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是如何在巴黎站穩腳跟的?|翻書錄

從當初當礦工、開小餐館到代工、辦街區商店到建商城,一路走來,巴黎溫州人不斷地突破、走向新的階段、實現經濟地位的改善。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如果說溫州人有什麼經濟精明(或理性)的話,那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與其在實踐中表現出來的一定群體效應密切相關。溫州、福建、廣州一帶的人都偏好當老闆,“寧做雞頭不做鳳尾”,但在那裡並不是人人都能當成老闆。實際上每個人都想主宰自己的命運,只是方式不一樣而已。溫州人選擇當老闆,只是一種主宰自己命運的方式,僅僅是一種偏好。

温州人是如何在巴黎站稳脚跟的?|翻书录

電視劇《溫州人在巴黎》劇照

溫州人還有一個幸運點,就是從計劃體制的睡夢中醒來得早,主要是由於半夜中被“餓”醒,然後冒著生命危險到處去找吃的,有一種“坐以待斃”不如“戰死沙場”、撒手一搏的勇氣,從而搶在許多國人之前進入市場,有的在市場大海中擊風搏浪贏得了商機,當然也有不少人折戟沉沙、默默無聞,不為人們所關注。有的溫州人因為有海外關係,從而走到了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等。

中歐貿易引機遇

過去的20多年,中國大踏步走向世界,經濟獲得快速的發展,給巴黎溫州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不能不說,巴黎溫州人是幸運的,他們的經濟與社會地位在過去十多年有那麼大的躍升,與祖籍國的發展和開放密不可分。我們經常說,中國發展、強大了,海外華僑華人的社會地位也就提高了。這樣的說法有點籠統,但對巴黎的溫州人來說是有真實的機制在支撐,那就是中歐貿易以及國內的投資機會。

20世紀80年代,中國剛改革開放,需要外資,尤其是華僑華人的資本到中國投資,因此給了華僑華人很高的待遇,很優惠的政策,但這種狀況到2005年前後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現在不同了,很多國內來的官方代表團儘可能不跟僑團接觸,而願意跟那些在法國政界有朋友、有影響力的華僑華人接觸,他們的目的就是通過這種接觸影響法國政界。而對華僑華人的希望就是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2011年6月1日對Z先生的訪談)

温州人是如何在巴黎站稳脚跟的?|翻书录

海外的唐人街

2003~2013年,中歐雙邊貿易量從2003年的1252億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5590億美元,中國對歐出口從722億美元增加到3390億美元,自歐進口從530億美元提高到2200億美元。在這十年中,歐盟一直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而中國一直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2005年歐盟的主要貿易伙伴是美國(排第一)、中國(排第二)、俄羅斯、瑞典和日本,而非洲、中東等向歐盟輸出移民較多的地方都沒有成為歐盟的主要貿易伙伴。

2005年中歐貿易中,紡織品佔中國輸往歐盟產品的第二位,為13.7%,佔歐盟紡織品進口量的30.67%;中國輸往歐盟產品中佔第一位的是機械與運輸設備,佔一半左右(宋祖德、苗東強,2008)。2013年,歐盟從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依然為機電產品、紡織品及原料,以及傢俱、玩具等,該進口額合計佔歐盟自中國進口總額的68.8%,分別為1768.5億美元、454.0億美元和320.4億美元,在歐盟進口市場中分別佔20.5%、5.4%和2.1%的份額。這給生活在歐洲的華僑華人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尤其對生活在歐洲的溫州人來說更是如此。而對來自阿拉伯國家、北非國家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乃至拉丁美洲國家的移民來說,就缺乏這樣好的貿易機會和條件。

長期投入和低廉勞動力

溫州人之所以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主要還是靠長時間的投入和低廉勞動力。一批批溫州人進入法國,主要是巴黎,初來乍到,不少人還沒有合法身份,但他們需要找到一份工作,馬上賺錢,以獲得立足之地,因此他們對工資待遇的要求並不高,更多地將法國的收入與當時中國的收入作比較。按當時法國的最低工資給他們,他們都覺得不錯了,而且他們對勞動時間沒有什麼苛求,不懂法國勞動法,一天干10小時乃至16小時,一週幹6天,是很正常的。

温州人是如何在巴黎站稳脚跟的?|翻书录

有的人除了在老闆那裡幹活外,回到自己的住處,還繼續幹活,希望多賺一點錢。就是這樣沒白天黑夜的工作和勞動,使老闆降低了成本,贏得了一定優勢,由此猶太人就主動地退出相關領域。實際上,按法國專家的看法,中低檔鞋帽、服裝和箱包等行業在20世紀90年代前後幾乎要衰落了,沒有想到溫州人不但阻擋了其衰退,而且還振興了這個行業,使法國中低檔鞋帽服裝乃至箱包還向中東歐和北非等地輸出。

溫州人內部的經濟競合

經濟競合,同樣發生在溫州人群體內部。溫州人絕大部分經營的是服裝、鞋帽、箱包、首飾等,這些商品不論在價格、質量、款式等方面都大同小異,差異性不明顯。在經濟景氣、市場購買力強的時期,這樣的商品結構並不會帶來惡性競爭乃至相互拆臺的問題,反而使商人之間可以有更多的合作,比如相互借用商品,或者形成商品流通鏈條等。

温州人是如何在巴黎站稳脚跟的?|翻书录

但當經濟不景氣,立刻會引發這些店商之間的惡性競爭,比如相互殺價,看誰殺得狠、殺得早,結果是可想而知的,那些沒有經濟實力的商人勢必會遭殃倒黴。這種情況早已出現。當然,這種狀態的一個預想不到的效果是,逼迫一些店商去尋找差異性經營策略,比如同樣是經營服裝的,有的會專做婦女服裝,有的會專做兒童服裝等,大大提高了經營的分工和合作水平。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凡是有市場經濟活動的地方,就會有競爭,當然也會有合作,由此觀之,溫州人內部的競合是正常現象,相對於與外部的競合,有著一些差異,比如內部在競爭上會顧及彼此的人情關係,會尋找更隱蔽的、婉轉的競爭方式,並且更會顧及彼此的合作。

温州人是如何在巴黎站稳脚跟的?|翻书录温州人是如何在巴黎站稳脚跟的?|翻书录

移民空間的建構:巴黎溫州人跟蹤研究

王春光 著

定 價 98.00元 / 2017年12月

温州人是如何在巴黎站稳脚跟的?|翻书录

◀◀◀ 長按購買本書

温州人是如何在巴黎站稳脚跟的?|翻书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