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和資本Share|星爸爸《將心注入》的這杯咖啡

星巴克的掌門人,敢想敢做的霍華德·舒爾茨6月4日正式宣佈,現年64歲的他將於6月26日正式退休。

他用36年,將一家小小的咖啡連鎖,變成了一個在全球77個國家內擁有超過28000家店鋪的國際巨頭。“Pour Your Heart Into It",這是舒爾茨的價值觀,也是星巴克的精神所在。

雨和資本Share|星爸爸《將心注入》的這杯咖啡

星巴克最初用10年時間開出430家店,

瑞幸咖啡僅用4個月時間開出450家店。

10億燒出的“互聯網”傳播力真的很強大嗎?當所有的浮華都褪去後,誰在跳舞?誰在裸泳?

時間會給出答案。

雨和資本Share|星爸爸《將心注入》的這杯咖啡

一個是咖啡界的霸主,一個是風靡國內的網紅“小藍咖啡”,兩杯咖啡背後所代表著不同的經營理念和投資哲學。投資是為了學習真知、發現真相、接近真理、得到真經。

所以,雨和每月都有“好書共讀”,互勉共進,本月讀書會,大家共讀《將心注入》,在偉大企業的發展歷史中,我們總能汲取一些有價值的論點,支撐和驗證著成功的真正秘訣。

雨和資本Share|星爸爸《將心注入》的這杯咖啡

書中星巴克CEO 霍華德·舒爾茨說:“有些人只看到事物的表面,他們問的是‘為什麼’,而我卻想象事物從未呈現的一面,我問‘為什麼不’。”

雨和資本Share|星爸爸《將心注入》的這杯咖啡

我們也用“為什麼不”思考幾個問題。

▽ 為什麼星巴克不用火箭速度開新店?

1971年成立的星巴克,有超過20000間分店遍佈世界各地,僅僅在中國就有2000多家門店,開店成功率幾乎是100%。經過幾十年的實踐,它開發了一套嚴謹的選址系統。

雨和資本Share|星爸爸《將心注入》的這杯咖啡

主要有以下六個關鍵點:

1.注重有效客流,找到聚客點

星巴克在選定商圈後,會測算有效客流,確定主要流動線,選擇聚客點,把聚客點相隔不遠的位置作為門店選址的地方。因為在客流的主要流動線上,意味著單位時間裡經過的客流量最大;處於聚客點的位置,說明人群會在這裡聚集駐足停留。

雨和資本Share|星爸爸《將心注入》的這杯咖啡

2.明確目標客戶,以受過高等教育的中高收入人群為目標對象

星巴克在中國大陸的消費對象定位是追求品味、時尚的中高收入人群,綜合群體年齡段大概在16歲到45歲。

3.重視可視性,櫥窗就是最好的招牌

消費者走在大街上能否一眼就能看到星巴克門店,看到店招和櫥窗,這對門店招徠客人和營收增長點非常重要。

(1)門店位置優勢

(2)店招明確導向

(3)通過櫥窗、場景製造吸引力,櫥窗內的人是窗外人眼中的風景;櫥窗外行走的人是窗內人眼中的風景。

雨和資本Share|星爸爸《將心注入》的這杯咖啡

4.注重交通便利性,有流量才有更多的銷售機會

交通便利和店址的可達性,是消費者選擇的重要條件。停車位多少,商圈輻射多大面積,輻射面積內有多少停車位,星巴克認真考慮的問題,這樣考慮的目的是增加客人進店率。

雨和資本Share|星爸爸《將心注入》的這杯咖啡

5.集中式開店,降低配送成本

單店的銷售額雖然高,但是經營成本也很高,所以星巴克在某地開設第一家店,會在今後連續開店,通過增加門店數量降低物流成本,所以不要指望獨享“星巴克”,倒過來,城市是否連續開店的可能,也是星巴克區域選擇的重要依據。

從競爭角度思考,在優質消費力集中區域開店,可獨享市場,排斥競爭對手。

6.成熟環境帶來長期穩定收益

選擇經濟發展成熟、商業環境穩定的門店在星巴克變得格外重要;星巴克在中國大陸有過這樣的教訓:因某城市政府的招商引資,星巴克在該城開了一家門店,開店2年裡營收非常好。

但是從第三年開始,由於當地政府領導班子換屆,對城市重新進行規劃,這家門店附近由於規劃變動要修地鐵,周圍建起了圍牆,顧客只能從通道進店,這使的門店營收大跌。

由於地鐵建設要5年才能完成,這家門店成為星巴克在中國唯一一家以近期虧損的方式進行經營的門店,星巴克總部一度考慮是否要將店關掉,他們認為:“如果我們晚2-3年再進入這個商圈可能就能規避掉這個問題,情願租金高一點都無所謂。”

雨和資本Share|星爸爸《將心注入》的這杯咖啡

因為星巴克對品質的要求,需要長時間的打磨沉澱,所以前期它的門店增速是緩慢的,每開出一家店,它都希望帶給消費者驚喜。正因為成長步伐穩健、戰術清晰,它在市場競爭中就會更加明智,不慌亂,從而更加精準。

通過讀《將心注入》可以感知,一個偉大的企業發展都是精進的,而非躍進的。星巴克告訴我們三點:一是一定要用心地專注地去做每一件事情,這是所有一切的根本,只要你忽略了你的事情,那麼它一定用一個壞的結果來為你作出詮釋。二是一定要追求品質,只有保持如一的品質能夠保持住你的顧客的歡喜,保持住顧客的忠誠,當你對顧客不忠誠的時候,他對你也同樣不忠誠。三是要創新,現代社會是一個變革的社會,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即便有了翅膀,還必須裝上一個發動機來增強動力,而且必須是新的。

雨和資本Share|星爸爸《將心注入》的這杯咖啡

▽ 為什麼星巴克不重金炒作自己?

最近搜索“瑞幸咖啡”,鋪滿屏的文章都在“議論”瑞幸和星巴克,看似是第三方內容,實則是瑞幸的自我炒作。每篇內容濃墨重彩地描寫瑞幸咖啡的諸多好處,但是,炒作出來的產品真的可以給消費者帶來什麼價值?當消費者因為營銷第一次體驗產品過後,什麼才能讓他們第二次消費?也許,很多答案需要時間給出。

雨和資本Share|星爸爸《將心注入》的這杯咖啡

知乎用戶“冷場小王子GTI”說:“不好喝,和85C水平差不多,沒有應該有的奶味,咖啡也沒有應有的香氣。感覺就是一杯勾兌飲料,甚至還不如自己去泡,喝完以後回味都是劣質苦澀,感覺身體也不是很舒服。”

網友“焉知非福”說:“瑞幸的拿鐵我是ok的,鮮奶沒有過於突出,咖啡味道也能保持的住,我個人是可以認可的,其他花式沒有嘗試,也不打算嘗試。”

營銷好只能解決消費者初次體驗的問題,產品和體驗好才是影響復購的關鍵。這裡面有一個基本的邏輯,一個沉澱47年的世界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它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尋找優質的咖啡豆,甚至清晰知道全球各咖啡種植地受每年氣候等自然環境影響,咖啡豆的變化情況。星巴克的供應鏈的強大已然成為了它的競爭壁壘,供應鏈又直接影響產品的質感。所以,星巴克的產品口感並非可以超越小眾手衝咖啡口感,但卻遠比其它連鎖咖啡品牌的口感好,這是基本的邏輯能判斷的事實。

雨和資本Share|星爸爸《將心注入》的這杯咖啡

再談體驗,星巴克目前販賣的是“第三空間”。最早時,它也做過“街邊咖啡店”,在美國這個咖啡大國的背景下,它都沒有通過販賣一杯一杯咖啡的方式來獲得很高的利潤,更不用去比較以茶為習慣的中國市場了。星巴克進入中國已經18年,但中國人喝咖啡的習慣並沒有養成。一位投資人表示,“80%的人都是出於社交需求,和茶飲不一樣”。

雨和資本Share|星爸爸《將心注入》的這杯咖啡

一個非常熟悉的現象是,星巴克內人聲鼎沸,但真正喝咖啡的人並不多。“都是約個會,見個面,聊事情”,新零售創業者錢濤表示,“單純賣咖啡肯定不行的”,星巴克其實是提供了一種商務空間。

雨和資本Share|星爸爸《將心注入》的這杯咖啡

瑞幸咖啡自4月起正式對星巴克“宣戰”,所有的PR文都用星巴克來炒作,5月15日發文,聲討星巴克要求供應商站隊……面對瑞幸咖啡的輿論炒作,星巴克沒有做任何的“反擊”,為什麼不反擊呢,因為是沒有把對方當成對手,或者說,沒有害怕過這個對手。

雨和資本Share|星爸爸《將心注入》的這杯咖啡

將心注入到一個品牌,再經過時間的發酵,當品牌成為行業霸主時,會變得堅不可摧。它對真正的對手保有敬畏之心,又不會受曇花一現的對手干擾。

用書中的一段話來表達星巴克的心態:

如果在眾人六神無主之時,

你能鎮定自若而不是人云亦云;

如果在被眾人猜忌之日,

你能自信如常而不去枉加辯論;

…………

如果眾人指責的時刻,還能悠然慢跑,

那麼,世界就是你的,萬物盡在你寬大的胸襟中,

而你----就是真正的男子漢了。

雨和資本Share|星爸爸《將心注入》的這杯咖啡

縱觀國內這兩年,單靠資本迅速擴張的互聯網項目夭折很多,因其真實需求並不存在,或至少沒有想象中那麼充分,項目很可能無法實現盈利。

很多資本是沒有耐心的。當資本的熱情褪去,故事就很難再講下去。

就像共享單車——前兩年,資本密集砸重金搶佔賽道,馬路上形形色色的共享單車多到顏色都不夠用。但現在呢?大多數被資本吹起來的品牌,風口過後便煙消雲散,倒是幾家一開始就秉持“做生意”而不是“燒錢”理念的單車企業,實現了後來居上,“小而美”地存活著。可見,哪怕有資本開道,要在任何一個行業立身,終究要依託產品和需求。

雨和並非要“以己之見”評價某一方,而是堅持站在價值投資者的立場。不追蹤短期利益,找到真正具備價值的優質資產(好行業+好團隊+好模式+好機制),報以超長的耐心與超強的信心,做時間的朋友,等待時間的玫瑰綻放花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