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了幾代青山人,那一片紅房子,真的要和我們說再見了……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在武漢市青山區,有一片紅磚紅瓦紅窗戶的建築,這裡便是青山人熟知的紅房子。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紅房子是整整兩代青山人的記憶。曾經這裡是十里鋼城最令人豔羨的“高檔住宅”,如今由於建築老化,這裡已經開始了拆遷改造,最後的居民也即將搬離。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在紅房子徹底被圍起來前,我們和最後一批搬走的居民聊了聊,重溫了這個經典建築的神奇過往,並打聽到它未來的變化。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紅色的房子

當年武鋼最好的住所

86歲的李爺爺和吳奶奶是第一批搬來紅房子的住戶,也是他們所住的那棟樓最後一戶居民,馬上他們也要搬走了。

“搬完這棟樓就空了。”

李爺爺和吳奶奶來自沙市,都是一冶的員工,夫妻倆來武漢的時候,紅房子都還沒有修好,“是看著它一點點修起來的。”李爺爺充滿自豪。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提到搬到新家,奶奶笑的合不攏嘴△)

青山紅房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4年,毛主席批准建立武漢鋼鐵公司,定址青山。武鋼七、八、九等街坊是武鋼最早的家屬區。

三層的小樓,紅牆、紅瓦、紅窗戶,安靜而悠閒的社區。從空中俯瞰,紅彤彤的房子排成一個巨大的“囍”字。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吳奶奶說,剛開始修建完成的時候,還分男生女生樓,不過時間太久,她已經不太記得清楚哪幾棟樓是男生、哪幾棟樓是女生的了。隨著住進來的人越來越多,沒過幾年,慢慢就變成以家庭為單位了。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門牌號全部採用X街坊X門X戶的形式統一編排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門楣上還留著手寫春聯

在當時,這片紅房子是武鋼最好的居住小區,配有廚房、廁所,在50年代的社會條件下,近乎奢侈。

這裡是武漢別具一格的“城中城”:一個個小圍合式住宅樓中是寬闊的綠化帶,圍合式住宅樓又形成大院子,它有自己的學校,有自己無軌電車與火車,還有自己的影劇院、文工團、報紙和刊物;

一磚一瓦圍建起來的紅色房屋,無論從地理上,還是心理上,都讓人不由覺得這是一個團結的大家庭。這一團團紅色的建築,守護著武鋼人。正是這個原因,這片區域也有了一個更為獨特、更直接的名字——紅鋼城。

這裡是武漢不可缺少的“十里鋼城”:來自全國各地的工人和家屬集結在此,每天的生活忙碌又充滿了希望。

許多老人在裡面,一住就是一輩子。

超期限服役的老建築

老態漸顯

隨著時代的發展,青山紅房子慢慢老了、舊了。

2012年7月,武漢正式確定青山“紅房子片”為武漢16大歷史文化風貌街區。儘管如此,紅房子還是逐漸顯露出老態,走進這跨越半個多世紀的紅房子,已感覺不到當年住在這裡的人的自豪和舒適,住在這裡得人也越來越少。

其實紅房子的設計使用壽命是25年,這一用就是六十多年,已經屬於超長服役了,雖然和紅房子的感情無法割捨,但對於原住居民來說,對新房更期待。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洋溢這蘇聯風格的紅房子經過歲月的沖刷,已經逐漸破敗

年輕人都搬到了周邊的高樓小區,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像李爺爺和吳奶奶一樣為武漢工業奉獻了一生的的老人們,也隨著紅房子的改造,要搬離這個住了大半輩子的地方。捨不得,但是並沒有太遺憾。

”新房小是小了點,但有電梯,牆不掉灰,乾淨。”

對年邁的他們來說,雖然只是住在二樓,但是沒有電梯依然很不方便。尤其是吳奶奶摔傷腿以後,上下樓梯都有些麻煩。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搬不走的傢俱隨意丟棄在樓道

從外面看起來特別的紅房子,內部跟一般的老小區房間區別不大,牆面開始脫落,存在安全隱患,用電不安全,年久失修的問題並沒有因為紅房子的特殊性而好一點。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屋內的牆皮脫落了很多

而搬進新房,這些問題都能夠解決。

紅房子是藝術

更應該是生活

紅房子的十街坊已經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那些高樓。其他街坊也都在施工中,剩下的八九街坊全部打圍起來,諾大的一片街坊,如今住在裡面的只剩二十幾戶了。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十街坊已經變成高樓△

紅紅的牆面上綠綠綠的爬山虎,不少窗臺上還有有搬家時沒有帶走的鮮花,零星的開著,生命與破敗夾雜在一起,有一種蒼涼的美感。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窗臺上沒有搬走的鮮花寂寞的開著△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牆壁上的爬山虎依然鮮豔△

道路依然是整整齊齊,庭院中的雜草有一人高了,藏在草叢中的石梯,涼亭,石桌,凳子向大家展示著曾經的生活氣息。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一個用過的鍋安靜的放在石桌上面,這裡曾經也是熱鬧的納涼點△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孩子們的遊樂場如今只剩下一座搬不走的石橋,周圍雜草叢生△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牆上依稀可見標語△

院子裡的到處都貼著買房的小廣告,一眼望去,除了拆遷的工人以外,少有居民走動,已經不見當初,街坊四鄰的閒話家常。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圍牆內的紅房子還不願老去,而圍牆外的世界早已天翻地覆。

這片帶點俄羅斯風情的紅房子,是很多攝影愛好者的拍照聖地。但對於在紅房子里居住的人來說,這裡不僅是歷史是藝術景觀,更應該是生活的地方。

變的是環境

不變的是記憶和希望

紅房子雖然已經全部打圍起來,不過並沒有影響到旁邊的集市,很多搬進還建房的居民仍然喜歡來這邊買早點買菜。

其實鄰里之間的情誼並沒有隨著搬遷而疏遠。

“還建房都在一個地方,樓上樓下都是熟人,有電梯串門還方便些。”這也是吳奶奶對新房很滿意的一個地方。

除了去看看新房以外,沒事的時候,李爺爺和吳奶奶會在幾個街區轉悠,多看看這片住了幾十年的老地方,路遇老街坊,能聊上好久。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老街坊見面,隨便的家常都可以聊上半天△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旁邊的綜合市場人來人往△

小攤販賣著應季的蔬菜,馬路上清潔工認真的打掃著,汽車很少,多的是電動車和自行車,陽光從兩旁濃密的樹葉中穿過,沒有城市的喧囂與嘈雜。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圍牆並沒有影響到路邊的小攤△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路面上依然被打掃的一塵不染△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陽光從樹葉下穿過,一切好像都沒有變化△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商戶貼在窗戶上的搬遷提示△

如果不是圍牆和破落的窗戶,這裡彷彿還是和十多年前一樣。一切沒有變過,但一切又全部悄悄改變了。

紅房子見證了紅鋼城和武鋼從紅火歸於平靜,也見證了青山從鋼鐵工業城變成商圈林立的繁華之都。沒有什麼能在時間的長河裡永恆不變,紅房子如何順應時代來發展變遷,也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武漢市規劃部門2013年出臺的《武漢市主城歷史文化與風貌街區體系規劃》中明確指出,青山紅房子片歷史地段包括紅鋼城八、九街坊等地,面積約37公頃。規劃顯示,以紅鋼城八、九街坊為核心的紅房子片,定位為當代工業文化展示平臺。八、九街坊將和和平大道一起,形成“L”型的創意、商貿服務中心。

紅房子或許會用另一種方式,留住老一輩武漢人的記憶。

陪伴了几代青山人,那一片红房子,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紅房子在武鋼開建後的幾十年裡,承載了青山居民太多的生活和工作記憶,紅磚清水牆和機瓦坡屋頂的映像已經深深融入了青山人的血脈之中。

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不斷推進,紅房子的改造勢不可擋,但不論怎麼改造,只要對它們不經意地望上一眼,你一定會想起轉爐中那火紅的鋼花,和老青山人那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的火紅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