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考古學如何“透物見人”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全國文博考古十佳圖書”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2001年創辦,旨在回顧中國文博考古事業不平凡的百年曆程,盤點百年文博考古類圖書的出版成果,向世人展示文博考古類圖書獨有的風采,由讀者評選出十種最佳圖書。2002年開始除了“十佳”之外,增設“最佳論著”“最佳文集”“最佳圖錄”“發掘報告”“最佳翻譯”“最佳普及圖書”等獎項,之後每年分設獎項都有變化。2009年更名為“全國文化遺產十佳圖書”,除分設獎項之外,又設立了“優秀圖書”獎。從2011年起,整合為只有“十佳圖書”和“優秀圖書”兩個獎項。2013年開始與考古書店合作,囊括了更多的參選圖書品種,評委包含了文物考古、博物館、文物保護、藝術史和圖書出版等各個相關領域,參選的圖書出版單位也更加多元化。

全國文博考古十佳圖書

三聯獲獎書目

━━━━

2017 | 十佳圖書

中國考古學

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早期青銅時代

书单|考古学如何“透物见人”

劉莉 陳星燦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7-09

ISBN: 9787108059017 定價:78.00元

中國走向文明之路是一個長期、坎坷和複雜多樣的歷程。這個文明經歷了環境劇變的挑戰、複雜社會的興衰、社會衝突和政治紛爭、出乎意料的社會轉型和外來影響。我們可能永遠也無法確切知道“中國性”(Chineseness)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也難以徹底瞭解古代“中國性”的一切詳情。而且,需要研究的問題永遠比答案多。這本書有助於打開一扇窗口,能夠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8000多年來社會進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這片土地上的諸多小村落一步步轉變為一個偉大的文明體系,我們稱之為中國。

【相關專題】

━━━━

2017 | 優秀圖書

鑑若長河

中國古代銅鏡的微觀世界

书单|考古学如何“透物见人”

霍宏偉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7-10

ISBN: 9787108059161 定價:79.00元

鏡子,從古至今都是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古人用鏡,不僅以之映照妝容、裝飾居所,還用它來寄託相思、辟邪祈福,更用它來比擬人物、譬喻德行。古人云: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知得失。可見,鏡子在古代人們的生活中,不僅具有實用功能,更具有精神層面的特殊意義。本書挑選漢至唐代的銅鏡,復原古人使用銅鏡的方式和環境,將考古發現、古代文獻、詩詞、圖像中的鏡子融合在一起,為讀者展現精妙的鏡中世界。

【相關專題】

━━━━

2016 | 十佳圖書

禮儀中的美術

巫鴻中國古代美術史文編

书单|考古学如何“透物见人”

[美] 巫鴻 著 鄭巖 王睿 等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6-1

ISBN: 9787108052964 定價: 128.00元

從比較文化史的角度探討中國古代美術的特殊物質性和視覺傳統。圍繞”禮儀美術”(ritual art)這一基本概念,討論了中國上古和中古美術中的多項藝術傳統和形式,包括史前至三代的陶、玉和青銅禮器,東周以降的墓葬藝術,佛教、道教美術的產生和初期發展等。這些論文大量使用考古和文獻證據,以擴大美術史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時空中的美術

巫鴻中國古代美術史文編二集

书单|考古学如何“透物见人”

[美] 巫鴻 著 梅枚 肖鐵 施傑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6-1

ISBN: 9787108052971 定價: 78.00元

不同類型的研究對象交織在一起,意在呈現“時間”在美術和視覺文化中的重要性。偏重探討研究中國魏晉之後藝術史的概念和方法,關注它們在闡釋歷史現象、披露歷史邏輯中的潛力。考查對象包括建築、明器、拓片、畫屏、卷軸、冊頁、攝影等多種形式。與常見的中國美術史研究不同,這些論文沒有侷限於孤立的門類和史實,而是竭力為這些現象找到自己的傳統和脈絡,並賦予其寬闊的視野,使闡釋更具啟發性。

【相關專題】

━━━━

2014 | 十佳圖書

何以中國

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

书单|考古学如何“透物见人”

許宏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6-5

ISBN: 9787108056832 定價: 42.00元

公元前2000年,在以傳世文獻為本位的夏王朝始年的推定上,是個便於記憶的數字。大體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大河以東的晉南地區,輝煌一時的陶寺文化由盛轉衰;幾乎與此同時,大河之南的嵩山一帶,在“逐鹿中原”的躁動中逐漸顯現出區域整合的跡象,新砦集團開始“嶄露頭角”。顯然,它的崛起,為隨後以二里頭為先導的中原廣域王權國家的飛躍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地緣政治上,地處中原腹地的鄭州—洛陽地區成為中原王朝文明的發祥地。

鑑於此,公元前2000年,是中原文明史乃至中國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本書從考古發現入手,探究中國早期文明進程,深入發掘“中國”之所以為“中國”的環境與文化底蘊。

【相關專題】

━━━━

2013 | 優秀圖書

中國古兵二十講

书单|考古学如何“透物见人”

李力 楊泓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3-1

ISBN: 9787108040886 定價: 48.00元

古兵,是中國曆代軍隊在實戰中使用的兵器和裝備的總稱。

本書作者依據考古類型學和年代學的方法,分析古代兵器發展演變的序列,保證實物標本的可靠性和科學性;同時對有關文獻加以考辨、去偽存真,再與實物標本相結合,進行深入的探研。從注重出土兵器的組合關係,考慮到兵器與使用者的聯繫,進而推導其與兵種、戰法的聯繫和制約關係;並且充分注意中國古代戰爭的特點及其對兵器的影響,包括工藝技術、兵法、禮俗、兵種、裝備與民族的關係,及兵器的民族特徵等方面。

本書二十個講題依古代兵器的歷史分期規律編排,在材料運用上兼顧文獻、考古,旨在將準確的知識及最新的學術成果系統的介紹給大眾。文辭曉暢,圖文並茂,是一部嚴謹的中層文史讀物。

━━━━

2012 | 優秀圖書

拾年

书单|考古学如何“透物见人”

王軍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2-8

ISBN: 9787108041074 定價: 78.00元

在二十一世紀最初的十年,北京城經歷了一場世紀糾葛。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中國加入世貿……中國的大門,不可逆轉地向世界敞開了。這個世界上立交橋最多的城市,同時,也是最擁堵的城市,開始了一場自救,規模浩大的總體規劃修編工程2004年啟動,試圖改變1950年代移植於莫斯科,並被中國其他城市紛紛效仿的單中心城市結構。可是,推土機仍保持著強大慣性,千重萬疊的矛盾被推演至2011年——這一年,北京的常住人口突破2000萬人,一季度地鐵出行人數逾4億人次,北總布衚衕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顯示,北京市共有969處不可移動文物消失……

━━━━

2010 | 十佳圖書

黃泉下的美術

宏觀中國古代墓葬

书单|考古学如何“透物见人”

[美] 巫鴻 著 施傑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6-1

ISBN: 9787108052988 定價: 75.00元

“黃泉”代指墓葬,即眾生的最終歸宿,喚起一種別樣的曖昧,這裡是人們和自己愛侶及仇敵重逢之地。鮮有其他文明像中國一樣,在五六千年的時間裡,如此持久而專注地著迷於墓葬:設計地下空間、表現生死觀念、蒐集珍寶器物、佈置畫面圖像……本書從空間性、物質性、時間性三個比較觀念性的角度,闡釋了中國墓葬藝術從史前一直到宋遼金這漫長時段中的歷史變遷,展示出中國古人對於“生”與“死”這一人生基本問題的看法和實踐,代表了作者所倡導的介於理論框架與個案之間的“中層研究”。

【相關專題】

━━━━

2008 | 最佳文物鑑賞圖書

美源

中國古代藝術之旅

书单|考古学如何“透物见人”

楊泓 李力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8-1

ISBN: 9787108025999 定價: 89.00元

中國古代藝術輝煌燦爛,但因屢遭歷史的戰亂和劫難,傳世者寥若晨星。所幸的是,在20世紀,隨著科學考古學的興起,我們從深埋地下的文明遺址和古人墓室裡,收穫了大量與藝術史有關的考古標本,這其中不但有當時人繪製的壁畫、與墓葬禮儀有關的帛畫、裝飾器物的漆畫,還有各種形式和用途的陶器、青銅器、玉器……每一件標本都講述著一個關於遠古藝術的故事,它們聯綴在一起,匯合成一部動人的“鋤頭掘出的藝術史”。

大量豐富的新獲得的文物考古資料,一時還難於被藝術史家,尤其是廣大中國古代藝術愛好者所熟悉,因此,必須有人從事開路架橋的勞作,本書的編寫,正是想達到這一目的。兩位長久從事文物考古研究的專家,將美術考古的最新成果分類整理,每類文物又以其發展最成熟、最輝煌的時期為重點,如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和玉雕,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秦漢的墓葬俑群,魏晉南北朝的佛教雕塑以及唐宋以來的墓室壁畫,等等,進行扼要的介紹。力圖以全新的視角,重新勾畫中國藝術歷史的發展軌跡,與讀者一起,探尋和發現中國藝術的真正美麗。

━━━━

2005 | 十佳圖書

錦灰三堆

书单|考古学如何“透物见人”

王世襄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5-7

ISBN: 9787108022363 定價: 39.00元

文博大家王世襄自選集《錦灰三堆》為《錦灰堆》、《錦灰二堆》之續編,收入文章二十七篇,編為音樂、文物、憶往、序跋四類。除包括有關漢代畫像和琴書的兩篇長文在內的六篇音樂類文章為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舊作外,餘皆寫成於近兩年,憶及管平湖、張伯駒、鄭振鐸、張光宇、王季遷等多位文化界故友,涉及繪畫、傢俱、髹漆、竹刻、傳統工藝、民間遊藝等多方面研究,還收有個人總結性質的訪談錄。書末為新近所作的詩詞二十首,對聯則有早有晚,由作者手書影印,筆墨精彩,情思動人。

除延續前兩集的設計,在書末加印彩版外,本集還附有圖文並茂的作者“著述一覽”,具有資料價值。愛好文物與傳統文化的讀者不容錯過。

━━━━━

2002 | 最佳普及類圖書

考古人手記

书单|考古学如何“透物见人”

朱啟新編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2,2004

第一輯ISBN:9787108015716 定價:20.00元

第二輯ISBN:9787108015723 定價:22.00元

第三輯ISBN:9787108021182 定價::25.00元

本書收輯的文章是由主持考古發掘工作的考古人撰寫的發掘報告,對發掘經歷進行生動描述,並對發掘過程中發現主題的歷史文化內涵與意義的理解進行了闡述,引發讀者對中國古代文明發展內涵的思考。

—END—

书单|考古学如何“透物见人”

「近期專題」

三聯書訊 | 2018年5月

书单|考古学如何“透物见人”

能為我們戰勝的,只有渺小,而這勝利本身將使我們渺小。那永恆的和非凡的,不肯被我們戰勝。——里爾克

----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

书单|考古学如何“透物见人”

ID:sanlianshutong

長按二維碼即可訂閱

----

回覆好文,閱讀更多專題文章

回覆聽課,瞭解書店裡的大學公開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