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牛馬年好種田,就怕雞狗這兩年”是什麼意思?

騎著蝸牛追兔子1

題主你好百花雜壇希望與你交流。牛馬年好種田,就怕雞狗這兩年,這句話是農諺。是我國老百姓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經驗的總結。儘管有失偏頗,但是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總結長期氣候物候狀況對農作物生長影響的的結果。

這裡的牛年馬年雞年狗年,指的是根據十二生肖確定的年份。我國古代曆法,把年分為十二個區分,十二生肖是由十二種源於自然界的動物即鼠、牛、虎、兔、蛇、馬、羊、猴、雞、狗、豬以及傳說中的龍所組成,用於記年,順序排列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這十二個排序,六十年以輪迴。

我們知道,我國自古以來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在古代,科學技術不是很發達,人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大多是靠天吃飯。風調雨順年景,農業收成就好,遭遇洪澇旱災蟲災之年,農業收成就會減少,甚至顆粒無收。

本壇主沒有查閱歷史氣象資料,根據這句話推想,大概牛馬年份,風調雨順的時候多些,雞狗年份,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繁點,於是就有了這句話。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農業生產力也不斷提高,這句話也就逐漸失去了 的生命力。

不過,歷史是一面很好的鏡子,藉助這句農諺,探討一下氣象規律也不是沒有好處。


百花雜壇

農村俗語很多都是對農村社會現象、生產生活的高度總結,是農村人智慧的結晶。有指導意義,但也有其侷限性,不能全信,也不能摒棄,只能辯證地看待。

我老家也有這樣的說法,不過說的是“牛馬年好種田,就怕雞猴這兩年”,與題主“雞狗這兩年”有些不同,但意思完全一樣。

小時候每到牛年和馬年的春耕時節,爺爺就會對父母說,今年是牛年,年歲好,要好好耕種。而一到雞年和猴年的春耕時節,爺爺又會對父母說,今年是雞年,種地有收成沒有?

每當這時,父母就會說:“你還在信這些,農村人不種地,讓它荒著,吃什麼。”爺爺就會生氣地回應:“我就是隨便說說,你們也信進去了?”

農村俗話是這樣說,但是不管在哪一年,村裡人都是一樣的勤勞,一樣的精耕細作,沒有因為是雞年和猴年就撂荒任何一塊地。

豐收、歉收雞年猴年也有,牛年馬年也出現過,當然其他生肖年份也不例外。

後來我詢問爺爺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句俗語,明明知道不準確,還在一代一代往下傳。

爺爺說農村人種地,當然人人都盼望豐收,可是以前科技不發達,沒有天氣預報,人們只能舉行一些儀式或者是對某些事物寄予厚望。

牛馬非常勤勞,長年累月地為人們服務,幫助人們帶來更多收穫,農村人離開了牛和馬根本就難以生存,人們就覺得牛年和馬年是個好兆頭,能夠帶來大豐收。

而雞主要是吃糧食,除了產蛋,對村民們的貢獻永沒有牛和馬大,猴子生性活潑,經常給村民們帶來麻煩,村民們也不喜歡,這兩種動物對於村民們來說都沒有牛和馬的印象好,於是就編了這樣一個順口溜。其實就是說著玩,村子裡自古以來都沒有人相信過這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