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企业管理,基本都做到了这十二条

在企业管理中,员工有十二条守则是需要遵守的,它们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指令、沟通、汇报和行动。

一个企业里,不管是员工还是领导,如果能遵守这十二条守则,效率将大为提升。

成功的企业管理,基本都做到了这十二条

一、指令

1.确认指令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不断地被异化,并且受到环境的干扰,一个指令经过四五次传递,就会与原来大相径庭。根据指令的复杂程度,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1)简单任务指令

如果收到的是一个简单的任务,需要做的是在第一时间回复“收到”,并且重申指令内容。这等于默认这里一个简单任务,而且可以在一两天内完成。

2)复杂任务指令

复杂的任务,收到指令要第一时间回复“收到”,重复指令内容并告知执行要点及预期完成时间,如果需要支援(人力、物力、财力)同时提出。

如果收到的是一个复杂的任务,除了在第一时间回复“收到”和重复指令外,还要将执行要点和预期完成时间列出,如果需要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也要及时提出。

成功的企业管理,基本都做到了这十二条

二、沟通

2.日清邮件

邮件是办公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日清邮件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最迟不能迟于发件人发出后24小时再做出回复。日清邮件背后体现的是对员工工作状态的要求。

3.会议记录

开会是企业中最经常出现的场景,每个人在上面都耗费了很多的时间,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是巨大的浪费。一个好的会议有两个重要元素:好的会议主持和好的会议记录。

成功的企业管理,基本都做到了这十二条

4.写备忘录

备忘录在欧美是非常标准的工作习惯,中国企业应用得还不广泛。不论写给上级、平级还是合作伙伴的备忘录,原则上都发送给直接对口的岗位,并抄送其上级,以及应该知晓备忘录内容的部门或个人。

三、汇报

5.及时报告

相信很多管理者都会遇到下属瞒报、虚报的情况。这样的局面由三个原因造成:1.信息未及时回报给相关负责人;2.出现了新情况没有及时向上级汇报;3.彼此的进展没有及时相互通报。

不论是回报、汇报、通报,都要讲究方式。工具角度看,按照重要和紧急程度区分:重要且紧急的事,电话;重要不紧急的事,面谈。从内容角度看,要用倒叙方式汇报,先说结果,再说核心论据。

6.亲撰周报

如果善用周报,员工可以用这个途径让上级知道自己的工作进度,并且渗透自己的影响力,潜移默化地塑造自己在上级心中的印象,并且得到上级支持。

成功的企业管理,基本都做到了这十二条

7.一页报告

一页报告与三条总结有类似的效用,一页纸的报告原则上不会超过1500字,而且应该采取倒叙方式,先结论再理由,最后给出行动建议,把所有的论证过程和资料作为附件报告。

四、行动

8.说到做到

如果一个组织中每个人都说到做到,沟通成本就会大大减少。而凝聚力、身心力也会不断增加。但,现实常常不是如此。同一件事,当事人觉得自己已经“说到做到”了,但他的上级、同僚可能不这么认为。产生这样分歧的最关键因素是对于“说到做到”的认知不同。

要说到做到,需要讲究方式:想清楚再承诺;承诺时留有余地;承诺了就竭尽全力做到;做不到要第一时间告知。

9.保持准时

准时是组织中非常重要的习惯,不准时常常会有很大问题。相信管理者在这一问题上都会三令五申,甚至设计制度来保证。

准时的关键不在于能不能做到,而在于想不想做到。

10.解决问题

有的人擅长于提出问题,但却没办法提出解决办法,而有的人不仅会主动提出问题,还会思考如何解决它。在解决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点:不同情况不同应对;在解决问题中设立里程碑;及时求援。

成功的企业管理,基本都做到了这十二条

11.三条总结

三条总结是一条纪律,从大到公司三年战略规划,小到如何接客服电话,一律要求用三条说清楚。三条总结,不是总结出最重要的三点,而是用三点把所有的事情说清楚。这是锻炼每个人归纳、总结、提炼能力的法宝,任何一件事情如果用三条说不清楚,说明你还没想清楚。

成功的企业管理,基本都做到了这十二条

12.统计分析

描述一件事物通常有两种方法:定性或定量法。前者通常使用各种形容词来进行描述,后者通常以数字说话。一定要擅于运用统计分析,所有的事情都经不住统计分析,一统计、一分析,同比、环比……各种问题就暴露出来了,统计分析得越好,对事实的把握就越清晰,决策就越有依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