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学习红色家书,永葆党员初心

「红色家书」学习红色家书,永葆党员初心

「红色家书」学习红色家书,永葆党员初心

吉安组工微讯读《红色家书》专栏,今天分享来自安福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谢振华的心得体会,以及革命烈士王孝锡的事迹。

「红色家书」学习红色家书,永葆党员初心

读后感

学习红色家书

「红色家书」学习红色家书,永葆党员初心

永葆党员初心

翻开《红色家书》,我们共产党人那些波澜壮阔、悲壮激昂的往事一一重现于眼前。掩卷而思,或悲伤痛楚、却更感慨万千。透过这一封封充满着情与义、浸透着血与泪的家书,我仍能领悟到他们矢志不渝的初心,感受到他们舍我其谁的担当,触摸到他们自由勇敢的灵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共产党人的自然本色。“死可以,变节是不能的。”杨匏安在国民党内曾官至中央组织部代部长,被捕后蒋介石知道他受过共产党的处分,竭力实施劝降,他在狱中立场坚定,忠贞不屈,对蒋介石的电话劝降,置之不理。共产党员们从未蒙尘的初心,坚韧伟大的担当,透过纸背,横越时空,扑面而来。革命殉道者绚烂短暂的生命留下的却是永恒的壮美,擦亮了我们的信仰,洗涤了我们的灵魂。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强调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时代变迁,如今已无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但信仰不能变。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将初心与使命切实转化为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动力。

主动担当,坚守品格--这是共产党人的精英风骨。“我个人为革命、为党而牺牲,是光荣而应当……我不能再要同志们来作冒险事业,而耗费革命力量。”共产党缔造者李大钊被捕后,北方铁路工人、教育界、学者均起而营救,李大钊坚决反对、制止。“我除了服从真理之外,绝不会服从于其他。”四川省委书记刘愿庵面对高官厚禄诱降时,如是说道。在革命战争时期,不管是面对物质上的清贫困苦,还是遭受敌人的诱惑与逼供,一批批共产党人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他们怀揣着“因国而忘家,为公而忘私”的担当精神,他们坚持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品格操守,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的重要内容,他强调要求:“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在新时代,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不仅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担当精神,更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塑牢共产党员的精英风骨,当劲草,炼真金。

解放思想,引领价值--这是共产党人的自我实现。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最让我感慨的还是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之时对于思想解放,价值引领的努力与付出。方志敏被捕后于狱中建立党支部,凭借其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对狱友甚至典狱官进行感染,帮助其传出14万字文稿。革命志士不仅传播思想,更是解放思想;不单单是输出价值,更是引领价值。人是一颗会思考的苇草,思想让人变得坚韧。97年来,我们党也因先进的思想理念、理论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并且愈发弥坚。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手中,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首先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补足思想上的钙;其次要勤学善学,求真本领,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和组织工作水平;再次还要解放思想,开拓视野,以组工干部“安、专、迷”的深厚学养服务中心、服务社会,更以先进的组工文化醇化社会风气,引领正确的价值观。

毛泽东同志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转型发展的历史重任,赋予当代中国共产党员特殊的使命。怀着神圣的使命感去坚守,去担当,去引领,这是一种价值的传承,力量的涌流,思想的绽放。

「红色家书」学习红色家书,永葆党员初心「红色家书」学习红色家书,永葆党员初心
「红色家书」学习红色家书,永葆党员初心

人 物

「红色家书」学习红色家书,永葆党员初心

王孝锡,甘肃省宁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早期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也是甘肃青年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为陕甘两省早期的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1928年11月不幸被捕,写下了慷慨激昂的遗书后英勇就义,时年25岁。

“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

——给父母的诀别信

纵有垂天翼,难脱今夜险。问苍天!何不行方便?驭飞云,驾慧船,搬我直到日月边。取来烈火千万炬,这黑暗世界,化作尘烟。出铁笼,看满腔热血,洒遍地北天南。

一夕风波路三千,把家园骨肉齐抛闪。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望爹娘,休把儿挂念,养玉体,度残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欢颜。儿去也,莫牵连!

「红色家书」学习红色家书,永葆党员初心

一腔热血要浇遍地球西东

1928年春,按照中共陕西省委指示,王孝锡派任鼎昌去平凉负责党的地下工作。王之经去陕南参加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他与王彦圣继续坚持就地斗争。中共陕西省委在关中组织渭华起义的同时,王孝锡与吕佑乾、许才升也开始策划旬邑暴动。5月6日,暴动群众在吕佑乾等人指挥下,处决了旬邑县县长、公安局长等7人,成立了旬邑县苏维埃政府和红军渭北支队。王孝锡在百子沟组织煤矿工人暴动,配合旬邑行动。由于占优势之敌的反扑和叛徒的出卖,刚刚建立起来的革命政权遭到摧残,吕佑乾、许才升等7位起义领导者被杀害,王孝锡、王彦圣也受到追捕,先后化装返回宁县。

失败和挫折并没有使王孝锡屈服,他从旬邑暴动中看到了农村蕴藏着巨大的革命力量,决心不惜牺牲自己,为广大工农谋解放,为死难战友报仇。他在《吊故友七人》等4 首诗中,热情赞扬党的八七会议以后出现的“议案一决凛冰霜,红军奋臂赴杀场,贪官污吏尽丧胆,绅豪地主如亡羊”的革命形势,表示了“挽救工农登仙阶,努力实现苏维埃,生平浩气终难泯,革命史上第一页”的坚强决心,发出了“追荐惟有眼中血”的铮铮誓言。

这年,陕甘一带遭受特大旱灾,粮食绝收。秋夏之交,宁县南区聚起三支以饥民、逃亡士兵为主的农民武装,人数3000多,并由最初打击豪绅地主、抢夺粮食,逐渐发展到向正宁、宁县、西峰城镇发起进攻。王孝锡密切注视着这三支农民武装力量,他在写给上级的报告中,对他们的组织成分、武器装备、供给来源、活动范围、斗争方式及周边形势做了详细说明和分析,认为这三支农民武装虽然成分复杂,但绝大多数仍是贫苦农民,只要正确引导,很有改造成革命武装的希望。他对三支队伍的头领做了大量工作,建议他们联合起来,团结作战,互相策应,向敌人斗争。三方接受了他的建议,达成了初步合作。后来,由于反动当局收买离间,分化瓦解和残酷镇压,三支农民武装终于溃散,组织、改造农民武装的计划未能实现。

旬邑农民暴动失败后,王孝锡一直被国民党当局搜捕,他辗转于宁县、长武、彬县一带继续活动。在白色恐怖下,他在《国民党三大责任》一书的扉页上写下了一首题为《决心》的诗,这是王孝锡发自肺腑的誓言:

任何力量,不能移我的心。

任何力量,不堪动我的情。

我的主义,驱使我不能一刻停留。

我的责任,策励我不能一刻安寝。

一腔热血要浇遍地球西东。

王孝锡在宁县的革命活动,引起反动当局的惊恐不安。国民党中央命令甘肃省党部以“煽动暴动罪”逮捕王孝锡。11月26日,国民党陕甘青“剿匪”总司令部派法官杨天枢潜往宁县,勾结宁县县长效维国,经过密谋策划,乘王孝锡不备,将其逮捕。面对凶残的敌人,王孝锡大义凛然,从容不迫。

得知王孝锡被捕的消息后,王彦圣立即组织营救。为了掩护其他同志,王孝锡指示传递消息的同志取消营救活动。他先被敌人押往宁县,随后经平凉押往兰州。在狱中,敌人对他进行多次酷刑审讯,企图获得共产党的机密。但是,王孝锡以钢铁般的意志,与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王孝锡自知凶残的敌人不会放过自己。在狱中,他已经做好了与亲人诀别的准备,并留下了诗篇。

永 别

我非木石人,能无手足情?

死则为正义,生则为人人。

从今成永别,心唯双亲萦。

堂前代尽孝,虽死也安心。

寄 妻

献身革命不还家,卿奉双亲务桑麻。

更嘱贤妻一件事,还当培育革命花。

尽管身陷囹圄,王孝锡对革命前途仍充满希望,一首《铁窗朝霞》,让我们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静坐铁窗月影斜,献身革命不还家。

朝阳翌日红光艳,胜利预兆出彩霞。

12月29日深夜,当他得知敌人要下毒手时,向狱吏要来笔墨,写下了“绝命词”,以慷慨激昂的词句,再次表达了自己献身革命、义无反顾的坚贞信念。12 月30日清晨,古城兰州寒风凛冽,阴云低垂。从市内三圣庙通往安定门外萧家坪刑场的路上,戒备森严。当一辆囚车在武装士兵的押解下,经过国民党甘肃省党部时,突然响起“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精神不死!”的呼喊声。行人不顾军警驱赶,纷纷驻足观看。只见刑车上一名青年奋力挣开4个刽子手的揪押,放声高呼。惊慌失措的刽子手举起马刀朝他身上乱砍,仍然制止不了他的喊声,便将一团毛巾硬塞进他的口中。敌人罪恶的枪声响了,王孝锡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他年仅25岁的宝贵生命。

王孝锡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播火、战斗的悲壮人生,将如同他的不朽诗作一样,永远光照千秋,垂范后世。

供 稿:安福县委组织部

「红色家书」学习红色家书,永葆党员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