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和海信等中國企業重金贊助世界盃,華為重研發投入輕廣告營銷

4年一次的世界盃,會聚焦世人的目光,預計全球會有超過35億人觀看這屆世界盃,企業也會圍繞世界盃大做文章。對廣告營銷極為重視的中國企業,自然不會放過展示自我的大好機會,它們希望通過世界盃,擴大品牌影響力。因此,儘管國足缺失了俄羅斯世界盃,中國企業並未缺失,而是大放異彩,核心贊助商從上一屆的1家,暴增至這屆的7家。

vivo和海信等中國企業重金贊助世界盃,華為重研發投入輕廣告營銷

vivo

看了俄羅斯對沙特阿拉伯的比賽直播,你就會發現,中國企業閃耀俄羅斯世界盃,廣告牌上不斷閃現中國企業的名字,它們是vivo、海信、蒙牛、萬達等,一共有7家中國企業成為俄羅斯世界盃的核心贊助商,它們對這屆世界盃的廣告收入貢獻,遠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盃的最大金主。

中國企業閃耀世界盃

俄羅斯世界盃,總共有20家核心贊助商,其中,中國贊助商佔比超過1/3,高達7家。有人說,這表明中國企業強大了,有錢了;也有人說,中國企業的錢花了,不一定有效果。對此,人們眾說紛紜。不過,總的來說,大量的中國企業登上世界舞臺,這是好事。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能創造多少收益,曾經是國際足聯擔心的,畢竟,俄羅斯經濟實力較弱,為人知曉的國際化大企業屈指可數,不要指望俄羅斯企業為這屆世界盃貢獻太多收益。事實上,也證明這一點。在此次世界盃期間總共24億美元的廣告費中,俄羅斯僅貢獻了6400萬美元,美國企業為4億美元,中國企業貢獻了8.35億美。

vivo和海信等中國企業重金贊助世界盃,華為重研發投入輕廣告營銷

海信

從贊助商級別來看,萬達是最高級別贊助商(第一級別),是國際足聯合作夥伴;vivo、海信、蒙牛為世界盃官方贊助商(第二級別贊助商);雅迪、帝牌、指點藝境為區域贊助商(第三級別贊助商)。

萬達、vivo、海信、蒙牛,每家投入的廣告費,有的超過1億美元,有的接近1億美元。這麼大手筆的廣告投入,不是一般企業能承受的。並且,贊助世界盃的企業,還要圍繞世界盃大做文章,在國內外進行大量的廣告投放,才能發揮出價值。否則,這些錢投出去,就有可能打水漂。因此,通常來說,這幾家大的贊助商,圍繞世界盃的廣告支出,少則花費數億人民幣,多則超過10億元人民幣。

看廣告,更要看療效

企業投入這麼多錢,最後要看廣告效果,如果燒了十億元級別的人民幣,卻沒有收到廣告效果,就是失敗的營銷。從這屆世界盃的國際足聯合作夥伴(第一級別)來看,有阿迪達斯、可口可樂、萬達集團、俄羅斯天然氣、起亞汽車、卡塔爾航空以及VISA,這些品牌,有些比較契合,比如阿迪達斯、可口可樂等,但是,萬達這樣的地產企業,來世界盃上做廣告,有沒有效果?這一點是要思考的。可能,萬達敲定與國際足聯合作的時候,正是自己最巔峰的時候,公司不缺錢,並有意打造萬達主題公園。2015年時,萬達喊出5年內超越迪士尼。到了今天,已偃旗息鼓。

再來看看國際足聯世界盃官方贊助商(第二級別),有百威、海信、麥當勞、蒙牛、vivo。麥當勞與百威都是世界品牌,全球化企業,這種品牌投入,無可厚非。蒙牛雖然全球乳業10強,但依賴國內市場,在這種大型國際賽事上做營銷,價值難以最大化。海信的產品雖銷往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品牌識別度不夠。

vivo和海信等中國企業重金贊助世界盃,華為重研發投入輕廣告營銷

海信

vivo是全球領先的智能手機廠商,最近幾年喜歡玩體育營銷,在與世界盃合作之前,曾經與印度板球聯賽、NBA進行大手筆合作,投入了鉅額廣告營銷費用。這種投入,有利於vivo打開海外市場,被更多國外消費者認知,同時提升國內的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溢價。另外,vivo過去的用戶群體,主要以女性消費者為多,而體育賽事的受眾,主要是男性群體,vivo有望藉助世界盃,擴大產品在男性市場的佔比。

華為重研發輕營銷

企業有錢了,做大了,適當的營銷是有必要的,它能讓企業錦上添花。不過,也有企業對這類營銷看得比較淡。比如,近年來快速成長的華為手機,營銷並不多。華為已經是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出貨量緊追蘋果公司。按理說,華為應該去世界盃上展示自己。但是,華為並未這樣,只在朋友圈透露了一張圖片,萊萬(波蘭國家隊隊長)手持華為P20 Pro出征世界盃,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廣告吧。

vivo和海信等中國企業重金贊助世界盃,華為重研發投入輕廣告營銷

華為

華為一直比較重視研發投入,認為技術才是核心競爭力。過去10年,華為研發投入超過3900億元,僅去年研發投入就高達897億元。華為說,自己並不擅長營銷,很多領導都技術出身的。另外,在廣告投放方面,華為有嚴格的審批流程,耗時過長,華為也不願意把精力花在這上面。文/徐上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