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堅持了十年的見面會,暖哭了在場的所有人……

【溫馨提示:還沒關注廣東衛生在線的小夥伴們記得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這是認識超過十年的一群人

這是一場堅持了十年的見面

他們不是親人

但彼此之間有著不一樣的想念

一場堅持了十年的見面會,暖哭了在場的所有人……

▲2018年廣醫三院早產兒家庭聚會

照片裡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身份——早產兒,但是經過醫生專業的指導、家人悉心的照顧,一個個出落得萌萌噠,美美噠,帥帥噠!

雖然廣東人把早產兒稱作“七星仔”,還有種說法認為七星仔更聰明,然而,事實未必是這樣!

醫學指導

廣醫三院兒科兒童康復門診體療師 黃曉茵

一場堅持了十年的見面會,暖哭了在場的所有人……

壯壯(化名)是個孕24周就出生的早產兒,好不容易在廣醫三院兒科救活,出院後被送回老家內蒙古撫養。

一年後,在崔其亮強烈要求下,家屬終於帶孩子過來檢查,才發現看似正常的這個小男孩已經患上腦癱。

一場堅持了十年的見面會,暖哭了在場的所有人……

5月23日上午,廣醫三院兒科康復門診裡,浩浩(化名)在康復師和媽媽的配合下學習爬。

28周出生的浩浩是典型的早產兒,在溫箱裡住了兩個多月才出院,出院後卻讓家長操碎了心。浩浩是梁女士(化名)的第二個孩子,在這之前還有個足月出生的女兒。

“浩浩和姐姐的成長太不一樣了。”梁女士介紹,姐姐像正常孩子一樣五個月之前就會翻身、七個月會坐、八個月會爬、一歲已經能走路了。

糾正胎齡9個多月的浩浩還要在大人的協助下學習爬。

“餵養上也特別吃力,本來出生才兩斤多,還不願意喝奶,現在都還要用滴管餵奶。”浩浩的奶奶也在一旁感慨。

黃曉茵介紹,相較於足月兒,早產兒更容易出現體格及神經功能發育延遲的情況

如何觀察寶寶的發育異常?

崔其亮介紹,觀察寶寶是否發育異常,有一些很簡單的指標。

一場堅持了十年的見面會,暖哭了在場的所有人……

“例如三個月要會抬頭,六個月要會坐,這些是小孩生長髮育過程中很有標誌性的東西。

其次就是‘該有的有,該沒的沒’。例如尖足,小時候可以有,大一點就不能有了;手關節小時候比較緊,無法做精細動作,大一點這方面就要有進步,這就是不該有的行為,到了一定程度就不要再出現了。不該有的行為,寶寶還存在,也要注意了!”

早產兒可能出現的問題?

早產兒出生時,神經系統未充分發育,如果隨後神經功能發育延遲的問題被忽略,將會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精神運動發育落後、智力落後等問題。

一場堅持了十年的見面會,暖哭了在場的所有人……

“很多家長帶著早產兒來諮詢,反映孩子總是智力正常但是多動、粗心、精神注意力難以集中、容易煩躁等,其實這些都是早產兒感統失調的表現。”黃曉茵介紹,在早產兒嬰幼兒時期有些表現就可能暗示感統失調,如餵養困難(吃奶慢、漏奶快)、很怕生、持續流口水等,但家長未必知道這是早產兒腦部發育不足所致,因而未能進行干預。

家長這樣做反而害了寶寶

不少家長在早產兒養育過程中對孩子過度保護,反而缺乏對早產寶寶神經發育外在刺激必要性的認知,加上未能帶寶寶定期隨訪,錯過了早期發現問題的機會,將嚴重影響早產兒追趕性發育。

“孩子不是天生什麼都會的。”黃曉茵說,老一輩“放養”的育兒觀點對早產兒的發育來說是不正確的。

一場堅持了十年的見面會,暖哭了在場的所有人……

早產兒需要這些刺激

對於早產兒來說,腦部的發育尤其需要外在行為刺激。包括:

皮膚感覺刺激:如撫摸

聽覺刺激:聽人說話、音樂、追蹤聲音

視覺刺激:顏色、追視、注視人臉

運動刺激:抬頭、翻身、坐臥爬

語言刺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

認知能力刺激:完成任務、進行遊戲等等

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刺激傳入的衝動,激發孩子神經元的成長,從而塑造更好的大腦皮層細胞結構。

一場堅持了十年的見面會,暖哭了在場的所有人……

早產兒追趕發育的黃金期?

知多D

醫學上將胎齡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產嬰兒稱為早產兒或未成熟兒,其出生體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頭圍在33cm以下。隨著高齡產婦的增多,早產兒出生比例增多,有數據顯示,國內早產兒出生率為10.7%(2016),相較於足月兒,早產兒由於各器官發育不成熟,更容易出現呼吸問題、消化問題、嚴重感染、凝血功能障礙、顱內出血、腦損傷等各種危重病變。

一場堅持了十年的見面會,暖哭了在場的所有人……

採寫|林晴

通訊員| 黃賢君 白恬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歡迎分享此文,讓更多人瞭解早產兒相關知識

一場堅持了十年的見面會,暖哭了在場的所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