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思維認識哮病的發生

意象思維認識哮病的發生

中醫所言之哮病,是一種發作性的痰鳴氣喘疾患,以喉中哮鳴有聲,呼吸急促困難,甚則喘息不能平臥為主要臨床表現。

初識“哮病”,先從病名著手,哮實指聲音,這種聲音是當氣流通過狹小的管腔時發出來的。我們在生活中可以看到這樣一些現象,比如吹口哨、哨子、吹笛子、吹簫等等,因為氣流要通過狹小的官腔,所以都可以發聲,哮是“哮病”最具特徵的表現,早在2000多年前,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並治》中就描述說“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他把哮的聲音比喻成“喉中水雞聲”。

實際上,中醫對疾病的認識都是源於生活的觀察,講究經驗之談,中醫的疾病觀受取類比象的思維影響極深,通過類比、象徵方式把握對象世界聯繫的思維方法,又稱為意象思維方法。中醫對於哮病發病機理的認識,其實就是意象思維方法的具體體現:

為什麼正常人的喉間不會發出聲音,而哮病患者會有哮的表現?通過“取類比象”進行類推得出,可能是人體之氣流通過變得狹窄了的氣道,即哮病病人的肺管變得狹窄了。氣道、肺管為什麼會變狹窄?那麼肯定是有東西堵塞了這個管道,而引起哮病發生的罪魁禍首正是壅塞氣道的病理產物——痰。這個痰就長期潛伏在哮病患者體內,又稱之為伏痰。

痰是水液代謝異常的產物,《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雲“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藏陰陽,揆度以為常也。”即維持水液正常代謝,肺、脾、腎三大臟腑的生理功能必須是正常的,如果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水液代謝就要受到影響,就會生痰。痰就會進一步導致氣流通過的管道變得狹窄,氣流通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滯。除此之外,肺主氣,司呼吸,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肝主疏洩,主氣機調暢,腎主納氣,所以氣的生成運行跟肺、脾、肝、腎密切相關。綜上得出,哮病發生的主要臟腑為肺、脾、肝、腎。

因肺為華蓋,肺位居高,肺開竅於鼻,肺主皮毛,肺為嬌髒,不耐寒熱,外邪上受,首先犯肺。所以外邪最容易通過口鼻、皮毛侵犯肺臟,導致肺氣壅阻,氣不布津,聚液為痰。臨床觀察不難發現,有些人對冷空氣過敏,對柳絮、楊絮、花粉、蟎蟲過敏,導致哮病發生。另外,過食肥甘厚膩、過食生冷、飢飽無常,導致寒飲內停,積痰蒸熱,或進食海羶發物,導致脾失健運,上幹於肺,壅阻氣道,古籍中也有“滷哮”“醋哮”“糖哮”等等記載。而先天的稟賦不足加上後天的消耗,以及腎氣的生理性衰退,都會導致腎氣虧虛,哮病的遺傳性明顯,尤其跟過敏體質的相關性較大,老人、小孩兒在哮病的發生中佔了很大的比重,這些都跟腎氣不足有很大關係。情志傷肝,情志不暢直接導致氣機失調,很多哮病的誘發往往與情志相關,發生在憂思惱怒之後,有些婦女會發生在月經之前。

這些因素,被稱為引起哮病發生的常見病因,既可以說是引起痰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說是導致哮病發生的誘因。伏痰是潛伏在哮病體內的一顆“炸彈”,而氣候、情志、飲食、勞累等等就是導致炸彈爆炸的導火索,因為伏痰只有在遇到外邪的時候,才可導致人體發病,如果不遇到外邪,則不會發病,所以哮病是一種發作性的疾病,具有明顯的發作期和緩解期。因肺中氣流被伏痰阻隔,肺管、氣道變窄,所以會發生喉中哮鳴有聲,又因伏痰阻隔肺管,導致肺的宣降失常,所以會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喘息難臥。

哮病的發生可以歸結為:伏痰遇感引觸,痰隨氣升,氣因痰阻,相互搏結,壅塞氣道,肺管狹窄,通暢不利,肺氣宣降失常。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件,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