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美张文中无罪案启示:企业家请远离灰色地带

令人瞩目的“物美张文中”无罪案经过最高人民法院再审,2018年05月31日终于尘埃落定,宣判张文中不构成诈骗罪、单位行贿罪、挪用资金罪,无罪!宣判后,张文中说了很有分量的一句话“正义虽然迟到,但依然无比珍贵”,但是迟到的正义却让他及他的企业付出了无比高昂的代价。

物美张文中无罪案启示:企业家请远离灰色地带

张文中的无罪,既是法治力量的体现,也是国家政策的感召。张在媒体采访中也承认“赶上了好时候,就在这个时候中央在2016年11月份颁发了这样一个文件,我觉得从那个时候我们就觉得有盼头,有希望了”(备注:指的是2016年11月27日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

但是通过最高院再审判决书内容和最高院法官对该判决的解读,张文中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行为虽然与罪无涉,但是确实存在一定违规行为。

行为一:违规使用3190万元国债技改贴息资金,同时还有“签订虚假合同等不实情况”。

行为二:的确给过李某3公司500万(只不过李某3公司收到后,魏某说这笔钱与自己无关);给过国旅总社办公室主任赵某某30万元好处费(只不过没有达到“情节严重”)。

行为三:泰康公司4000万资金的流向和使用,到底是何种性质,只有事件当事人能够还原,但是最高检还是认为构成挪用资金,只是过了追溯期。

关于三行为的定性可以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书及最高院法官相关解读。

而事实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或多或少都面临着违规和违法的问题。因此,企业家的每一步经营决策都要慎重,都应该有法律专家的法律意见,否则,一旦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发生,那真是回天无力。我们从张文中无罪案中不能仅仅感受到国家对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视,还要从中吸取更多的经验和教训,学会辨别形式各类的“灰色禁区”,要有一颗“如履薄冰”的心。

其实,企业家犯罪记录还是很常见的,数据也是很让人警醒。根据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4月发布《企业家腐败犯罪报告》、《2017企业家刑事风险分析报告》统计分析:

1、增长率:在2014年至2017四年期间,企业家犯罪的总次数逐年攀升,2014—2017年递增215%。

2、企业家人数:四年中企业家犯罪总次数2574次,获罪企业家总人数2337人;其中民营企业家1569人、国有企业家768人。

3、罪名及频次:从具体罪名及其触犯频次分析,职务侵占罪(共589次)、受贿罪(共429次)、单位行贿罪(共349次)、挪用资金罪(共276次)、贪污罪(共273次)、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共209次)、行贿罪(共203次)、挪用公款罪(共137次);其中,国有企业家的高频罪名为受贿罪(共386次)、贪污罪(共237次)、挪用公款罪(共107次)、私分国有资产罪(共44次)、职务侵占罪(共38次),民营企业家的高频罪名为职务侵占罪(共551次)、单位行贿罪(共331次)、挪用资金罪(共255次)、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共195次)、行贿罪(共179次)。

4、2017一年涉及罪名及频次:仅2017年国有企业家共涉及29个具体罪名,触犯频数共计375次;触犯频次最多的三个具体犯罪分别为受贿罪( 136次)、贪污罪(77次)以及挪用公款罪(46次)。2017年民营企业家共涉及75个具体罪名,触犯频数共计2106 次,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414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334次),单位行贿罪(181次)。

5、年龄段:国有企业家犯罪的最高发年龄段为50-59岁年龄段,次高发年龄段为40-49 岁年龄段;民营企业家犯罪的最高发年龄段是40-49 岁年龄段,其次为50-59 岁年龄段和30-39 岁年龄段。整体来看,最高发年龄段是40-49 岁年龄段。

上述数据清晰地反映出,企业家群体在经营企业的同时,时刻面临着“刀尖上添血”的刑事法律风险。因此,企业家在经营活动中追逐经济利益,需要及时获得法律及政策信息并对其准确解读,以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总之,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选择的道路有很多,但是无论那条路请一定要远离灰色地带,因为他们并不是张文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