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庫裡——終將以籃球世界的變革者而被歷史銘記

庫裡用投籃成為歷史最高效得分手,顛覆了籃球世界“得內線者得天下”的傳統理論和“由內而外”的傳統籃球體系,首次在外線建立了足以媲美歷史頂級內線的戰略威懾力,在不佔用球權的情況下成為00年有統計數據以來帶動隊友效果最佳球員,顛覆了優秀球場組織者必須持球的固有印象。庫裡以籃球變革者的身份帶領勇士取得了多項歷史第一的成就,他本人也成為00年有統計數據以來贏球能力最強球員,成為體育界最有影響力的球星之一。

申明1:籃球為團隊運動是本文所有討論的基礎,用在場/不在場數據評價核心球員貢獻,而不是以基礎數據和結合基礎數據的高階數據來評價,因此本文不是對球員個人實力的評價,而是用對球隊影響力代表球場影響力。但這個問題是值得深思的:某個球員的得分、籃板、助攻、搶斷、蓋帽與球隊其他人來做這些事情有什麼不同?作為球隊核心,如果你的基礎數據不能帶領球隊贏球,退一步說你在場時也不能贏分或者贏分很少,那麼你的基礎數據之於球隊又有什麼意義?有些人可能會質疑隊友不同、打法不同、管理團隊不同,但畢竟每隻球隊都是圍繞核心來打造團隊和打法的,因此用這樣的數據來分析核心是基本可靠的。

申明2:本文的分析基於多個賽季大樣本統計,因此對大樣本的常規賽指導意義最強,對季後賽或者總決賽可能出現偏差,畢竟所有事情的概率都不是100%,更何況人員配置、戰術選擇、臨場狀態甚至一個微小的因素都可能對單場比賽或者系列比賽的走勢產生影響。

斯蒂芬·庫裡——終將以籃球世界的變革者而被歷史銘記

一、勇士在庫裡的帶領下取得多項歷史第一的成績

金州勇士在經過近40年的沉淪之後,於2012-13賽季與老中青三代核心聚首的馬刺大戰六場開始展露頭角,2014-15賽季橫空出世,三年內取得了幾乎是NBA歷史上最偉大的成就:常規賽歷史第一戰績(73勝9負)、連續三個賽季67勝歷史第一、季後賽歷史第一戰績(16勝1負),戲劇性地輸掉16年總決賽是這三年內唯一的遺憾。

二、庫裡是有統計數據以來的史上最有進攻影響力和贏球能力最強球員

統計數據顯示,庫裡是00年以來進攻影響力和贏球能力最強的球員。單賽季正負值排名中,佔據常規賽歷史2、3、4名,單賽季(常規賽+季後賽)歷史1、3、4名,季後賽歷史第1名。在13-14賽季以常規賽第8球隊成績(51-31)奪得當賽季正負值第一名(之前最低是詹姆斯所在熱火隊的常規賽第四),即使這個賽季傷停較多,但平均贏分仍舊是第一(虎撲進攻效率、淨效率聯盟第一)。這主要得益於其強大的進攻影響力(儘管在防守端貢獻並不突出,但也絕對不是拖後腿),13-17五個賽季在場進攻效率、淨效率及ON-OFF值均為歷史最佳(統計00年至今主要球星數據結論),列幾個數字就知道庫裡的恐怖之處了:

1) 庫裡13-17賽季在場百回合淨效率算數平均14.9,在統計的所有球星的其他90個單賽季數據中,只有鄧肯、加內特兩人次更高,庫裡15-16賽季的17.9為所有統計最高;

2) 庫裡13-17賽季在場百回合進攻效率算數平均118.4,在統計的所有球星的其他90個單賽季數據中,只有保羅、納什(兩次)、杜蘭特(隊友)四人次更高,庫裡17-18賽季的123為所有統計最高;

3) 庫裡13-17賽季在場百回合進攻效率ON-OFF差值算數平均15.2,在統計的所有球星的其他90個單賽季數據中,只有保羅、納什、詹姆斯三人次更高,庫裡16-17賽季的16.9為所有統計最高;

4) 庫裡13-17賽季在場百回合有效命中率ON-OFF差值算數平均7.6%,在統計的所有球星的其他90個單賽季數據中,只有奧尼爾(兩次)、納什、保羅四人次更高,庫裡15-16賽季的8.5%為所有統計最高。

一個球員在進攻端能夠發揮的影響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自己能夠高效得到高分(如30分以上)的能力;2)帶動隊友更加高效得分的能力;3)減少失誤。庫裡在前兩個方面做到了歷史最佳,以及優秀的控制失誤能力。

斯蒂芬·庫裡——終將以籃球世界的變革者而被歷史銘記

1、每個球員持球時間不同,考察球員本身失誤數是不夠客觀的(儘管結論相似)。不論是在場失誤率還是ON-OFF影響上,保羅都是獨樹一幟的存在。納什、詹姆斯處於第二檔,庫裡與這兩人差距不大。在控制失誤方面,庫裡只能算是優秀,算不上突出。

2、庫裡對球隊投籃效率的提升貢獻上獨樹一幟。根據對00年以來主要球星ON-OFF數據分析,庫裡在場將球隊有效命中率由50.2%(聯盟平均水平為50.7%)提升7.6%,提升幅度唯一接近的大鯊魚奧尼爾,還是在低於聯盟平均水平(47.4%)較多的基礎上實現的,難度相對較小。上個賽季非常流行庫裡對隊友命中率提升的那張圖,其實像這樣的賽季庫裡已經完成了5次。再仔細看一下每一年的On-OFF數據,是不是有種不論隊友投籃命中率多少,都能大幅提升的感覺?

斯蒂芬·庫裡——終將以籃球世界的變革者而被歷史銘記

3、庫裡是歷史上進攻效率最佳球員,單賽季20分以上球員真實命中率歷史前二(當然30分以上也是他),單賽季25分以上球員有效命中率歷史前二(20分以上第二和第三),歷史唯一的180得分王(且為當時的20分以上真實命中率、25分以上有效命中率歷史第一)。從整個職業生涯來看,庫裡有效命中率57.9%,在場均20分以上球員中僅次於奧尼爾的58.2%排名歷史第二(鑑於他現在60%以上的有效命中率,超過奧尼爾只是時間問題),真實命中率62.1%排名20分以上球員歷史第一位,這還是其在職業生涯任何階段都沒有獲得巨星哨的前提下完成的。

斯蒂芬·庫裡——終將以籃球世界的變革者而被歷史銘記

斯蒂芬·庫裡——終將以籃球世界的變革者而被歷史銘記

三、庫裡顛覆了諸多籃球傳統理論,終將被載入史冊

那麼為什麼庫裡和勇士能在短短几年內完成如此壯舉呢?當然是很多因素綜合導致的結果,比如:1、科爾根據球員特點而建立的合理體系;2、庫裡與科爾相得益彰的性格和領導方式,建立了甚至好於巔峰馬刺的球隊文化(比如一個角色球員在場上發揮不佳的時候,領袖的不同處理方式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3、庫裡在球場內外表現出來的絕對無私和服從,這得益於其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及相對較低的籃球起點。但歸根結底,是庫裡對籃球領域的變革意義而帶來的紅利(就像你在15年前當大家還不知網絡社交為何物的時候你買了騰訊股票):1) 顛覆了“得內線者得天下”的籃球準則和“由外而內”的傳統籃球體系,其三分線外威懾力媲美奧尼爾的禁區統治力;2) 顛覆了優秀組織者必須持球的傳統——用最少的球權實現最大的效率提升。

1、庫裡顛覆了“得內線者得天下”籃球準則和“由外而內”的傳統籃球體系

在進入主題之前,先自己定義一下“進攻威懾力”和“戰略威懾力”的概念:一個球員在某個位置具備高效得分能力,那麼這個球員在該位置就有威懾力,真實命中率超出聯盟平均真實命中率越高威懾力越大(如雷阿倫、湯普森、科沃爾、雷迪克等只要站在三分線上或者跑位就會吸引防守注意力,而不能給他們留出接球投籃的空間),在同等效率下創造出手機會的能力越強威懾力越大。如果一個球員能夠在某個位置創造高效出手(如真實命中率超出聯盟平均水平10%)機會的能力極強,那麼這個球員就具有了戰略威懾力,成為場上空間的主要製造者。

如霍華德與奧尼爾的效率接近,但霍華德只證明了自己可以場均得到20分、而奧尼爾則可以30分,那內線威懾力差距就非常明顯了。庫裡可以用歷史最高的效率得到30分,而雷吉米勒、雷阿倫則只能以比庫裡低的多的效率拿到20分,這其中的差距就可以用懸殊來形容了。

很多人會想當然的以為高效得分可以無限延伸,但事實完全不是如此。得分能力劃分為高效得分能力、創造得分能力和創造高效得分的能力三個等級。每個人的出手和效率都會有一個最佳匹配值,進一步增加出手數勢必增加創造機會難度和出手困難,從而導致體力損失和命中率下降,甚至會出現出手增加得分下降的局面。因此,任何時代都不缺乏高效得分手(如科爾、科沃爾、雷迪克等外線投手,小喬丹等內線人員),也不缺乏創造得分能力的球星,但能夠創造高效得分能力的巨星則永遠是稀缺資源。喬丹能夠長時間保持30分以上的高效得分能力並在籃下形成戰略威懾力,因此成為了神。

斯蒂芬·庫裡——終將以籃球世界的變革者而被歷史銘記

儘管統治賽場的球員位置不同,但籃球世界一直遵循著“得內線者得天下”和“由內而外”的原則,球場空間主要來自於內線的威懾。遠古中鋒時代自不必說,奧拉朱旺、奧尼爾、鄧肯也是這一時代的延續,如奧尼爾在籃下命中率達75%,且具備在籃下出手佔一半時高效砍下30分的能力,因此具備了極強的“籃下戰略威懾力”。儘管其中出現了一些外線統治者,但他們也是極度依賴高比例籃下出手而保證效率和自身威懾力的,只是披著後衛、前鋒的外衣而已。如新世紀最有統治力的鋒線球員詹姆斯,其投籃區域效率清晰地表明其典型的內線打法(只有籃下一個高效區域,且該區域命中率顯著高於聯盟平均水平,依賴高比例籃下出手維持高效率),他優異的身體素質、傳球能力和籃球智商保證了高比例籃下出手(40%)和終結成功率(74%),因此具備了壓縮對方防守而傳導到外線空位的戰略威懾力。我們現在無法找到喬丹之前的投籃細化數據,但從其第一次復出前後的2分命中率由54%下降為50%可以推測,早期的喬丹是依靠高比例的籃下出手而獲得高效率和統治力的。

斯蒂芬·庫裡——終將以籃球世界的變革者而被歷史銘記

內線空間狹窄且異常擁擠,不具備超越時代的身體素質和籃球智商是無法統治內線的。隨著籃球技術的日益提高,出現了一批批以外線投射見長的球員,雷吉米勒、雷阿倫、諾維茨基、杜蘭特是不同時期的典型代表。

雷吉米勒和雷阿倫分別是90年代和00年代的最佳射手,都有過諸多神奇表演(米勒時刻、雷阿倫13年總決賽神奇三分等),但縱觀他們的職業生涯,場均得分、外線和三分出手數都沒有達到很高的水準,命中率也與庫裡存在差距,雖然形成一定的威懾力,但未形成足夠的戰略威懾力。

斯蒂芬·庫裡——終將以籃球世界的變革者而被歷史銘記

諾維茨基是00年代及之前投籃最好的大個字球員,職業生涯三分命中率38.4%,且一直有三分線外和籃下兩個高效得分點。早期的諾維茨基出手主要集中在兩個高效區域,有效命中率也超過53%。但隨著對手防守注意力的提高和自身進一步提高出手的要求,漸漸將主要出手集中在16ft左右的兩個低效區域(儘管諾維茨基在這兩個區域投籃達到50%左右的非常高的水準,但低於其自身命中率,僅與聯盟平均水平相當),進攻威懾力大幅降低。

斯蒂芬·庫裡——終將以籃球世界的變革者而被歷史銘記

再看新時代全能得分手杜蘭特,其綜合投籃效率與詹姆斯接近且得分能力更強(四屆得分王)。從投籃分佈圖上可以明顯看出杜蘭特與詹姆斯的不同,他有籃下和三分兩個高效得分點。因突破受限籃下出手佔比相對不高,職業生涯平均佔比22%(與之對比奧尼爾佔比超過50%,詹姆斯近三賽季籃下佔比43%,庫裡近四個賽季籃下佔比20%),沒有形成喬丹、奧尼爾、詹姆斯那樣的內線戰略威懾力。隨著投籃能力的提高,杜蘭特逐步增加了外線、尤其是三分的出手,但出手比重增加至35%時出現效率與自身效率趨同的跡象,顯示在三分線外創造高效出手能力的瓶頸(找不到相關數據,憑印象判斷只有接助攻空位投籃和持球轉換急停跳投兩個高效出手方式),目前賽季場均出手最高為6.7次,本賽季的6.1次命中率43%為其綜合表現最佳賽季。因此,儘管杜蘭特的得分方式非常全能,但在兩個高效得分點都沒有形成足夠的戰略威懾力。

斯蒂芬·庫裡——終將以籃球世界的變革者而被歷史銘記

與前面幾位高效得分手相比有所不同,庫裡的籃下和三分線外兩個區域都大幅高於自身效率(儘管10-16、16-3P兩個區域投籃命中率很高,但相對自身而言仍舊是低效區域)。且已經在三分線外形成了與奧尼爾禁區統治力相當的戰略威懾力,從而使自古未變威懾力來源由籃下變為三分線外:

(1) 三分線外創造出手機會能力極強:可以在三分線外以接球投籃(無球跑位歷史頂級)、行進間急停跳投、借掩護急停跳投、單挑後撤步跳投等360度無死角地出手,過了半場就進入出手範圍,出手速度歷史最快,只需要一個很小的投籃空隙。從數據表現看,庫裡在這幾年把三分出手比例提高到近六成,全聯盟都知道要封堵庫裡三分的前提下,連續三年出手10次以上(除他而外歷史上只有本賽季的哈登超過10次),命中率穩定在41%以上且仍沒有出現效率瓶頸。

(2) 投籃效率極高:職業生涯三分有效命中率65.4%,比聯盟平均命中率高15%(考慮到其90+%的罰球命中率,真實命中率更高),讓庫裡在三分線外出手一次的綜合得分與奧尼爾在禁區出手一次的效率相差不大(綜合考慮奧尼爾的罰球,他的真實命中率更低,哈哈);

(3) 15-16賽季瘋狂三分表演加成作用。

斯蒂芬·庫裡——終將以籃球世界的變革者而被歷史銘記

庫裡可能是史上得分爆炸力最強的球員,具備隨時爆發帶領球隊一波流戰勝對手的能力(尤其是第三節),這也為為其外線戰略威懾力增添了很大的砝碼。庫裡20次在出場不到30分鐘的情況下得到30分,1963年以來次數最多;六次單節得分25+,是2000年以來最多的球員;單節得到20分的次數為21次,現役僅次於詹姆斯的23次。

斯蒂芬·庫裡——終將以籃球世界的變革者而被歷史銘記

受益於此,勇士的進攻體系是建立在庫裡、湯姆森、杜蘭特外線威懾為基礎的傳切體系,而庫裡是其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一體系徹底革新了以前以內線威懾製造外線進攻機會的傳統籃球理論。

斯蒂芬·庫裡——終將以籃球世界的變革者而被歷史銘記

隨著庫裡的橫空出世,不少球員開始嘗試三分線外更多的出手,但尚存在一定差距。他的隊友克萊是命中率與庫裡最為接近,職業生涯有效命中率僅比庫裡低2%且已經連續兩個賽季命中率高於庫裡,但他過於依賴接球投射(三分受助攻率達94%,庫裡受助攻率58%左右),自我創造出手機會的能力有限(效率急劇下降),出手數最高為場均8.3次(庫里長期保持在10次以上)。哈登憑藉後撤步三分投射具備了極強的創造出手能力(近六個賽季受助攻率45%,17-18賽季甚至降至30%以下),近三個賽季場均三分出手分別達8.0、9.3和10.3次,但命中率分別為35.9%、34.7%和36.7%,與聯盟平均三分命中率接近,換算成有效命中率比聯盟平均水平高不到3%。洛瑞、戈登、利拉德等無論出手數量還是效率均差距明顯,但洛瑞在近幾年三分上取得的明顯進步值得關注,其受助攻率61%左右,與庫裡接近。千萬不要小看這2、3次的出手差距,看樣子比例很小,但就跟你考試的時候想從80分提高到81分和從99分提高的100分的難度差距不是一個量級上的。

斯蒂芬·庫裡——終將以籃球世界的變革者而被歷史銘記

歷史上那些形成統治力的球隊,一定是核心球員在某個方面的能力遙遙領先於時代甚至歷史最佳(儘管他們也具備很多其他方面的素質),而不是那些比較均衡但綜合能力突出的球員。90年代以來的公牛、湖人、馬刺和如今的勇士分別代表著得分能力、內線進攻、內線防守和外線威懾,這麼說可能會引起很多球迷的不滿,但這可能更加接近事實。

2、顛覆了優秀組織者必須持球的固有印象——用最少的球權達到最佳提升隊友效果

斯蒂芬·庫裡——終將以籃球世界的變革者而被歷史銘記

球隊的助攻率與命中率之間是存在著統計學規律,畢竟助攻率高往往表示著難度更低的出手。歷史上功成名就的組織者也恰恰是助攻能力極強的球員,如魔術師、保羅、納什等助攻數佔球隊比重均超過40%。科爾執教期間庫裡的打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助攻數由8.5次降為6次左右,佔球隊的比重由36%降低至20%,但球隊的助攻率卻由27%提高至35%的歷史最高水平之一。

斯蒂芬·庫裡——終將以籃球世界的變革者而被歷史銘記

斯蒂芬·庫裡——終將以籃球世界的變革者而被歷史銘記

庫裡自己的助攻數目不高,在場與否對球隊助攻率的影響並不顯著,那麼庫裡是如何提升球隊投籃效率歷史最佳(7.6%),甚至超過了近代控衛中的神級人物納什(6.1%)和保羅(4.8%)的呢?印象流也很容易就能看出庫裡是否在場勇士的的進攻節奏、空間感是完全不一樣的。用量化數據去分析清楚這個問題的難度和工作量非常之大,因此這個問題我只能定性地去分析了。

首先,儘管庫裡在場球隊助攻率沒有明顯提高,但對球隊助攻產生兩方面的影響:

1) 總助攻數增加,畢竟同樣助攻率的情況下投籃效率增加,即同樣出手的情況下進球增加;

2) 助攻質量增加,傳給隊友一次輕鬆扣籃是一次助攻,即將24s到時時傳給隊友強投命中在數據記錄上也是一次助攻,但兩者的意義顯然是不一樣的。

其次,庫裡的助攻數不高只是相對他自己的貢獻而言,鑑於他持球時間比其他控衛低得多,單位持球時間的助攻數量還是相當可觀的。組織的最終目的是製造球場空間,製造讓隊友在更加舒服的位置輕鬆出手的機會,而真正的製造者有時候並不是直接數據能夠體現的:

1) 持球發起進攻,很多情況並沒有在數據中體現。庫裡在弧頂持球擋拆發起進攻一直是勇士最有戰略意義的戰術,逼迫對手只能在包夾和無限換防兩瓶毒藥中選擇。包夾就是其他人四打三(但這並不一定增加助攻數,也就是現在流行的冰球助攻,庫裡的冰球助攻一直領先聯盟),無限換防就是給庫裡送分的同時把對方防守中鋒打下去,給球隊製造內線空間。

2) 無球跑位。水花兄弟很有可能是無球跑位最好的兩位球員。只要他們兩個繞底線跑一圈,一般的球隊防守陣型就完全亂套了,給球隊製造了很多輕鬆投籃的機會,但在任何基礎數據上都無法體現這一貢獻。

3) 轉換進攻。一哥、格林都是非常優秀的快攻發起者,但庫裡的長傳威脅無疑是最大的。

上述貢獻的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庫裡在三分線上形成的戰略威懾力,也就是俗稱的“庫有引力”。儘管內線威懾具有更強的造殺傷能力,但外線威懾對進攻端的影響顯然更高,這很容易理解,畢竟內線威懾製造的球場空間在外線,而外線威懾製造的球場空間在籃下,而99%以上的球員籃下的進攻效率都是最高的,同時外線威懾型球員對陣容搭配的要求更低。

既然庫裡持球發起進攻是勇士最有戰略威懾力的戰術選擇,但為什麼科爾一直試圖減少這種戰術的使用呢?勇士老闆曾豪言:勇士的打法領先其他球隊好幾個光年,這是有一定的事實依據的。勇士圍繞庫裡的打法更加強調整體性,在進攻端儘量減少單打比重,通過擋拆、走位、傳切製造空位投籃機會,這樣既減少了核心球員在進攻端的消耗(傷病隱患、體力瓶頸是庫裡的主要瓶頸,且可以為防守端保留更多的體力),又迫使對手在防守端付出更大的代價,這就給對手整體防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前的那種“在進攻端無限單打而在防守端喘息”的巨星體系在勇士面前可能面臨很大的挑戰。雷霆、騎士等很多球隊在勇士面前都遇到體力瓶頸問題,而杜蘭特的體力瓶頸在勇士不只不成為問題,還能分出精力去防守了。

但在過去幾年的季後賽尤其是與騎士的總決賽中,庫裡在無球端受到了很多身體接觸上的挑戰,這個時候無球的體力消耗甚至會大於有球端的體力消耗,再執意減少庫裡的持球時間就完全是錯誤的戰略選擇了。

勇士老闆曾豪言他們的打法領先全聯盟幾個光年。這種基於庫裡外線戰略威懾力而建立起來的巨星團隊籃球體系,精髓就是:在進攻端用最小的代價(減少持球單打以節省體力和傷病隱患),得到最大的進攻效率(外線高效率的同時製造內線空位機會),換取對方最大的消耗(逼迫對方執行無限換防且清空內線防守,多傳球逼迫對方更多地跑動,更多的無球跑動換取對方比己方更大的消耗)。

隨著NBA球員薪酬的日益提高,球員綜合素質肯定是顯著提高的,單純靠身體素質立足將會越來越難,而且球員之間水平的差異將越來越小,勇士的打法代表著未來的整體趨勢。

庫裡是在不佔用球權的情況下實現了最佳的組織效果,這徹底顛覆了我們對組織者必須持球的固有印象,讓我們認識到一個好的組織者的終極目的是要讓球隊用最低的失誤率更高效地得分,至於助攻是5個還是10個、是否持球只是方式而已。

那麼達到同等組織效果,持球集中or分散哪個對球隊更加有利呢?其實歷史已經給出了答案,歷史上持球集中的優秀控衛很多(納什、保羅、斯托克頓等),但能夠作為核心成功奪冠者只有魔術師一人,強如詹姆斯也必須是在與韋德、歐文分散球權的前提下艱難奪冠,大多數奪冠的核心都是不需要球權的得分and/or防守大殺器。其中的理由包括:(1) 圍繞一個無球核心構建團隊的難度更低,畢竟能打好無球的優秀球員更加稀缺;(2) 其他球員可以得到更多的觸球機會,對培養他們的手感、參與度和信心非常重要,甚至會影響到庫裡不在場時他們的狀態。我們看球員在場和不在場的數據可以發現,很多持球集中的優秀球員在場時贏分效果明顯,但其下場後就輸分較多,這其中或多或少都會有陣容配置畸形、其他球員信心和手感沒有得到培養的原因。

3、庫裡是小球戰術的重要推動者

自從1979-1980賽季NBA引入三分線以來,隨著球員投籃能力的提高和各只球隊的日益重視,除94-97賽季三分線距離變短的影響外,三分出手佔比一直呈緩慢增長態勢。1985-2011年由3.8%提高至22.6%,平均每年增長0.72%。但從12-13賽季開始呈快速增長態勢,17-18賽季三分出手佔比已達33.7%,年均增長2.2%。而12-13賽季恰恰是庫裡被樹立為勇士核心的賽季。

歷史上有多隻球隊嘗試大幅增加三分出手比例,比如奧拉朱旺的火箭、霍華德的魔術、納什的太陽以及近些年三分出手突破天際的火箭,但他們的三分出手大多數是空間的受益者而不是製造者,且投籃效率並沒有大的突破,而庫裡卻在另一頂級射手湯普森的配合下突破了這些瓶頸,讓所有人認識到投籃的價值。

有人說勇士的小球能夠成功,是因為中鋒凋零。我倒傾向認為並不是中鋒凋零才有了勇士,而是因為有了勇士加速了傳統中鋒的消亡。你可以假設百年一遇的巔峰奧尼爾、鄧肯在這個時代打球,是不是隻有勇士的外線威懾才能對他們構成真正的威脅,鄧肯被不斷地換防到庫裡、哈登面前他還會成為最佳防守球員嗎?而那些以突破內線為生的球員還能從他們身上佔到多少便宜?

斯蒂芬·庫裡——終將以籃球世界的變革者而被歷史銘記

四、關於庫裡的幾個誤解

庫裡經常被認為是防守漏洞和關鍵時刻掉鏈子球員,其實這是完全毫無數據基礎的印象流,只是相對其耀眼的進攻本身顯得不那麼突出而已。體力和傷病隱患才是庫裡真正的瓶頸。

1、庫裡是個非常合格的外線防守者

很多球迷僅憑庫裡是防守漏洞,不像其他歷史級球星可以攻防兩端統治球場。

首先,既然庫裡是00年以來在場淨效率和淨贏分最強的球員,也就是綜合了進攻和防守庫裡是對球隊影響力最大的球員,那麼再說庫裡防守不行是不是在變相吹庫裡的進攻已經突破天際了?

其次,說庫裡防守不好的大多是基於他“瘦弱”身體和總決賽被詹姆斯背打幾個的印象,他既不能像詹姆斯那樣飛天遁地地追身蓋帽,也不能像科比那樣全場壓迫性防守,也不具備在內線防守大個球員背打的能力。但事實上,球場上每個位置的防守職責不同,鋒線主要職責為保vsk區,天賦上主要依賴力量、身高和臂展,後衛則主要負責給上線球員施加防守壓力,天賦上主要依賴靈活性和身高,就像詹姆斯可以在內線背打庫裡,但庫裡同樣可以在外線單打詹姆斯,但你不能因此斷定誰防守更好。事實上,庫裡在場對球隊蓋帽率、限制對手命中率上確實有所拖累,但幅度是在可以忽略不計的範圍之內,即影響有限。威少的身體天賦在蓋帽、籃板和搶斷等數據上得到了體現,說明其三雙能力對球隊的積極貢獻還是很大的,但其蓋帽率的提升並沒有反應到對手命中率上,這就與鄧肯的蓋帽作用天差地別了。

斯蒂芬·庫裡——終將以籃球世界的變革者而被歷史銘記

庫裡的防守積極性高、移動速度快,具備良好的預判、補防意識,搶斷率、造成對手失誤率兩項是後衛線貢獻最大的防守數據,庫裡在這兩項上的表現僅次於詹姆斯;隨著三分投籃快速增加,後衛對籃板的貢獻越來越大,庫裡在這項上的表現也處於僅次於奧尼爾、威少的第二集團。

綜合看,庫裡在防守上的貢獻與詹姆斯、鄧肯、保羅、萊昂納德等比較確實存在差距,但在後衛線至少是中上水準,單打庫裡的戰略消耗意義遠遠大於一兩個回合的潛在收益。

說點題外話,整體上1-5號位防守重要性依次遞增,但不同的歷史時期其重要性差異較大。遠古時期禁區防守佔據絕對優勢(拉塞爾統治),隨著外線投籃的比重日益提高,外線防守者的重要性在逐漸增加,隨著17-18賽季聯盟三分出手比重已經達34%,外線防守者的補防、協防重要性空前重要,而那些移動速度稍慢的禁區防守者反倒越來越成為球隊的負擔。

2、庫裡關鍵時刻的表現毫不遜色

首先,有數據為證,對庫裡關鍵時刻表現的質疑肯定是不攻自破的,關於這個數據網絡上的統計分析很多,我就隨便上個容易找的數據吧。

斯蒂芬·庫裡——終將以籃球世界的變革者而被歷史銘記

質疑包括關鍵時刻投籃不準和創造出手機會不足兩種,關鍵時刻對方對核心球員的防守強度更大,所以出手難度增加和命中率適度下降是必然的。至於創造出手機會不足,是很多人更加強調身高臂展的作用,而忽略了敏捷性(擺脫能力)和出手速度的作用,也忽略了庫裡這種兼具頂級控球能力和歷史最佳效率球員在關鍵時刻面臨的防守強度。那些外線投籃較差但突破能力極強的球星,往往會有不少在外線絕殺的出手機會,但庫裡要創造這種出手機會的難度就要大得多,這是對方防守策略的必然選擇。但即使你的投籃命中率只有25%,從概率角度來講,你投了四次也會有一次絕殺成功了。

3、體力和傷病隱患才是庫裡的瓶頸

無論球場觀感還是數據表現,庫裡都是歷史級別的超級巨星,而且正在對籃球這項傳統運動進行一次真正意義上革命性的改變。球迷們喜歡詹姆斯這樣的孤膽英雄,但他們同樣喜歡庫裡這種劃時代的革新者。但這些成績是建立在庫裡和球隊健康的前提下。

自從12年庫裡被樹立為球隊核心以來,儘管他們從未缺席季後賽,但健康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們。庫裡和主要輪轉的健康一直是他們成功與否的關鍵,12-13賽季常規賽博古特受傷,季後賽庫裡帶傷出戰、大衛李受傷第二輪惜敗於馬刺;13-14賽季季後賽博古特、艾澤裡等中鋒全部報銷首輪3-4負於快船;而15-16賽季庫裡季後賽受傷、博古特G5受傷報銷(博古特受傷前四場詹姆斯場均24.8分、11籃板、8.3助攻,受傷後三場場均36.3分、11.7籃板、9.7助攻)被騎士1-3大逆轉。而完全健康的14-15賽季、16-17賽季則成功奪冠。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科爾之於勇士最大的貢獻是最大程度地保證了球隊的健康。

庫裡的體力不支持他像哈登、詹姆斯那樣持續單打,再加上腳踝的傷病隱患,因此可能15-16賽季也不是完全的庫裡。人無完人,我們只能感嘆喬丹實在是360度無死角地強大,也許這就是神和人的區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