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要為父親唱一首歌

據黃山在線報道, 今年端午是6月18日,而在這前一天,恰逢是父親節。雙節同慶,加上之前不久舉行的高考、中考,讓這個六月成了“家庭月”。

我的父親,以及印象中的父親,基本上都是不善言表的。父親對兒女的愛,如山一般穩重。就像朱自清在他的散文《背影》中描述的那樣,越是隱忍不說的愛,越是讓人心疼。父愛從古至今,向來都是如此。

小時候,喜歡坐在父親的自行車前面,一輛老式的鳳凰牌28寸自行車,可以載下一家四口。父親騎著車,一路有說有笑,到了上坡的地方,母親就下車在後面推著我們前進。從家到屯溪,要騎一個小時,坐在橫杆上的我,總是坐得小屁股一條紅紅的印,可是卻開心無比。

因為家庭貧寒,全家的經濟來源就是父親給別人做木工賺點工錢。我和姐姐上學的費用卻不低。初中時候,我們兩個人的學費就要600多元,然後每個月還要生活費。上高中的時候,我和姐姐每個月回家一次,父親都會算好日子,在我們回家之前拿到上個月的工錢。有一次學校臨時放假回家,返校前,父親就直接把我帶到了做工的人家拿工錢,拿到手的工錢還沒握緊,就直接給了我,送我上回學校的班車。就這樣,我和姐姐完成了從小學到大學的學業。一步步走上了社會,我們都各自成家,回頭望父親已滿頭白髮。

以往端午節,父親都會提前買好魚、肉和綠豆糕、鹹鴨蛋,等著我和姐姐放假回家。除此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儀式,就是端午節當天在家門口立兩根艾草,一左一右。在我們老家,端午是沒有吃粽子的習俗的,因為正值茶季,家家戶戶都忙著採茶,沒有時間包粽子,但是一年一度的粽子怎麼能少呢?所以勤勞的農婦們將包粽子的時間推遲到冬至之後,而且天氣寒冷,易於存放,一次性可以包很多,管夠。

和很多中國家庭一樣,長大後的我們,很難再陪父母過一個端午。姐姐出嫁天津後,已有近10年沒有在家過端午。而我雖離得近,但已成家還需照顧到另外一個家庭,所以很難在每個節日都陪伴左右。不過如今父親對我們回家的期盼,更多地變成了對孫輩的想念,天倫之樂成了他和母親老年生活裡最大的寄託。

父親的心很大,因為他們要撐起整個家,可是他們的心其實又很小,小到只能裝下孩子的衣食住行。中國人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無論是父親還是孩子,但是有時候愛真的要大聲說出來,哪怕只是一個擁抱,一個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