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大學生返鄉設計製作澄泥硯,6年創出百萬身價


我國傳統文房用品中的硯臺古代便有四大名硯之說,其中產于山西新絳縣的澄泥硯就是其中之一,它興於晉唐,盛於宋,明代達到爐火純青,但是近代由於種種原因曾經一度失傳,上世紀80年代新絳縣老藝人裴林虎便開始投師學藝開始恢復研究澄泥硯的製作工藝。 【荊衛定授權發佈】

經過多年的不斷努力裴林虎師傅終於在2006年研製成功,為了進一步把澄泥硯做好他讓自己上大學的兒子裴俊清,報考了藝術設計專業,2011年裴俊青大學畢業回到家鄉隨父親開始了澄泥硯的研發製作。圖中的年輕人就是絳州裴氏澄泥硯傳人29歲的裴俊青。

據裴俊清告訴小編,絳州裴氏澄泥硯歷史悠久,在我國出土的宋朝文物中就有實物,現在保存在天津博物館內。

2017年7月4日裴俊清帶領工人裝窯中。他們要從早上7點多鐘開始一直裝到中午1點多才能完成。高溫下裴俊清和四個技術工人汗流浹背,滿臉汗珠,不停地往返在工作室和爐窯間。

他家的澄泥硯窯爐建在一個叫鳳凰嶺的黃土山下。裴俊青在悶熱的爐窯裡擺放澄泥硯坯,工人們負責搬送。

一次裝窯要裝上400左右的澄泥硯坯,他們作坊裡製作的四個工人師傅要連續工作5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做夠,燒窯的時間也長達7天,期間裴俊清父子要一直守護在爐窯前。

裴俊清從小就跟著父母玩著泥巴長大,在大人的耳濡目染下他對自家的裴氏澄泥硯很有感情,他說自己大學的藝術設計專業現在很有用處,他要把學到的知識用在發展創新上面。

澄泥硯的上乘作品有蟹殼青,鱔魚黃,硃砂紅。現在上乘的作品一件價格能賣到18000元人民幣,就是普通的裴氏澄泥硯作品一件也在1800元以上。

裴俊青平時在太原銷售自家的澄泥硯,還要不時的回家幫助父親管理和燒製作品,往返太原和新絳兩地,特別是燒窯的時候他還要把質量關,並和父親一起輪流燒窯。裴俊青正在給工人指出作品的不足處,以便讓她們及時彌補修理。

裴俊青說他父親當年研製澄泥硯的時候付出了許多,經歷過上百次的失敗才走向了成功。製作澄泥硯的泥是汾河裡的淤泥,由於其化學分子不穩定,火候很不好掌握,常常會爆裂,曾經一窯100多件只有不到10件燒製成功。

裝窯前的每方澄泥硯坯都要認真的檢查。現在燒窯還是用的傳統的柴火和煤炭,這是為了出現窯變效果。

整個製作過程複雜繁瑣,要經過採泥,曬乾,破碎,水泡,攪拌,過濾,沉澱,濾泥,滲水,成型,設計,雕刻,燒製等工序才能完成,僅僅一個過濾就要達到9次之多。

裝在窯裡的澄泥硯坯,一方硯臺坯子住在一個特製的小房子裡。

由於絳州裴氏澄泥硯是用汾河膠泥製成,極易破碎,所以搬送過程中要格外小心,一次也只能那兩方,一位女工正小心翼翼手端兩方澄泥硯坯送往爐窯。

一方澄泥硯從養泥開始到燒製成功要經過10個月的時間,用裴俊清的話說就是10月懷胎,所以他把自己的每件都作品當作孩子一樣。現在裴俊清在父親研發的基礎上又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開發出來多達200多個品種澄泥硯作品。

最有特色的是他創造性的設計了兒童腳手印的澄泥硯,巧妙的把收藏作品上融入了人性化情感化。很多大人會把小孩子的腳手印按在澄泥硯坯上,為孩子寫上出生年月日,然後經過裴俊青親手設計造型,燒製好後送給孩子作紀念。為了傳承他特意節假日在工作室為孩子們提供學習培訓。

目前裴俊青的絳州裴氏澄泥硯暢銷全國各地,年銷售額高達100多萬元。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方關注,維權騎士簽約,剽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