落,建立檔案,拓寬利用渠道。保持文化活力,對地域、傳統和現代文化進行傳承、豐富,完善文化場所。

5.調研產業基礎、產業優勢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的發展。貧困群眾要脫貧,關鍵是要有收入,只有收入持續穩定增加,才能實現穩定脫貧奔小康,因此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所以需要充分調研當地產業現狀,然後立足當地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引導群眾多元化發展特色產業,實現一二三產融合。

鄉村振興規劃設計之一

多規合一,規劃藍圖統籌協調全域發展

2018年3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此次改革的一大亮點,是整合有關部門的規劃管理等職責,組建自然資源部,負責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進行監管,建立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等。意味著,由有關部門、各地歷經數年不懈推動的空間規劃體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社會各界廣泛矚目的“多規合一”終於伴隨著自然資源部的組建即將迎來新篇章。

1.以“多規合一”為抓手,推進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

“多規合一”將涵蓋生產、生活、生態的總體規劃統一為一個整體,下設各類專項規劃,避免地方因規劃太多、內容不一致而無所適從,最大價值地發揮建設項目的綜合作用。以規劃為引領,堅持“多規合一”,對全域鄉村和空間形態、產業佈局、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進行全面規劃、系統設計,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推進城鎮化和鄉村振興。

2.編好“總規”、“總圖”,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鄉村振興的突破口,要選在“一本總規”上,這是因為“總規”是神,“總圖”是形,在總規、總圖的統領下,在進行其他各專項規劃和空間規劃細化和實操化。

3.以“多規合一”推進全域旅遊

以“多規合一”為總抓手,搞好全域旅遊建設和規劃工作,使全域旅遊不僅成為一種新的旅遊發展模式,更是一種新的區域發展模式。

鄉村振興規劃設計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