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這位皇帝死的早,就沒趙匡胤什麼事了

梁唐晉漢周,撥亂五十秋。短短五十多年的時間,這還不算上十國,就有五個朝代的更替,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戰亂的五代時期。平均每個朝代的壽命只有十年,這比起八百年的周朝和四百年的漢朝真是微不足道,康熙和乾隆他們爺倆一個人在位的時間都比這五個朝代加起來的時間長。這麼短的時間裡,皇帝也是走馬燈般的換。

要不是這位皇帝死的早,就沒趙匡胤什麼事了

在這眾多的皇帝中,有一位被稱作“五代第一明君”,他就是周世宗柴榮。可惜他三十九歲就死了,在位還不到六年。一腔熱血,本該在這亂世之中建立不世之功,可惜天不假年,英年早逝。

柴榮的姑姑是後周太祖郭威的妻子,柴氏無後便把柴榮收為養子。郭威的兩個兒子都被後漢隱帝害死,這才輪到柴榮繼承皇位。柴榮在沒做皇帝之前就顯示出了自己的才能,任澶州刺史時,澶州在柴榮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盜賊絕跡,大小官吏和百姓都對他稱讚有加。

要不是這位皇帝死的早,就沒趙匡胤什麼事了

繼承皇位後的柴榮更是雄心勃勃,立志三十年橫掃六合,席捲八荒,還天下百姓一個太平盛世。他給自己定下了分三步走的三十年規劃,第一個十年開拓天下,第二個十年讓百姓休養生息,最後一個十年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在這個三十年的宏偉目標的指引下,柴榮堅毅的拉開了結束唐末以來的分裂,一統天下的大幕。繼位之初他就御駕親征,征討前來進犯的北漢和契丹聯軍。在這一戰中,他親冒矢石到前線督戰,力挽狂瀾,扭轉了失敗的局面,打敗北漢和契丹聯軍。戰後又一口氣斬殺了七十多名臨陣脫逃的將士,與此同時還重賞了李重進和趙匡胤等有功將士。乾淨利落,恩威並施,從此柴榮確立了他在軍中和朝中的威信。

要不是這位皇帝死的早,就沒趙匡胤什麼事了

後來柴榮又大力整頓軍政,裁汰老弱,挑選精壯之士充實軍隊,後周軍力大增。這為他後來出征作戰,培養了一支有力的部隊。打敗後蜀,三徵南唐。他還整頓吏治、修訂律法和曆法、廣開言路。在他的治理下,社會呈現出中唐以來最好的局面,眼看著光明的的景象就在面前。

要不是這位皇帝死的早,就沒趙匡胤什麼事了

可是,這位雄心勃勃的皇帝在征伐遼國接連獲勝的情況下,突然病倒。班師回朝後不久即病逝,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繼位。第二年趙匡胤就在陳橋驛黃袍加身,發動兵變。周世宗一手創立的基業就這樣被趙匡胤奪走。趙匡胤在周世宗奠定的基礎上,南征北戰,用了二十年完成了統一大業。

要不是這位皇帝死的早,就沒趙匡胤什麼事了

如果不是周世宗柴榮死的早,以他的雄才大略必然能一統天下,把後周建立成一個強大的王朝。趙匡胤也只不過是後周之臣,趙宋王朝也將不復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