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论头条:不是每个人都能舍生取义

映象网评论员 刘克军

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李芳老师走了,在“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里,站好了生命中的最后一班岗——面对闯灯飞驰的摩托三轮,她用血肉之躯守护住学生,自己却再也没能醒来。

李芳老师用生命定义了新时代的“师者”,她用舍生取义的身教诠释了“德高为范”。四名仅受轻伤的学生,以及无数感同身受的网友,将会见证“师道”最好的传承。

斯人已逝,那条上演过罪恶和壮烈的十字路口或许依然车水马龙,但在人生的讲台上、在每一个抉择的路口,李芳的精神将永不湮灭。数以千万的网友和师生,还能在模糊的泪光中,追忆她的音容、她的笑貌,聆听那粉笔叩击黑板的铮铮回音,感悟那义无反顾的“最后一课”。

“爱自己孩子的人是人,爱别人孩子的人是神。”在生与死的刹那间,在己与人的抉择前,李芳老师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用一己肉身的千般重负,呵护了四名学生的岁月静好——不是每个人都能舍生取义,但师恩和母爱让一切成为本能!

桃李不言,难遮师恩如海;万人挥泪,感恩爱生如子。

李芳老师用言传身教,再次让教师这一美丽行业熠熠生辉。我们不必时时吟诵“春蚕丝尽”,不必处处高歌“蜡炬成灰”,只需让我们的精神,在某一个时刻,走向信阳董家河镇,走向6月11日的那个下午,走向李芳老师,从心灵深处向师者致敬——这不仅是尊师重道,更是尊重未来!

“芳”华易逝,精神永存。李芳——这位学生心目中“烛光妈妈”般的最美教师,是新时代河南教师中的优秀代表,是教坛群芳园中鲜艳夺目的一朵,亦是侠肝义胆中原人的精神代言。她的爱生如子,必将激励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坚定信念、教书育人;她的舍生取义,必将感召着越来越多的后生尊师重道、践诺奉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