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市場,最大的確定性是不確定

今年和去年最主要的區別是啥?

今年已經過去了接近1/3,咱們還是來回顧一下今年和去年的區別吧,或許有助於把握接下來的行情。

去年,不管是由漲價潮帶來的股價齊齊上行,還是業績暴增推動的股價大漲狂潮,其背後都有一條清晰的邏輯,那就是實實在在的價值投資/機,這條主線也幾乎貫串了全年。

基於這點,去年抓住了這波行情的,哪怕看得多、動得少且錯過大牛股,收益也能到40%以上。

但在今年,市場的變化是很明顯的。我們看到真正的價值股依然具有很強的韌勁,且其中具有成長性的少數個股,更是表現強勢。而另一方面,成長性較弱且業績增長預期較差的週期性板塊,則相對來說要弱很多,多數個股步入了中期震盪,甚至部分個股還伴隨著大宗商品的下行,展開了緩慢的下行之旅。

此外,今年還有一個重大變化,那就是市場的穩定性變得很差。雖然去年也不乏大幅殺跌行情,但年年歲歲花相似,今年殺跌大不同,今年殺跌的幅度和誇張程度都有所放大,像滬指K線圖上2月初的底部島形反轉,和此後不久便形成的不太標準的頂部島形反轉,這些圖形是讓人很驚詫的。

按這節湊下去,今年的市場註定是不平穩的一年。去年的全年的偏低波動率怕是難以再現。

而探尋高波動的原因,我們不得不把眼光放到海外,美股見頂預期所帶來的動盪,是無法迴避的話題。因為在這一情形背後,是隨著A股的納入MSCI,海外資金湧入越來越多,全球的市場的動盪,與A股的聯繫越發緊密。如果美股真的一直風波不停,誰都無法確定後市A股會如何表演。

而另一方面,動盪從來都不是獨生子,與資本市場的動盪半生的,是政治動盪,乃至軍事動盪。敘利亞的戰火燃燒7年之後,再度劇烈引爆,剛剛過去的週末也是一個不平凡的週末。

未來如何發展,誰都不說不清,但就A股市場而言,今年的行情就是在價值邏輯打底的同時,風起雲湧,暗潮湧動。

當季|當下市場,最大的確定性是不確定

說說部分邏輯破滅的原因-關於利空利多的辯證看法

此前,在提到政治博弈有關的文章中貌似說過,如果一方的上升勢頭是強勁到難以遏制的,那麼另一方扔過去的小石頭只會成為他上升過程中的墊腳石。

也就是所謂的利空釋放是利好,利多同樣是利多,勝利永遠屬於...

XX或成最大贏家的說法,其實真的沒有錯。

換一種說法可能是,當你在極端看好一隻股票的同時,不管股價漲跌,對你來說都是天大利好。因為股價上漲,你便有了盈利,雖然還沒了結,但只要一平倉就能立馬兌現,幾乎是實打實的賺錢。而如果股價跌了,那也是利好,因為你可以用更低的價格繼續買入。前提是,你堅信甚至是有信仰,不然你根本抗住不,漲了你想賣,跌了你也想賣。

但是,捫心自問,對一隻股票有所堅信、甚至是信仰的人,多嗎?

不多,大部分人是想撈一把就跑的。所以很多時候,股價跌了賣的人很多,股價漲了賣的人更多。

舉一些比較片面的例子,如果股價處在低位的話,那麼利空出來是利好,比如分眾傳X2017年的大解禁、中國鐵X2016年的大筆解禁、2017年千方科X的大筆解禁、甚至是2016年上汽集X的定增出來,這些利空釋放的時候,往往都是很長一段時間時間股價的相對低位。

而利好出來的時候,如果股價也是在低位的話,那就不用說了。比如去年此時的雄安,在利好出來之前,股價幾乎都在低位的,所以才引發了集體連板效應。

而這一邏輯,也可以用來闡述當下諸多摘帽股集體萎靡行情。如果在摘帽的時候,股價是處在相對高位的,那毫無疑問,利好不會大,相反,如果股價處於低位,那倒有可能有一波小漲。

額,這裡不是說追捧低價股,有句話一直覺得很對,“新手死於追高,老手死於抄底,高手死於槓桿”。可以自己琢磨琢磨。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止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去年此時,差不多是雄安崩塌的時候,雖然連漲誘人,但後續的下跌也是讓無數人站了崗。

歷史會重演,但不會簡單的重複,大膽論斷,今年的海南會和去年的雄安有很大差別,連板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