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留的“手工製作”親子作業,對家長來說,到底是福是“禍”

有不少寶媽抱怨:為什麼老師要留那些焦心的手工製作,弄得家長陷入兩難之地,如果不交差,孩子這邊說不通,陪著做又無從下手;如果交上一份的劣產品,又怕孩子不能得到表揚,於是很多寶媽想出一個妙計“購買成品”,既便宜又好交差,還得意地宣稱如此一舉兩得的事情應該當成小技巧推行。

作為一名幼師聽到這樣的聲音不由得感到深深的悲哀,家長的“敷衍”不僅浪費了老師的一片苦心也白白耗費了一次又一次與寶寶溝通和交流的機會,手工製作到底給孩子帶來了什麼?

幼兒園留的“手工製作”親子作業,對家長來說,到底是福是“禍”

1、在一浪高過一浪的“去小學化”的口號中,很多幼兒園都取消了相應的文化課程,用填鴨式輸灌的知識確實會降低小學階段的求知慾,正因為如此老師們嘔心瀝血設計了手工課程,每一次手工製作,老師要準備材料,還要根據孩子的能力設置好教程,因為顧忌到使用工具的安全性才會把這些當成“家庭作業”,畢竟一對一的情況下,不用擔心其他意外發生。

2、親子手工作品不一定要盡善盡美,很多家長誤以為“完美作品”就會得到讚美,其實老師也是聰明人,那些製作精良的作品必定是成人的手筆,唯有拙劣、稚嫩的才是孩子動手的結果。一個是觀看一個是參與,可想而知老師會表揚誰?

幼兒園留的“手工製作”親子作業,對家長來說,到底是福是“禍”

4、幼兒時期的手工製作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也給予孩子創新的機會,至於這個時候的想象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放飛,每一次突發奇想都是思維火花的碰撞,當我們深入其中的時候才能發現寶寶的與眾不同,也創造了深入瞭解寶寶的機會。

幼兒園留的“手工製作”親子作業,對家長來說,到底是福是“禍”

正因為家長的錯誤理解,把老師每一次的“家庭作業”當成負擔,所以才會有各種各樣的交差方式。其實很多事情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理解深意的背後你還會用購買的“廉價品”交差嗎?

孩子的作業並不是交差就可以完結的,不管他的能力怎麼樣,真實地展現出來,只有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磨練,他才有變得更加優秀的機會,所以父母千萬不要用這樣的方式扼殺孩子成長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