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馮小剛?

馮小剛是著名老京油子了,一般我們北方人講話,人上了歲數,如果不淆好,就可以尊稱為老家雀兒,或者說叫老家賊,什麼是老家雀兒呢,麻雀這種東西好偷糧食,小家雀也偷,但不如上了歲數的老家雀兒,弄不好就讓人逮住了,但老家雀兒不一樣,知道人性,活成了精,拿它根本沒辦法。

所以老家雀兒就指的是這種,算計精明,雞賊到家的老人。

回顧這幾年馮家雀兒的電影上映前後,我覺得可以寫一本電影宣發策略大全,幾乎每次電影宣發,你會發現,馮導總能整出點不一樣的么蛾子。

馮導在江湖有個諢名,小鋼炮,幾乎逢人就懟,但是你仔細看看,人家懟人的時間點都特別微妙。

《唐山大地震》小鋼炮怒懟全國的富人,只知道去國外浪,不知道把孩子們住房建結實點,金馬獎出來,徐帆沒有得獎,又怒懟金馬獎。

《1942》上映後,馮導更是怒懟一學生,說他看髒了電影。

《我不是潘金蓮》花樣翻新,馮家雀兒怒懟王思聰,扭扭捏捏以潘金蓮的身份寫了封信給王思聰,更是演出了一個撤檔的戲碼。

可以說,馮導已經修煉成精,幾乎把懟人,碰瓷這件事兒玩出了花活兒,玩出了藝術,每次宣發都能營造成事件。

而我們都知道,營銷費錢費力不說,遠遠沒有事件傳播得快。

事實上,《芳華》已經拿到了龍標,已經過審,如果說,廣電總局真要想拿下《芳華》,直接不讓他過審就可以了,這個鍋還真不用背在廣電總局身上。

應該說,老家賊老則老矣,製作水平還是比一般的導演有保證一些,畢竟,他佔據了圈內幾乎最好的資源。

但是,他的主要口碑,在他拍嚴肅題材以後,由於他的雞賊投機的本性,可以說,幾乎把他早年拍喜劇電影的口碑消耗殆盡。

我們必須得承認,早年他的喜劇堪稱小人物喜劇的典範,那些笑中帶淚的故事滿滿透著誠意。

自從某致敬莎士比亞的《晚餐》之後,老家賊已經在投機取巧的路上一路飛奔,再也沒有藝術的誠意,他的套路已經變成了刻意的煽情綁架+性與暴力,實際上就是穿著煽情或者深刻外衣,弄一個大題材包裝,講的不是褲襠子裡那點破事,就是手腳上那點破事兒,整個一老男人的意淫。

實際上,他的電影,除了題材已經一無是處,而這個題材,其實主要是源自於他是第五代導演三個碩果僅存的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之一,背靠實力強勁的兄弟組合,在題材這塊,與廣電總局有一定對話的權力,但是,老家賊卻浪費了一個又一個好題材。

我曾經說過一件事,一個好導演,觀眾會給他三次機會,三次以後,觀眾就會失去耐心。

而顯然,老家雀兒已經用完了他的餘額。

如何評價馮小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