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品读《红色家书》汲取精神力量

「红色家书」品读《红色家书》汲取精神力量

「红色家书」品读《红色家书》汲取精神力量

吉安组工微讯读《红色家书》专栏,今天跟大家分享来自井冈山管理局党工委委员、副局长、旅游管理处处长许石明的心得体会,以及革命烈士杨匏安的事迹。

读后感

「红色家书」品读《红色家书》汲取精神力量「红色家书」品读《红色家书》汲取精神力量

品读《红色家书》汲取精神力量

怀着一颗肃静、崇敬之心,我仔细品读了《红色家书》。该书辑录了李大钊、方志敏、吉鸿昌、陈觉、夏明翰等30多位革命先烈的遗书、就义诗、家信,辅以烈士生平简介和感人事例介绍。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些用生命抒写的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这一段段刻骨铭心的事迹,讲述了革命大义,传递了人间大爱,彰显了人性光辉,不朽而璀璨、历久而弥新。我从书中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烈对亲人的挚爱关怀、对党的绝对忠诚、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以及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掩卷沉思,感慨良多。作为在革命老区井冈山工作的一名党员干部,通过品读《红色家书》,自己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心灵上得到了洗礼,精神上得到了鼓舞,更加明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增添了前进的力量。

「红色家书」品读《红色家书》汲取精神力量

品读《红色家书》,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从《红色家书》中,我强烈感受到先烈们对革命事业的矢志不渝、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

方志敏烈士认定“只有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他在《我们临死以前的话》中写到:“匪徒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硬的。”他献出了自己短暂而光辉的生命,用热血和忠诚奏响了坚定的信仰之歌。

夏明翰烈士在写给大姐的信中说:“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表达自己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革命必胜的信念。

革命先烈们在生死考验面前能够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一大批留学生、大学生、黄埔军校生,不惜抛弃优厚的生活条件,来到偏僻闭塞、环境恶劣的井冈山浴血奋战,就是因为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对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信仰。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 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 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做到对党绝对忠诚,任何情况下坚决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要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从井冈山精神的源头汲取信念和力量,强化红色引领,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推动红色旅游、红色培训产业发展,让井冈山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家园、信念高地。

「红色家书」品读《红色家书》汲取精神力量

品读《红色家书》,要崇尚担当实干,筑牢事业之基。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善于实干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从《红色家书》中,我强烈感受到先烈们为革命舍我其谁的担当风范、为党为人民勤勉工作的实干精神。

共产党缔造者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写到:“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我个人为革命、为党而牺牲,是光荣而应当……我不能再要同志们来作冒险事业,而耗费革命力量。”他被捕后,北方铁路工人、教育界、学者、同乡均起而营救,李大钊坚决反对、制止,念念不忘的是如何保存革命力量,全然不顾个人的安危。

陈觉烈士 “为了后一代的幸福自由,我们愿——愿把牢底坐穿,为了庄严的共产主义事业,我们愿——愿流尽最后一滴血”。

杜永瘦烈士在就义前写给妻子的遗书中写到:“你的前途应当是‘干’!你的责任应当是‘干’!……干啊!只有干才是你的出路——人类的出路”。从这一个个字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民族解放、人民自由而铁肩担当、勇于实干的昂扬斗志。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习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深情说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围绕井冈山管理局、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战略目标,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保持担当定力,做到敢于担当、敢于负责。要进一步找准分管工作的切入点、落脚点,不断提升谋划工作、落实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保持实干韧尽,做到久久为功、善做善成。要围绕“

全域旅游、全景井冈”的总方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强化担当实干,努力推动井冈山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规模速度旅游向优质美好旅游转变,以满足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红色家书」品读《红色家书》汲取精神力量

品读《红色家书》,要永葆清正廉洁,巩固立身之本。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精神追求。从《红色家书》中,我强烈感受到革命先烈们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方志敏被俘时,国民党士兵搜遍他全身,除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吉鸿昌烈士把“做官即不许发财”印在细瓷茶碗上,发给全体官兵,用以提醒自己并教育下属。杨匏安烈士严肃地教育孩子们“这是公家的钱,一分一文都不能要”。刘伯坚烈士在给兄嫂的信中写到:“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把三个幼儿的养育费要累着诸兄嫂。我四川的家听说久已破产”。革命先烈们这种清正廉洁的崇高境界,明耀千古。

我们要发扬革命先烈们的这种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时刻绷紧纪律之弦,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从政有关规定,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护得住底线,清清白白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永远保持清正廉洁、严于律已的共产党员本色。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红色家书》为我们的思想点亮了一盏明灯。我们要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和前进力量,珍惜岗位、珍惜时光,履职尽责、积极作为,做出无愧于时代的工作业绩,为推动井冈山在全面小康征程中实现跨越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 物

「红色家书」品读《红色家书》汲取精神力量

匏安,字麟寿,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家之一。 198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南屏镇(今属珠海市)一个茶商家庭。五四运动后,在广州积极投入反帝爱国斗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广东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

1925年6月,与邓中夏、苏兆征、杨殷等人领导组织省港大罢工,支援上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7月1日被香港警探逮捕入狱,50天后因无罪证,被“驱逐出境”。1927年春,出席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同年参加八七会议,后被党组织派到上海,并去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回到上海,一度被捕,因未暴露身份,经党组织营救出狱。

1931年夏,因叛徒告密被捕。劝降失败后,蒋介石下令将他杀害。临刑前,他在囚车中口诵《示难友》,赠同狱难友。

示难友

慷慨登车去,

相期一节全;

残生无可恋,

大敌正当前;

知止穷张俭,

迟行笑褚渊;

从兹分手别,

对视莫潸然。

「红色家书」品读《红色家书》汲取精神力量

死可以,变节是不能的

杨匏安出生于广东香山南屏镇(今属珠海市),因经商的父亲早殁,在爱好诗词书法、左右手都能写一笔好字的母亲督教下,三四岁便读唐诗宋词,后自称“幼有诗癖”。他就读本乡的恭都学堂后,又考入广州高等学堂附中(即广雅中学),师从于广东的一些有名的国学大师,同时也接触到一些改良派和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毕业后,他返乡到小学任教,因揭发校长贪污反遭诬陷下狱。出狱后,杨匏安东渡日本,在横滨半工半读,此间接触到社会主义的著述,从此开始追求社会革命理想。

1916年,杨匏安回国,完婚后在澳门任过家庭教师,又到广州的几所中学任教,同时紧跟社会上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发表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和译作。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后,他认定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他翻译了日本早期共产主义者的著述,并于同年写成了包括《马克斯主义》(当时的译称)在内的《世界学说》。此篇差不多与李大钊的著名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同时问世,后人谈起国内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往往将“北李”和“南杨”并列。

「红色家书」品读《红色家书》汲取精神力量

大革命时期,杨匏安在国民党内曾官至中央组织部代理部长,省港罢工时还当过广东政府财政部的代表,掌权或管理大量钱财均一尘不染。当时常有人上门送礼,他从不许家人接受。一次省港罢工委员会发放捐款后,留在杨家的袋子里剩下一枚硬币,只值一两毛钱,孩子们捡到后拿着玩儿。杨匏安发现后马上严肃地对儿子们说:“这是公家的钱,一分一文都不能要。”接着,他又让孩子们马上把这枚硬币送回罢工委员会。

那时出版革命书籍发行困难,稿费很低,杨匏安还要经常帮家人推磨做米糍,让老母和孩子清晨上街叫卖。1930年他被捕后,周恩来冒险到家中探望,杨母很受感动,却坚决不许儿子的这位友人再来。杨匏安因未暴露真实身份而获释回到家中时,有人说起:“我们做这些事,又穷又危险,小孩子没有书读,上街也提心吊胆的。”他却坚定地回答:“再苦再危险,我们也要革命到底。”他的母亲马上也说全家都支持你。杨匏安的儿子几十年后回忆说,那一天的情景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1931年7月,《红旗日报》工作人员胡章原因与罗绮园出现私生活纠葛被派去温州工作,开船前五分钟他借口上厕所跳上岸。同行的同志发现时,船已开行无法报警让特科红队采取措施。这个家伙赶到南京告密后,陈立夫立即布置大抓捕。此时,因顾顺章叛变事件造成打入敌特机关的钱壮飞、李克农等被迫撤退,内线关系的丧失使叛徒的告密难以预防。杨匏安因住址也被 胡章原供出,于7月25日清晨在家中被抓走。

杨匏安过去在国民党内地位很高,蒋介石又知道他受过共产党的处分,竭力实施劝降。据当年同牢房的难友回忆,杨匏安每天都被看守叫出去“会客”,来者又都是国民党要人,还许以高官厚禄,他的回答只是:“死可以,变节是不能的。”此时他也惦念家中生活,从狱中传出纸条叮嘱:“玄儿不可顽皮”,“缝纫机虽穷不可卖去”。因为这个缝纫机是家中惟一的谋生工具。杨匏安还告诫家人,千万不能接受国民党要人送的钱物,如不能生活下去就立即南返。他见同狱的罗绮园意志动摇,又写诗劝此人顾惜气节。虽然罗绮园不听劝而向敌投降,那首《示难友》却成为名传天下的革命烈士诗抄中的名篇。

劝降进行到最后一幕时,蒋介石亲自把电话打到狱中要杨匏安接,他却将话筒摔到墙上。蒋介石恼羞成怒,下令就此处决,连已经变节的罗绮园也未保住命。杨匏安牺牲后,党组织一直关心他的家属,周恩来还亲自安排孩子们的学习。

供 稿:井冈山管理局

「红色家书」品读《红色家书》汲取精神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