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賣隔夜肉”與“合夥人制”誰代表生鮮零售市場未來

“不賣隔夜肉”與“合夥人制”誰代表生鮮零售市場未來

■ 撰文 | 李 華

當下生鮮零售市場,流行兩股“勢力”——“不賣隔夜肉”與“合夥人制”。

“不賣隔夜肉”,以及“日日鮮”等代表著生鮮運營、營銷,乃至內部的組織架構調整,要能極力強化、建立生鮮商品的鮮度、品質優勢。門店採取到點打折模式,一天的採購量,當天不得留庫存,最後銷不完,免費送。一些“不賣隔夜肉”零售商力圖實現,不僅門店內沒有庫存,供應鏈當天也不能有庫存。

“不賣隔夜肉”與“合夥人制”誰代表生鮮零售市場未來

而合夥人制則是要釋放員工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從組織架構上,根據某個品類,切分成一個個小團隊,讓員工有“主人”、“老闆”的意識,為自己幹活。

“不賣隔夜肉”與“合夥人制”誰代表生鮮零售市場未來

看起來,這兩者似乎沒有什麼太大“衝突”,但若將兩者納入生鮮品類經營角度看,在一些特定時候,或者說某個發展階段,卻有點“對打”的意思。

生鮮品類的經營有什麼特點?

1、保質期短、易損耗。利潤率相對低。

2、生鮮非標,依賴人力。需要責任心和專業能力。

不同的刀手,切片豬肉,甚至能有百元利潤差別。同一個刀手今天心情好與今天心情不好,也有很大利潤差別。

3、生鮮不一定是規模無限大就越有成本優勢。有些時候,到一定臨界點,成本會增加。

連鎖規模大到一定程度,員工的責任心也會下降,比如,採購開始不怎麼“精挑細選”了,很多高品質商品被個體經營主、餐飲企業獲得。所以,連鎖企業會尋求基地直採,因為相對更能保障商品品質,基地直採也不會讓你挑來挑去。

4、生鮮的鮮度管理、食品安全經營很重要。所以,生鮮經營也很辛苦,早上4、5點就要起床,晚上還要很晚回家,整個白天還要現場打理,管理鮮度,與濃郁的氣味相伴。很多人士在入行時,都不願意做這個行當,高學歷的就更少了,因為太辛苦。

現在,互聯網企業、電商企業的高管中引入了很多線下人士,有做服裝的、有做電器的、有做快消品的,但正兒八經生鮮背景的卻很少。包括實體零售商,過去都大量依賴聯營做生鮮,人才梯隊當下也是在構建中。冒尖的人呢,一些選擇自己做“老闆”。

從以上特點,說明了什麼呢?

優秀人才是缺乏的,這關係到利潤和複製能力。

員工的積極性是需要“培育”的,這麼辛苦的“工種”,要留下來,理所應當期待更好的回報。但這個品類利潤率卻相對低,很多時候都是被定位成引流品類,易損耗又意味著經營相對有更大風險和不確定性。

比如雞蛋,怎麼賺錢呢?各大商超的促銷,雞蛋都是“頭牌”,因為它是消費者必買商品。所以,很多市場人士總說,雞蛋現在是這個樣子,大賣場要負很大“責任”。

這種情況下,會發現合夥人制的一些“矛盾”處,合夥人制能釋放員工的積極性,能“留住”員工。但是,生鮮品類的利潤有多大提升空間呢?能否持續激勵員工合夥人?

生鮮當下中國運營仍呈非標特性,不同鮮度不同價格,螃蟹的黃多黃少也是不同經營方式。

“不賣隔夜肉”與“合夥人制”誰代表生鮮零售市場未來

如果生鮮經營本身沒有很好的利潤提升路徑,員工合夥人會不會利用生鮮的非標特性,降低商品品質來實現收益的增加呢?又該如何管理?

生鮮市場經常流傳這樣的故事,有人從某個市場淘到了一些有“缺陷”的商品,比如從黃少、缺乏“活力”、被扔在一旁的螃蟹中,賺到了“大錢”。尋找到跟某些進口品種相類似的國產品類賺足了利潤。

採購有時又會在一批商品中,帶上一點親戚朋友家的商品。等等。

目前,一些推行合夥人制的生鮮門店,也出現了上架數天,已經快沒有了“菜形”,卻仍在正常售賣的蔬菜等等一些貨架管理問題。

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方案,會有。比如生鮮標準化、供應鏈標準化等工作的推進,可以部分修復管理漏洞。

但實際點看,這也並不是一個短週期就能完全實現的工作。需要一步步實現。

所以,在當下的市場階段,當“不賣隔夜肉”同期與“合夥人制”大量出現,顯得有些“扎眼”。當一些“合夥人制”門店出現了商品鮮度等問題時,旁邊“不賣隔夜肉”門店卻在極力告訴消費者,我這裡的肉菜更新鮮。

“不賣隔夜肉”、“不賣隔夜菜”,甚至“不賣隔夜果”,有些在當下是沒能做到的,營銷口號意味更強。但是提出這句口號,還是能發現,很多零售商賣場內的商品鮮度沒有太差,總是要些“臉面”的。不至於出現一邊喊出了“不隔夜”口號,另一邊的商品又像是“隔了幾夜”的樣子。

除了一些個別“惡劣”的。

一些市場人士稱,選擇合夥人製做生鮮,就是選擇了一個商品和市場定位。走得是“大通路”,尋求規模鋪開。但要說能多精緻、精細,現階段看,是很難做到的。

因此,合夥人制的成長是要伴隨供應鏈端提升同步進行的。“合夥人制”盛行下,也將會為市場留下差異化空間。

“不賣隔夜肉”所選擇的定位是做性價比,通常比較難看到商品的絕對低價。這種形態成長於消費分層,來揀“便宜”的社區大媽不是其要做的用戶群。 

文章出自公號商業觀察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