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買磚到最後超20%預算很正常?

眾所周知,新房裝修一定要做預算,否則,裝修是無底洞,能花費出超乎人們想象的錢。裝修前做預算,能讓業主很好的控制裝修成本,但是預算終歸預算,到新房裝修完畢,實際的裝修花費一般都會超額。以家裝主材中的重點——瓷磚為例,裝修結束後,瓷磚花費往往會超過當初預算的20%,為何會超這麼多呢?

1

瓷磚正常損耗

複雜的瓷磚切割運用,損耗率也高

瓷磚是半成品,從經銷商倉庫經加工運輸到業主小區,經過搬運到新房,然後經裝修工人鋪貼成業主心中的模樣,這個過程中,加工有可能有破損,運輸可能產生破損、搬運過程可能產生破損,在鋪貼加工的時候,也可能產生破損,而這個總破損率在5%-10%。尤其是在裝修工人加工鋪貼的時候,很多瓷磚經過切割後,不能全部利用,大部分就捨棄。

2

用量計算失誤

有的業主裝修喜歡把經過脈自己測量,因不專業導致測量失誤,從而預算產生偏差。比如,廚房煙道、管道需要瓷磚包裹,業主會直接平算。

另一種是裝修工測量,這種往往會超量。一般情況下,裝修工人測量出是100張磚,他們會直接說需要105張磚,這其中除了損耗外,其中一種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不希望業主補貨,對裝修工人而言,一天工資500元,因為差幾張磚,而再誤一天工期絕不划算。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導購漏算,因為業主有預算,所以他們的報價一般不會拉高報價,這個有失單的風險。所以,導購會通過“合理”的計算降低報價,然後通過業主補磚的方式來變相提高單值。比如,客廳25個平方,不可能都用到整磚,有些磚需要加工,加工後一些就會捨棄,他們不會明說,而是按照面積計算,然後得出多少塊磚。再者,衛生間用瓷磚夾灶臺,一般都會多用磚,而導購不會明說。

3

鋪貼工浪費用磚

瓷磚需要經過鋪貼工人的手,然後才能裝修出業主心中的效果,在鋪貼過程中,如果業主跟鋪貼工人的關係不到位,他們就會浪費加工磚。比如說,有些臥室橫鋪5張多一點,這一點,鋪貼工就可能用掉好幾塊磚。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瓷磚售後成本高,有些品牌給鋪貼工5塊錢一張的方式,來降低服務成本,間接導致鋪貼工人浪費磚。比如,XXX品牌,對鋪貼工的承諾是在重慶範圍內,只要鋪貼XXX一塊都能得到5元的補貼。

4

業主自提預算

瓷磚不僅是半成品,同時也是低關注度產品,大多數業主是在不瞭解瓷磚的情況下做預算。當業主來到瓷磚點的時候,經過導購精心的搭配和巧舌如簧的推銷,業主被打動,於是願意提高預算,選擇自己喜歡的產品。

另外,有些年輕業主喜歡在網上詢價,然後在實體店來選擇相同品牌和花色產品,這個預算已經脫離實際,網上產品由於渠道原因比實體店至少便宜20%以上,所以,要選同品牌產品,只得合理提高預算。

5

錯誤選擇瓷磚規格

一般而言,家庭裝修通常採用800×800(mm)或600×600(mm)的瓷磚產品。小戶型或小面積空間(少於30㎡),一般建議採用600×600(mm)的產品,如果堅持選擇超過此規格的產品,裁走的面積增加,瓷磚損耗率與實際用價也隨之上升。

6

貪小便宜,選擇質量不過關的產品

便宜莫貪,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瓷磚的質量與完善的售後渠道都是必不可少。瓷磚質量不過關,有可能引起崩角、破裂、不平整、色差等質量問題,出現這樣的情況,業主往往需要重新選購,想不超出預算也難了。

所以選購瓷磚時,一定需要耐心,做到貨比三家,根據款式合適、價格合適、質量過硬與完善售後這四個原則進行選購,避免因小失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