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丙村民間怪才——李文固墓地考

李文古,又曾稱李文固,其實從其墓碑文上看,其真實名字叫李文古。

梅州丙村人傑地靈,培育了李文固這樣的怪才。歷史的車輪已馳至二十一世紀,但是 李文固一個遠在明末清初時期的人,卻仍然活在在梅州乃至客家地區一帶人民心中,這不能不說是他的個人魅力很強大。

李文古的故事傳說很多,基本上都是詼諧風趣、寓莊於諧的故事,生動、形象、古怪。作別人想不到的事,說別人說不出的話,聽了令人捧腹、一聽難忘。故"李文古的故事"不脛而走,由梅縣區傳遍全梅州,由梅州而傳至閩粵贛臺,以至五大洲客家居地。甚至有些地方,不是李文古的事,也套在李文古身上。這說明,李文古對民間社會的影響是很深廣的;這些故事,也是客家民間文化的精華 。實地勘察墓地辰山戌向,西北,西南來龍來水走東南水口,完全符合古法楊公風水天玉經坐度。從其墳墓的構造也是比較特別,比較有個性的。特此記錄此。

梅州丙村民間怪才——李文固墓地考

梅州丙村民間怪才——李文固墓地考

梅州丙村民間怪才——李文固墓地考

墳墓

李文古,又曾稱李文固,其實從其墓碑文上看,其真實名字叫李文古。漢族,系明末清初丙村(今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梅花管理區)人,其故居尚在,墳墓也還完好,葬於今丙村鎮福壽管理區神宮坑筆架山腹地,碑文尚清晰,墓碑正面刻文是:"十一世祖考人天庠道醉仙文古李公之墓"、"妣慈惠稀三壽李母鄭孺人"。左刻:男霞彩,孫又龍、又鳳、又明、又麟;右刻:曾孫儒蘭、京蘭、炯蘭、惠蘭、寬蘭、挺蘭、敏蘭、恭蘭、廣蘭。下署:"二十一世孫信章、成章、謹章等立"右邊署"明國十五年(即1926年)丙寅歲春月吉旦重修。"還有"地師鏡明古先生主扦"字樣。

從上述可見,"民間傳說"謂"李文古無後代"之傳說訛傳,真實情況是李文古有一子、四孫、九曾孫,傳至民國十五年(1926年),還有二十世孫信章、成章、謹章為他重修墳墓。據說李文古後裔多出外,與在故居的親房失卻聯繫。原傳說中謂"李文古的老婆早死了,李文古還有祭妻文"但從墓碑上看,李妻為鄭氏"稀三壽",就是說死時已有七十三歲。那麼,很早"死"的老婆是真是假?抑或墓碑上的"鄭孺人"是後續之"弦"?這都有特於考證。李文古在世的年代是明末至清初,但具體的生卒年月不明,若按清初順治元年(1644年)可"考秀才",起碼已十五六歲;若按他老婆(鄭氏)的壽年(73歲卒)計,則李文古卒年享壽當不低於其妻,那就是終年應有75歲左右,約逝世於清康熙四十四、五年(1705年前後)。但是,如果李文古先卒,其老婆後卒,那又當別論了。

總之,有關李文古的真實情況,除有故居和墓碑文尚可參考外,目前還沒有其他文物可證。從有關他的種種故事傳說來分析,可知他是個非常聰明機智的人物(如"三戲先生"、"三戲村姑"),又有民族氣節的人(如"三戲李二何"和"三戲學臺")。同時又是則正不阿的人(如"三戲貪官"等),也是個風趣詼諧的人(如"三戲白食客"等),還是個非常好勝和善於報復的人(如"三戲叔母"、"罰背磨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