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蔚文:特色小鎮可藉助互聯網路徑重塑特色

緣起於浙江省的特色小鎮建設熱潮得到各地方的積極響應,各地區充分發揮旅遊、文化、生態和特色產業優勢,努力打造生態環境優美、產業特色鮮明、文化氛圍濃厚的特色小鎮。其中,旅遊成為特色小鎮培育裡必不可少的基因。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浙江省特色小鎮研究會執行會長張蔚文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互聯網+旅遊特色小鎮的未來發展前景美好、充滿機遇,但也面臨挑戰。

張蔚文:特色小鎮可藉助互聯網路徑重塑特色

“互聯網+旅遊特色小鎮的未來發展前景美好,同時又面臨挑戰”

除了政策發力,消費者訴求也是文旅小鎮持續火爆的重要原因。張蔚文表示,“原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發佈《2017年上半年旅遊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25.37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3.5%;國內旅遊收入2.17萬億元,增長15.8%。較2007年國內旅遊人數翻了一倍,國內旅遊收入翻了2.7倍。”

張蔚文從旅遊特色小鎮的幾個特點出發談到了旅遊特色小鎮面臨的挑戰:

1.門檻低。發源於浙江的這一輪特色小鎮建設,其本質是產業轉型升級,在產業基礎上再疊加文化、旅遊和社區,以區別於傳統的功能單一的開發區。產業發展不強的特色小鎮選擇以文旅定位的居多,可見旅遊小鎮的門檻相對較低。

2.數量多。正因為門檻低,所以旅遊類小鎮數量特別多,在住建部2017年公佈的403個國家級特色小鎮中,有近300個是文旅特色小鎮,中西部地區定位為文旅產業的特色小鎮佔比尤其多。

3.週期長。發展文旅產業前期投入成本、後期維護成本和新項目不斷載入成本缺一不可,且投資回收期長。從這個意義上說,欠發達地區發展文旅小鎮的財政能力有待考察。

4.創新難。發展文旅產業除了自然稟賦外,無非就是“講故事”,但是要避免無中生有“編故事”。擺在層出不窮的文旅小鎮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就是——如何才能講好一個“獨特故事”,從大量同質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張蔚文:特色小鎮可藉助互聯網路徑重塑特色

互聯網是旅遊特色小鎮持續創新的良好載體

張蔚文表示,創建旅遊特色小鎮充滿挑戰,需要持續創新,互聯網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用好了受益匪淺。

首先是在規劃和設計階段。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精準地發掘和對接遊客的需求,設計出更符合旅遊消費市場的產品。規劃是龍頭,一旦規劃出問題,落地就無從談起。

其次是在培育和建設階段。即如何在培育和建設環節,充分嵌入互聯網技術,讓小鎮變得更“聰明”。讓更多的特色小鎮在培育和建設階段就重視數字化建設,為未來建設智慧小鎮打好基礎。

最後是在運營和治理階段。杭州市旅委利用遊客刷卡數據捕捉最有消費能力的潛在客戶,便是在營銷階段有機結合互聯網和旅遊的最佳案例之一。浙江省各地正在實踐的政府政務改革“最多跑一次”也已被引進到特色小鎮的治理中來。

張蔚文指出,特色小鎮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大有可為。面對旅遊類特色小鎮目前面臨的嚴重同質競爭問題,做出自己的特色是關鍵,藉助互聯網重塑特色將是一條充分可行的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