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一元錢看病緣何堅持十年

【溫馨提示:還沒關注廣東衛生在線的小夥伴們記得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一元錢在大城市能用來做什麼?

買一份報紙,一包紙巾

或者半根油條……

拿著一元錢去看病

在看病貴、看病難已讓

共同感到困擾的今天

聽起來近乎天方夜譚

但在離廣州市中心

不到三十公里的一個地方

卻為實現這個樸素的願望

堅持了十年……

從2008年開始,這裡的村民一旦生病,首選到村衛生站求治,事後只需支付一元錢即可。當然,如果問題比較嚴重需要肌肉注射,費用就要翻倍了,需支付兩元錢。

這個極具桃花源意味的地方也有個好聽的名字——花都

熟讀歷史的人都知道,這裡在近代曾風起雲湧,當地農民用勇敢去爭取屬於自己的幸福。一百多年過去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花都人民用另一種勇敢和智慧為新時代獻禮。

一元錢看病的邏輯……

它用看起來很低廉的一個價格,來滿足農民對健康生活的期許,“村裡醫生用一元錢就可以治好我的病”,這種對健康保障的自信,恐怕是對美好生活最實在的註腳。

特約評論:一元錢看病緣何堅持十年

一元錢看病的意義……

十年堅持,不忘初心。它讓政府進一步明確主體責任,“一切為了人民的健康”。曾經許下了諾言就要排除萬難,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問題導向是實事求是的思想引擎。

特約評論:一元錢看病緣何堅持十年

一元錢看病並非只是噱頭

它在村衛生站那簡陋的一方天地間重塑遺失已久的醫患信任,我治好你的病,並不是因為開了很貴的藥;我選擇你作為我的醫生,只因為你總是在我最需要的時候,用最簡易的辦法幫我解除病痛。

一元錢看病的背後……

絕不只是價格和價值之間的權衡,而是無論政府、醫療衛生機構還是個人,都在努力共建共享一個長久實現美好藍圖的基礎。

政府不斷給予政策和財政支持,努力實踐“區招鎮管村用”人事管理新模式,用好的制度讓好的醫生留下來;

醫療衛生機構不斷提高服務診療能力,讓基層醫生輪轉活起來,讓居民更信任他們;

居民則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培養理性的就醫觀念,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鎮,大病不出區。

特約評論:一元錢看病緣何堅持十年

“古來事業由人做”

成功從來都是奮鬥出來的

我們有理由相信

花都一元錢看病的探索

必將會在以問題為導向的實踐中

路子越走越寬

採寫|李楠楠

來源|《人之初》雜誌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歡迎分享此文,讓更多人瞭解“一元錢”初心

特約評論:一元錢看病緣何堅持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