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大藍籌行情,或將以另類的方式演繹

2018-04-13 歌弦 股知錄

捕風青萍之末,經營心態以作

2017年浩浩蕩蕩的價值投資/機行情已經遠去,在業績的保駕護航下,雖然白馬依然堅挺,藍籌尚屬頑強。但當下市場卻似乎有這麼一個共識,那就是,在中短期之內,對藍籌和白馬的行情,已經不能抱更多期許了。

畢竟,在體量夠大的情況下,厚積也能薄發,但薄發之後還要再薄發,就是強股所難了。

但不管如何,藍籌大漲雖已遠去,價值投資的概念卻影響漸深,雖然近期由於市場風浪太大,概念、板塊炒作的勢頭大興,但它們的持續性差卻是不爭的事實。唯有有價值的票才能恆久屹力這一觀念,似乎已經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市場。

不慕短利,立足長遠,才是王道。既然藍籌終究是行情的必然,那是否有還未成為藍籌的個股呢?

2017年的大藍籌行情,或將以另類的方式演繹

還是先從經濟出發,看看近期的狀況和股票投資機會。

就股票價值與價格的辯證關係而言,經濟趨勢的好壞,往往也同股市整體情勢密切相關,我們先從數據面看一下近期的經濟狀況。

首先,社會融資增速在過去5個月,從13%滑落到了11%,這意味著工業經濟未來面臨持續下滑風險。

其次,3月PMI雖反彈,但仍低於去年同期。地產銷量增速、粗鋼產量和發電耗煤增速均下滑,工業經濟預期整體趨弱。

最後,4月上旬發電耗煤增速小幅反彈,但地產銷量增速仍在下滑,終端需求未起,工業生產略有改善。從分項看:

上游:

煤炭方面:整體走弱,煤價有平有降。

有色方面:有色分化,上週LME銅價漲、鋁價跌,銅庫存升,鋁庫存降。受美國對俄鋁製裁影響,本週LME鋁價強勁反彈。

原油方面:上週原油價格回落。雖然EIA和API庫存超預期下降,但中美貿易戰升級擔憂引發市場避險情緒上升,疊加美國石油鑽井數增加,油價明顯下行。

交通運輸:上週航空客運週轉量增速回升、公路物流運價指數小幅回升,但年初以來物流運價指數整體趨勢性下行。

中游

3月鋼鐵改善,鋼價漲,毛利升、水泥均價漲幅擴大、化工走強。

挖掘機銷量3月增速大幅回升,開工恢復疊加基數偏低,綜合來看,挖掘機銷量增速回升的持續性仍需觀察。

重卡銷量增速3月小幅回升,企業復工疊加環保治理,運輸車輛更新需求持續存在。

電力方面,發電耗煤3月增速大跌轉負,4月上旬小幅回升。

下游

地產,3月房貸利率繼續上升,銷售走弱,庫存回補。

乘用車走弱,經銷商庫存穩步去化,博鰲論壇開幕演講指出,我國將進一步擴大進口,降低汽車關稅,並放鬆對外資車企的股比限制,這意味著市場競爭將愈發激烈,或倒逼車企轉型升級。最近在市場表現上,騎車板塊走弱,也是非常明顯的。

家電,簡單說內需較旺。

紡服走強1-2月庫銷比處同期高位,意味著需求回升力度仍偏弱。

文娛改善,刷新電影史上單季度國家電影市場的最新紀錄。

簡單來說,過去近半年時間以來,工業經濟趨勢都不怎麼好。而去年下半年經濟的超預期企穩,則是源於以信息服務業為代表的新經濟,以創新和服務業為代表的新經濟正在給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這也是後文即將提到的創業板機會。

從一季度的回升,說說2018是不是創業板的2013?

截止4月10日,披露2018年一季報業績預告的公司共1244家,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披露率為4.4%、49.2%、98.9%。一季報業績預告顯示,中小創淨利潤保持高增長。而2017年年報和快報顯示為18.9%、23.1%、-4.9%,中小創業績保持高增長。

創業板一季報預告顯示18年一季度/17年淨利同比為35%/-5%,創業板指為34%/3%,創業板50為56%/17%,盈利回升特徵類似13年一季度。但因一季報業績佔比波動大,從估值和盈利的角度看,依然不如13年4月

創業板內部利潤佔比較高行業中增速較快的如傳媒、基礎化工、醫藥等,大市值龍頭公司業績回升更明顯。

醫藥、傳媒和基礎化工業績較好。

創業板內部淨利潤佔比和淨利同比增速較高的行業主要包括醫藥、傳媒、基礎化工等。預告顯示醫藥行業2018年一季度歸母淨利同比為36%,而2017年為14%。傳媒行業2018年一季度歸母淨利同比為116%,而2017年為-155%。基礎化工行業2018年一季度歸母淨利同比為63%,而2017年為39%

從市值看,龍頭更優秀

創業板2018年一季報業績預告顯示,整體上創業板內部大市值龍頭公司業績更優異。

當前市值處於0-50億元的個股2018Q1/2017Q4歸母淨利同比為17.8%/-15.2%。

處於50-100億元的個股為28.7%/21.1%。

處於100-200億元的個股-3.3%/-40.0%。

處於200億元以上的個股為

70.5%/1.9%,

現在的成長,未來的藍籌?

藍籌壯大最直觀的體現是股價持續上漲、市值不斷擴大,每個時代主導產業中的成長股很多。大浪淘沙後,堅實的業績是支撐藍籌股脫穎而出的核心驅動力,多數藍籌股價年化漲幅和淨利潤年化漲幅相近。從精選15支代表性公司來看,它們上市以來股價和淨利潤年化漲幅普遍達20-30%

藍籌因時而變,人口、技術、政策決定了不同時代的主導產業,如1990s消費製造的紡織家電,這一時期,A股誕生了四川長虹、青島海爾等一批消費藍籌股;2000s工業製造的地產鏈,這一背景下,A股誕生了一批地產產業鏈龍頭,如房地產(萬科A)、建築建材(海螺水泥);2010s信息時代的新興行業,在移動互聯和智能製造領域,A股誕生了如大華股份、海康威視、歌爾股份、東方財富等一批科技藍籌公司。2010年至2017年,大華股份(2008年上市)股價上漲1223.4%。

現在的成長、未來的藍籌有望出現在先進製造、新興消費領域

,如5G、半導體、新能源、機械自動化、醫藥、品牌服飾、新零售等。

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

最近出了些事情,“妖股”會暴跌,遊資要跑路,市場的避險情緒很濃厚。甚至很多人,興中都有隱隱的擔憂。

與此同時,市場中又很難發現一些高確定性的中線機會。

在這種時候,貌似只有換一種思路了,靜下心來,把目光放長遠些,去探尋可能更大的機會。同時呢,將倉位控制在一定程度,則是相當有必要的。不論什麼時候,都要注意風險。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